APP下载

幼儿绘画中的范例如何从“鱼”到“渔”

2018-09-18刘晓艳

早期教育(美术教育) 2018年7期
关键词:简笔画向日葵绘画

刘晓艳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应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克服过分强调技能技巧和标准化要求的倾向。教师的作用应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在此基础上,根据幼儿的发展状况和需要,对表现方式和技能技巧给予适时、适当的指导。”在平时的幼儿绘画活动中,我们有时会看到孩子们的作品相似度非常高,一样的物体、一样的色彩、一样的背景,这样的作品毋庸置疑是临摹了教师的范例,将教师的作品“克隆”出来,失去了美术教育活动本身的价值,看不到幼儿的情感体验和表达,限制了他们的思维和想象。还有些时候,教师过度放手,害怕被扣上限制孩子思维和想象的帽子,不再提供范例,只是简单地讲解绘画活动的内容和要求,就开始让幼儿在“自由、宽松”的氛围下大胆而自主地绘画。虽然孩子充满了创作的热情,想法很丰富,但是画面却不尽如人意。孩子们心里的想法只能局限在语言表达中,无法表现在作品里,画面呈点状分布,没有构图意识,没有色彩概念,缺乏绘画技能的提升。这样的作品没有美感,看不出内容,也得不到大家的肯定和欣赏。

面对这样的现状,教师们感到焦虑和困惑:幼儿绘画时该不该用范例?如需用,什么时候用?怎么用?用什么样的范例?带着这些疑问我们展开了课题研讨,从教学实践研究中总结了一些经验。

一、正确看待范例,明确两者关系

范例是美术教学中“示范演示法”的具体载体与运用。在绘画活动中,提供范例会不可避免的让幼儿在创作中有模仿的成分,但作为教师,应明确模仿和创造的关系。加德纳认为:我们一方面把模仿看作是审美发展的关键,另一方面又认为它潜在限制着幼儿的创造力。这两者看似矛盾,但需要我们持发展的观点来正确看待。

在幼儿美术活动中,技能是绘画表达的基本条件,只有学会表达方式才能恰如其分地体现自己的意愿,而技能的学习很多时候都是通过模仿来获得的,它需要幼儿接受成人有目的地指导和不断地练习,才能获得更多技能知识经验的储存,在操作上才会更灵活,熟练程度才会更高,从而在以后的创作中组合出新的事物或创造的可能性越多。技能形成的过程本身就蕴含着创造,而创造性越高,其技能的掌握也就越快。所以说,技能为创造性的发挥提供了技能基础和手段,创造性的发挥又促进了技能的学习,两者相辅相成,并不矛盾。

二、适当提供范例,充分观察欣赏

在美术活动开始时,教师应创设条件让幼儿尽量自由而完全地去探索,通过仔细观察和解决事先设立的问题让幼儿自己去了解一些事物的特质,积累丰富的表象和经验,使其对创作产生浓厚的兴趣。在此,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幼儿园的环境资源以及借助名画欣赏让幼儿进行观察与探索。

如大班绘画活动“向日葵”。九月正是幼儿园小菜地里向日葵成熟收获的季节,虽然向日葵的花期在暑期,幼儿没有机会亲眼看见花盛开的过程,但是值班教师将花开过程作了详细的拍摄和记录。加上向日葵是孩子们亲手种下的,所以他们对向日葵充满了感情,一直关注着它的生长。在观察图片时,幼儿不由发出一阵阵惊叹,原来向日葵是这样开花的呀!

教师在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向日葵后,发现花盘有大小,花瓣有圆尖,花蕊颜色有深浅,花朵前后有重叠,花茎花叶姿态也千差万别。在掌握了这些基本信息后,我引导幼儿欣赏名画《向日葵》,这是梵高的代表作之一,作品一呈现就带给幼儿很大的视觉冲击。通过让幼儿自由欣赏和适时的引导,幼儿感受到作品明亮、热烈的绘画风格,画中大量的黄色表现出画家心中的热情和活力。花的外形像燃烧着的太阳,圆圆的花朵四周有尖尖的花瓣,绿色的花径和叶子也将花朵衬托得更加耀眼。在欣赏中,我还有意让幼儿观察名画中背景与花朵、花朵与花朵之间颜色的差别,以及每朵花的姿态差异,透过画面让幼儿初步感受到画家纯粹而真诚的艺术态度——向日葵是对着所有人开放的。从幼儿的创作中,我们看到名画欣赏带给幼儿技能方面的提高,它启发了幼儿对画面构图、色彩的一些表现方法。在一些作品中向日葵不仅有正面的,还有侧面的,孩子们也体现出重叠、遮挡的画面效果。对颜色的选择幼儿用到了柠檬黄、土黄、橙色等多种近似色。在幼儿的作品展示中,虽然有些表现手法看起来很稚拙,但是画面却让人眼前一亮,没有一模一样的向日葵,它们都形态各异,孩子们在努力创作出自己心中与众不同的向日葵,并赋予了丰富的感情色彩。

三、提供美感范例,引发创作欲望

有美感的作品才有学习、欣赏的价值。如名家的作品、充满童趣的作品等,画面简单、色彩单调、缺乏美感的作品不能引起幼儿对美的感受,无法引发他们创作的欲望,所以一些拙劣的、类似简笔画的作品不宜作为幼儿学习的范例。因为简笔画是成人在全面观察事物的基础上,对事物基本结构和主要特征的抽象概括,运用简笔画教学虽然可以使幼儿在短时间内学会画某一种事物,但与此同时,幼儿也失去了学习留心观察身边事物的机会,只是将事物直接放入简笔画的框架之中。运用简笔画所画出的作品是模式化的,缺乏儿童独特的个性,只会让幼儿产生一种和教师要画一样的想法。幼儿阶段绘画的目的在于运用绘画的形式促进他们身心发展,增强发现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所以使用简笔画作为范例的后果可能会导致幼儿观察机会丧失,观察能力得不到锻炼。另外,幼儿思维也会被禁锢,创造能力受到限制。

四、提供多样化范例,丰富认知经验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绘画活动中如只出示单幅范例,会造成幼儿的机械模仿和对范例的依赖,即使教师在讲解后将范例收起,幼儿也会表现出无从下手、旁观等待的局面。经大家研讨分析,主要原因是有些幼儿经验不足,对所表现的主题缺乏认知,不知道该如何表现,所以在绘画活动中我们要尽量提供多样化的范例,从不同方面反映事物的形态,丰富幼儿的认知经验,拓展幼儿的思维,激发出更多的创作灵感。如幼儿学习画房屋,我们不仅可以出示普通的民居图片,还可以提供高楼大厦、充满童趣的卡通房屋、中国古代的宫廷建筑、战盔式穹顶的俄罗斯建筑等结构不同、类型各异的建筑图片,在欣赏众多作品后,幼儿的认知经验得到丰富,创作思路得到启发,他们会选择自己喜欢的类型去自由创作。

五、适时适度示范,掌握绘画技能

在绘画活动中,幼儿在学习时可能会遇到表现上的困难。比如一些比较难的绘画技巧:怎样画背面或侧面人、人物或动物的运动姿态、事物的远近关系、物体的重叠构图等。还有一些新的绘画形式,幼儿首次接触不知如何操作,如水粉画、水油分离画、刮蜡画等。在帮助幼儿掌握这些技能时,教师应该适时适度地进行示范,根据幼儿的发展能力和整体绘画水平,灵活采取完整示范、分解示范或不同方向示范等多种方式,帮助他们克服绘画难点,给予幼儿表现力的支持,激发他们的创造天赋,提高表现力水平。如中班绘画活动“蜗牛”,幼儿在观察过真实蜗牛、欣赏过多种形式的蜗牛图片后,对于蜗牛的基本形态还不是很熟悉,教师可以采取分解示范的形式带领幼儿进行书空练习,先表现出蜗牛螺旋形的壳,再画出类似椭圆形的长身体,这种点睛之笔的示范能够帮助幼儿理清绘画的思路,同时也不会影响幼儿创造性的表现。

六、全面评价作品,远离成人标准

在评价幼儿绘画作品时,我们可以从幼儿的构思、主动性、兴趣性、专注性、独立性、创造性、操作的熟练性以及常规习惯等方面进行评价。在评价时,应该看到幼儿是有个性差异的,要了解并倾听幼儿艺术表现的想法和感受,领会并尊重幼儿的创作意图,不简单以“像不像”“好不好”等成人標准来评价。即使有技能欠缺、画面较乱的现象,我们也要肯定幼儿在创作过程中有想象力、创造力的地方,给予鼓励和表扬,再诚恳地给幼儿提出修改意见,保护幼儿创作的热情,并及时给予技能和感情上的支持,让绘画成为幼儿情感体验和表达的途径。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指出:幼儿绘画时,不宜提供范画,特别不应要求幼儿完全按照范画来画。仔细推敲可以解读出,《指南》反对的是对范例的被动模仿,但并不反对幼儿的模仿学习。范例是一把双刃剑,在幼儿绘画活动中教师谨慎、合理、有条件地进行使用,就能真正发挥范例的价值——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只要我们把握时机和方法,那么范例就是一个阶段,孩子们可以顺着这个阶段越爬越高。

猜你喜欢

简笔画向日葵绘画
向日葵
萌宠简笔画
神形兼备的简笔画
超赞的简笔画
向日葵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