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阅读教学中的学情与教法融合

2018-09-18韩仁杰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8年19期
关键词:教法学情阅读

韩仁杰

摘 要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上好课,一定要备好课。教师精心研读教材,把握教学重难点,设计好教学过程只是备好课的前提。熟悉教材,更要熟悉学情,只有对班级学生的学情了如指掌,教师才能教的如鱼得水,只有学情与教法得到了应有的融合,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阅读 学情 教法 效果

1了解学情,是生成优质课堂的要务

当了一辈子的老师,谈起备课,至少不外行。研读教材,抓住重难点,设计教学过程,书写好教案,是最基本的套路,相信老师们也是这样做的,而且做得很好。可事实告诉我们:备好课不等于上好课。因为无论从校外的示范课,还是校内的研修课,授课老师为我们呈现的都是精彩而又“流畅”的课堂,在这些课堂中至于有一部分学生学到了什么?掌握了什么?反正我不敢说所有学生都“受益匪浅”。

如今年春季,我有幸去合肥参加了第七届“和美课堂”全国小学教学高峰论坛暨小学语文教学观摩研讨会,其中有一位名师指导学生学习“场景”描写,他为学生提供的是“足球比赛”动漫视频,学生观看后,老师让学生说比赛的场景。不巧的是,该班学生对足球运动的相关知识一无所知,不知道足球比赛场上的前锋、中锋、后卫及守门员的职责与作用,因此,学生说起来摸不清头脑,老师再怎么引导,学生也还是茫然。可见,了解学情,以学定教,是我们备课的要务,更是我们上好课的保证。是名师也好,是普通教师也好,熟知学情,因材施教是硬道理,值得我们每位教师反思。

上述课例警醒我们,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储备,兴趣爱好是我们上好课必须要了解的学情,备课备教法、备学法要密切结合学情。

2洞察学情,是设计教法的保证

本学期,我在备课中就如何教学《第一支笔》一文,进行了充分的学情研究,然后才着手教学设计。新课伊始,首先让学生展示自己文具盒中的笔,美美地数一数,有几支笔,有几种笔,价钱比较贵的是哪一支笔。算一算这些笔购买需要多少钱?这买笔的钱是怎么来的?经过数分钟的酝酿与讨论,学生争先恐后地发言,报着自己的笔枝数,说着自己笔的总价钱,多的有七支笔,少的也有三支笔,最贵的要三十多元,至于买笔的钱是怎么来的,大多数学生都说自己有零花钱想买就买,家里每天都给零花钱。

有了这些学情信息,我知道了学生对买钢笔没什么深刻印象,于是我又让学生好好回忆自己在这六年学习阶段,是否有比较珍贵的一支笔?有没有难忘的买钢笔经历?此时,有几名同学说,她保存着好朋友送的生日礼物——钢笔,并且还与同学们分享了收到钢笔时的快乐。这时我动情地说,有一个小朋友他也有一支非常珍贵的钢笔,你们想知道这个故事吗?学生带着激情,在导读目标引领下,深入品读《第一支笔》这篇课文,尔后经过读出文中最能打动你的句段,并说出读后的感受,与作者产生了强烈的共鸣。这支老式的、大肚子钢笔是多么来之不易。许多同学在朗读“妈妈冒着大雨,拖着沉重的载货板车上坡……”挣钱为儿子买钢笔时热泪盈眶,深深地为伟大的母爱而感动,也为作者发愤图强而由衷的敬佩。

最后我设计了“我与作者同买笔”环节,让全班同学谈买笔、谈用笔、谈爱笔、谈母爱,学生人人都受到了一次深刻的心灵洗礼。因此,这节课班级学生的学情与教师的教法得到了较好的融合。

3把握学情,促进教学相长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是课程改革提出的新理念,即“关注学生的生命发展”。小学语文教学,必须遵循小学生发展目标和课程标准要求,上好课,每个学段有不同的标准和要求,要从学生的认知程度出发,设计好符合学生学习的学案,以期达到学生学会知识。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每教学一篇课文,都必须潜心研读课文,吃透课文内容,在备课时明确自己要教什么,怎么教,学生应学会、掌握什么,如何学。也就是我们怎样把“教案”转化为“学案”的设计,虽然是一字之差,但体现的就是教学理念的转变,也就是说我们在日常備课中,教学设计的重点应放在如何引领学生学会学习上,学生学什么和以什么方式学。正如吕淑湘先生所说:“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把学习方法教给学生,学生可以受用一辈子。”

六年级上学期第一单元《穷人》一课,新课伊始,我就从本班学生的学情出发,选择学文突破口,让学生充分地朗读课文,引领学生找出桑娜的活动线索,理清课文的脉络,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然后,围绕“穷”字深入品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环境、人物对话和心理活动的句子,抓住桑娜抱回孤儿后复杂的心里活动以及桑娜与渔夫的对话,体会穷人之“穷”。从丈夫不顾惜身体起早贪黑地出去打鱼,自己从早到晚地干活却只能吃黑面包,从孩子们没鞋穿,光着脚跑来跑去,都可以看出她家的“穷”,他们是穷人。从“她觉得非这样做不可”,“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嗯,揍我一顿也好!”感悟“穷”字背后人物那美好、高尚的心灵,桑娜和渔夫用行动诠释了什么才是人间的真、善、美。进而让学生谈学文后的收获,学生感叹地说,长大后我们要像桑娜和渔夫一样用爱心去温暖他人,汇报社会。

可见,教师把握学情,设计好学法能较好的促进文本解读,实现教学相长。我们把掌握知识的方法教给学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是语文教学的根本要求,也是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

猜你喜欢

教法学情阅读
针对学情,实干巧干
立足学情以点带面
例说依据学情开展课堂教学的必要性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教法融合”:得道方能行远
语文教学要创新教法
羽毛球正手击高球教法五步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