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班额”“大校额”背景下学校安全管理的挑战与出路①

2018-09-18蔡金花李贤

中小学管理 2018年7期
关键词:大班额校园欺凌安全管理

蔡金花 李贤

摘要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和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导致不少中小学校出现“大班额”“大校额”问题。“大班额”“大校额”会带来学生人身伤害的风险增加、校园欺凌发生的概率增加、教室空气质量下降、感染传染性疾病的概率增加等安全风险,因此学校安全管理应该在设施设备安全、校园重点时空安全管理、校园活动形式创新、校园文化建设及管理人员专业化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关键词大班额;大校额;安全管理;学生人身伤害;校园欺凌

中图分类号G63

文獻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2384(2018)07-0025-04

当前,随着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和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不少地方校出现“大班额”“大校额”问题。“大班额”是指学校班级人数超过国家规定的人数的现象。教育部规定小学和中学每班人数分别不宜超过45人和50人,一般来说超过此规定数量即为“大班额”。“大校额”是指学校实际规模超过学校核定的规模,比如核定为24个班的学校,实际却招收了30个班的学生。在这样的学校和班级中,学生密度超出了学校的承载能力和安全范围,学校管理面临着很大的安全隐患。分析“大班额”“大校额”现象的形成背景,重新审视学校安全管理问题,消除学校管理中的安全隐患,显得尤为迫切。

一、“大班额”“大校额”现象产生的背景

本世纪前十年,伴随着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和“撤点并校”等政策的实施,农村学校数量急剧减少,而乡镇和县城的学校规模和班级规模不断扩大,“大班额”“大校额”问题开始出现。

如果说城市化的发展速度是影响学校规模和班级规模最为直接和关键的因素,[1]那么,“以流入地为主、以公办学校为主”接收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读政策的出台,则是“大班额”“大校额”问题产生的催化剂。当大量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进入城市,导致流入地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大量增加,在中小学数量未按比例新建的情况下,只能通过扩大班级规模来解决,从而产生“大班额”现象。当扩大班级规模仍无法满足需求时,就开始扩张班级数量,最后导致“大校额”现象的产生。

以广东省深圳市为例,随着经济的发展,外来务工人员数量急剧增加,随迁的适龄儿童数量也随之迅猛增加。从2007年至2012年,深圳市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增加15.7万人,增幅超过20%,但学校只增加了7所,增加比例是1.2%。从2012年到2017年,深圳市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增加32万人,增幅高达34.2%;而学校虽增加了63所,但增幅只有11.1%。为满足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需求,中小学只能通过“挖潜扩招”的方式容纳更多学生,“大班额”和“大校额”问题应运而生。2017年,部分外来务工人员集中的区域,小学平均班额高达53人,个别学校班额甚至达到60人。

以深圳某小学为例,学校核定规模为24个班,每班45人,规模设计容纳1080名学生。但为了满足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需求,2012年至2013年,学校将班级学生数量增加至50人,并将部分功能室改造为教室,班级数量扩大至33个班,在校学生数达到1680人左右。到2015年,学校又将剩余的功能室改造为教室,将班级数量扩大至42个班,每班学生人数达到52人,在校学生数达到2100人左右。

二、“大班额”“大校额”带来的安全隐患

中小学“挖潜扩招”的做法,虽然满足了更多孩子“有书读”的需求,但也直接导致每位学生平均占有的校舍面积减少,生均可以得到的教师关照度减少,学生密度超出了学校的承载能力和安全范围,带来了严重的安全隐患。

1. 学生人身伤害的风险增加

从中小学生伤害监测数据来看,发生在课间活动和体育课上的伤害比例最大,而“大班额”“大校额”会使得此类伤害风险增加。一是因为课间活动时,学生短时间内聚集在楼道、楼梯及运动场地,拥挤的活动空间容易引发学生相互挤碰而导致伤害事故的发生,小学低年级学生往往更容易受到伤害。二是因为教师需要关照的学生超过限度,导致教师预见风险并及时制止危险发生的能力降低。许多体育教师为了减少安全事故,给体育课“瘦身”,取消“危险”的体育项目,或者将体育课变成游戏课。这样师生看似都“安全”了,但代价是学生体质的连年下降。[2]

2. 校园欺凌发生的概率增加

校园欺凌与学生的消极心理、同伴关系、教师支持等密切相关。胡学亮的研究表明,中小学生焦躁易怒及精神疲惫等心理压力对欺凌行为产生的直接效应最大,达到0.48。来自教师的支持对欺凌行为的抑制效应最大,它既能缓冲学生在教师方面的压力源,又能缓冲学生在学习方面的压力源,另外教师支持还能直接缓解学生的焦躁易怒、精神疲惫等方面的心理压力。[3]“大班额”“大校额”使得学生之间的关系更加复杂,但学生获得教师的支持减少,学生的焦虑感和不公平感增强,这些都会诱发欺凌和暴力行为。美国学校犯罪与安全研究的调查显示,学生数越多越容易导致暴力行为的发生,注册规模与暴力水平有很明显的相关。注册规模在1000以上的学校与注册规模在300以下的学校相比,发生的暴力事件增加了28%。[4]学校规模越大,意外事故发生的概率会越高,产生的后果会越严重,对管理者风险防范的要求也越高;而小学校能够提供更为安全的校园环境,能有效预防校园犯罪和违纪行为。[5]

3. 教室空气质量下降

当前,中小学教室空气质量不容乐观。据陈群等人对北京20 所中小学校的实地检测,只有六成左右的初高中教室二氧化碳浓度达标,有四分之一的小学和高中可吸入颗粒(PM10)不达标,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达标率高中只有26.7%,小学只有56.3%。[6]

保持良好的室内空气质量通常有两个条件:一是保持良好的通风,通风越好,室内空气质量越好;二是维持合理的人员密度,人员密度会影响空气流动进而影响二氧化碳的扩散。[7]班级人员密度越高,二氧化碳浓度就越高,空气污浊程度就越严重。教室内的课桌、书架、墙面装饰物等,可能还会持续挥发甲醛等有害气体,危害学生身体健康。再加上尘埃、各种气味等夹杂在教室内,往往让学生感到不舒服,容易产生压抑烦躁的情绪。

4. 感染传染性疾病的概率增加

中小学生年龄小,抵抗力相对较弱,容易感染流感、水痘、腮腺炎等传染性疾病。据统计,深圳市2011~2016学年中小学生因感冒或流感缺课达56.6万次,因水痘缺课达2.6万次,因腮腺炎缺课达0.6万次。[8]学生密集、通风不良是学生大面积感染传染性疾病的重要原因。例如:2015年深圳市一所民办学校小学部暴发水痘疫情,67名小学生感染水痘。这所学校小学部41个班级共有2168名学生,平均班额达到53人,一层楼容纳了10个班级。学生密度较大,学生在班级和年级内的接触非常密切,导致感染水痘的学生较多。[9]

三、“大班额”“大校额”学校安全管理的建议

在当前中小学校安全管理形势严峻的情况下,要真正做好学生安全防护工作,最迫切的是先消除“大班额”“大校额”。2016年7月,国务院发布《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到2018年基本消除66人以上超大班额,到2020年基本消除56人以上大班额。但是,在城镇化进程继续推进及全面实施“二孩政策”的背景下,消除“大班额”“大校额”现象并非易事。在未消除“大班额”“大校额”之前,学校安全管理需要在规范性、针对性、专业性上下功夫。

1. 健全学校安全规章制度,确保设施设备符合标准

一方面,学校需要针对“大班额”“大校额”可能带来的安全风险,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比如:针对学校运动会、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等人员密集的活动,严格管理流程,做好安全预案。

另一方面,学校需要定期排查校内设施设备,确保符合国家规定的安全标准。调查显示,学生踩踏事故的发生常常是因为学校随意改变建筑标准,或在紧急通道堆放杂物等原因,或是学校安排不当使学生短时间内集中通过通道、楼梯等狭窄场地。[10]建议学校对照《中小学校设计规范》,对教室通风、楼道、通道等设施设备进行定期排查,确保教室内通风良好,楼道、楼梯通畅,对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的设施设备,应及时进行改进;同时要加强对室内空气质量的定期监测,建议使用无尘粉笔、环保黑板或空气净化设备,减少室内污染。

2. 梳理安全事故高发时段和高发区域,做好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学生伤害事故发生的原因复杂多变,看似难以预见,防不胜防,但实际上是有迹可循的。学校安全事故发生频率较高的时段为课间活动和体育教学时间,高发区域通常为走廊、楼梯和运动场地。在学生课间活动、午餐、放学等群体性往返途中,学生短时间内集中通过走廊、楼梯等狭窄通道,容易引发碰撞、踩踏事故。学校可以采取错开学生通行时间,规定上下樓梯靠右走,并安排班主任或者值日教师在走廊和楼梯口进行疏导等措施加以预防。

针对体育课上的安全风险,学校需要加强对体育教师的安全管理培训,让体育教师熟悉各类可能发生伤害的运动动作与运动环境,严格遵守体育教学的安全流程,并安排辅助人员协助体育教师完成“大班额”的体育教学工作。针对流感、手足口病等传染病高发时段,学校要加大预防知识普及和卫生习惯养成教育力度,完善疾病发生迅速报告、严密监控传染源及启动易感染人群疏散机制的相关制度。

3. 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创新学生课间活动形式

追逐打闹是学生伤害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引导学生减少追逐打闹行为,形成文明礼让的习惯,能够有效降低学生安全事故的发生率。根据国家规定,中小学生每天要运动一小时,如何合理引导学生在有限的活动空间内既能完成运动量又不追逐打闹呢?许多学校将目光瞄准了大课间活动。大课间活动是学生每天运动的重要内容,在“大班额”“大校额”的学校,运动场地极为有限,难以开展课间操等传统活动。因此,许多学校对大课间活动进行创新,自编了切合学生身心特点、富有学校特色的各类校园舞,将教室外走道、架空层、操场等空间全部利用起来,既受到了学生的由衷喜爱,也有效地避免了学生伤害事故的发生。

学生在拥挤的环境中容易感受到压抑和不舒服,精心打造良好的校园文化,能够安抚学生躁动不安的心情,减少校园欺凌现象的发生。以深圳市某小学为例,该小学将校园改造为富有中国特色的园林风格,校园内处处是精心布置的绿色植物和花卉,墙壁上是学生动手制作的各类图片和资料,在教室和架空层的各个小角落里随意摆放书籍,学生能够随时随地拿起书本阅读。学生每天在优美的校园环境中进行阅读,能够逐渐沉心静气,减少追逐打闹,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4. 加强校园欺凌重点对象管控,预防和遏制校园欺凌现象发生

学校要开设有关知识与技能课程,强化学生对欺凌与反欺凌的认识;通过宣传栏、墙报、班队活动、课堂教学渗透等多种方式加强反欺凌宣传,形成强大的反欺凌舆论声势;学校安全管理部门定期开展全校性专项调研,根据学生在校、在家、在社会的表现情况,将具有欺凌行为和欺凌倾向的学生作为重点对象,采取家、校、社区协作方式,摸清欺凌发生的原因,有针对性地开展帮扶和辅导行动,有效预防与遏制欺凌现象发生。

5. 提高安全管理人员专业化水平,加大安全经费和人员的投入力度

专业化的学校安全管理队伍是学生安全的重要保障。以深圳市为例,根据《深圳市学校安全管理条例》的规定,学校应当配备注册安全主任,具体负责学校安全工作,并建立专职或者兼职的安全管理队伍。但实际上,学校没有专门的编制用于招收安全主任,安全主任通常是由经过简单培训的学科教师担任,他们平时除了安全管理工作之外,还要承担教学任务,因此,安全主任的专业性和专职性都难以得到保障。安全主任的配备比例,与学校规模大小无关,一般是一所学校配备一名安全主任,“大班额”“大校额”学校的安全主任,其安全管理压力要远远超过标准规模的学校。因此,学校要增加安全经费,组建一支兼职安全管理队伍,加大对学校安全的巡查力度,落实“横向安全到边,纵向安全到底”的要求。

6. 建立问责机制,向未尽义务的相关部门进行行政问责

保护学生安全是学校的法定职责,校长是学校安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但因“大班额”“大校额”引发的学生安全问题,不能简单地将责任归结到校长或者少数教育主管部门负责人身上,更需要向未尽义务教育学校建设义务和未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义务的地方政府及其相关职能部门问责。按照责权对等原则来建立完善的责任追究机制,精准地追究那些未尽职责、不作为或者越权干预而造成学生安全问题的责任人。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警示和震慑作用,更好地督促地方政府、教育主管部门、校方和教师担负起应尽的学生安全保护职责,尽职尽责做好学生安全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 傅维利,张淼.论城市化进程对中国义务教育班级、学校规模的影响[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1).

[2] 林清华,郭秀晶. 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法律分析:司法实践的视角[J].现代教育管理,2014,(5).

[3] 胡学亮.中小学校园欺凌高发原因与对策分析[J].中国教育学刊,2018,(1).

[4] Amanda K Miller,Kathryn Chandler .Violence in U.S Public Schools:2000 School Survey on Crime and Safety[R].Washington,DC:NECS,2003.

[5] 傅維利,刘伟.学校规模调控的依据与改进对策[J].教育研究,2013,(1).

[6] 陈群,等.中小学普通教室物理环境的现状调查—基于全国169所中小学校的调查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2017,(12).

[7] 申晓宇.学校教室空气污染物的扩散传播特性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3.

[8] 吴宇,等.深圳市中小学生因病缺课分布特征[J].中国学校卫生,2017,(5).

[9] 万孝先,等.深圳市光明新区某学校一起水痘暴发疫情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7,(1).

[10] 劳凯声.学校安全与学校对未成年学生安全保障义务[J].中国教育学刊,2013,(6).

注释:

① 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单位资助教育部规划课题“推进民办学校分类管理的地方路径研究—以深圳市为例”(课题编号:FFB17063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大班额校园欺凌安全管理
北海:消除“大班额”成效显著
唐山: 2020年消除“大班额”
今年起将基本消除超大班额
社交媒体背景下中学生校园欺凌探析
教育部:到2020年基本消除56人以上的大班额
论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措施
浅谈现代汽车检测技术与安全管理
应立法解决“校园欺凌”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