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区预防管理及规范治疗在儿童哮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18-09-18

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儿童哮喘次数哮喘

(太康县人民医院,河南 太康 461400)

哮喘小儿受到运动、感染、冷空气等易感因素刺激后免疫系统被激活,促进释放多种淋巴细胞和炎症介质,而其共同作用可诱发气道慢性炎症性病变,使患儿产生咳嗽咳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1]。目前哮喘发病机制不明,故无法进行根治性治疗。儿童哮喘治疗原则与成人哮喘一致,都以发作期缓解症状、缓解期控制症状为主要治疗目标,经过长期规范及个体化治疗,部分患儿病情控制效果极为理想,能恢复其正常生活水平,但仍有部分患儿及家属治疗较为消极,常不遵循医嘱或不实施规范化治疗,患儿病情反复,哮喘控制效果极差,严重时易发展为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甚至呼吸衰竭等情况[2]。故预防管理和规范治疗在小儿哮喘的治疗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总结120例哮喘患儿的临床资料,探讨社区预防管理和规范治疗在儿童哮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社区预防管理及规范治疗方案

常规组以对症治疗为主,对发作期患儿缓解哮喘发作,控制发作症状,间歇期患儿维持用药预防哮喘发作,患儿后期药物减量或停药,医生给出医嘱,但具体实施由家长决定,复查时间建议为每3个月1次,具体由家属自行安排。

规范组按GINA相关标准[3]:对患儿进行预防管理和规范治疗,具体为:a)患儿基本情况调查。包括直系亲属哮喘史和过敏史、家庭居住环境、首次发作情形和发作前接触的可能致病因素等,详细掌握患儿病史和家庭环境,为患儿接受长期、规范、个体化的治疗准备条件。b)患儿及家属教育。定期举办讲座,向患儿及家属介绍哮喘的病因、治疗原则和长期规范治疗的重要性;如何识别诱导患儿哮喘发作的致敏原,一旦明确应尽量避免患儿再次与之接触;部分患儿哮喘发作的季节性和时间特异性,在可能发作的时间给予特别照护;儿童哮喘常用治疗药物的科学用法和合理用量;长期规范治疗的重要性等等,帮助患儿及家属建立治愈的勇气和信心以及良好的用药依从性。c)长期规范治疗。治疗前评估患儿哮喘严重程度的严重程度并确定开始剂量,经过长期规范治疗,每个月重新评估患儿病情分级并调整用药剂量。d)定期随访。患儿哮喘间歇期要求每个月复查一次,哮喘发作期两周复查一次,根据患儿病情和前阶段治疗效果调整用药方案,对于两个月以上不见复查者,主动电话联系,了解详细情况,督促其进行长期规范治疗。

1.3 观察指标

a)患儿哮喘发作情况:计算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内患儿哮喘发作次数和因哮喘发作住院次数,计算出平均值;b)患儿哮喘控制率:于治疗前后对两组患儿哮喘控制情况进行评估,评估依据为儿童哮喘控制测试(C-ACT)问卷[5];c)患儿肺功能测定:取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和最大呼气峰流速占预计值的百分比(PEF%)为观察指标,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儿FEV1%和PEF%值。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哮喘发作次数和住院次数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儿平均发作次数和住院次数都减少,且规范治疗组减少程度大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哮喘发作情况比较±s)

注:1)与本组治疗前相比,P<0.05;2)与常规组治疗后比较,P<0.05

2.2 两组患儿哮喘控制效果比较

治疗后,两组控制效果均提升,且规范组患儿完全控制率、部分控制率高于常规组,未控制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控制效果比较[n(%)]

注:1)与治疗前相比,P<0.05;2)与对照组相比,P<0.05

2.3 两组患儿肺功能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儿FEV1%和PEF%均有所上升,且规范组提升幅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肺功能比较±s)

注:1)与治疗前比较,P<0.05;2)与常规组比较,P<0.05

3 讨论

随着我国社会发展,儿童哮喘发病率逐渐上升,据报道,一方面与工业化发展导致环境污染,使人们日常生活中接触诱导哮喘发作的诱因增多有关;另一方面,随着医学水平进步和人们对哮喘认识加深,哮喘早期检出率也大幅度提升[4]。儿童哮喘是小儿呼吸道慢性非感染性炎症,伴随气道高反应性,当患儿受到外界某些刺激后,引起呼吸道阻塞和呼吸功能受限,表现出咳嗽、喘息、胸闷等哮喘发作症状[5]。由于多数患者只在哮喘发作期采取用药,间歇期常常不愿用药,使得临床效果不理想,不仅症状控制效果不佳,长期反复发作还会导致不可逆的肺损伤,威胁患者健康和生命安全[6]。

社区预防管理及规范由GINA组织针对哮喘疾病于1993年提出,并于2005年改进和完善,其具体实施方案是依据过往实验结果和临床经验获得,其中有关儿童哮喘治疗方面的内容,多侧重建患儿哮喘档案建立、患儿及家属健康教育、定期评估患儿病情和规范合理个体化治疗等,其主要目的是帮助哮喘患儿及家属建立坚持科学预防管理和长期规范治疗的思维模式,鼓励其积极参与哮喘知识培训和治疗,提高其用药依从性,从而提高哮喘治疗效果[3]。本研究中,规范组患儿接受预防管理和规范治疗后,其治疗后1个月内哮喘发作次数和因哮喘发作住院次数均少于常规治疗组,哮喘控制效果优于常规治疗组,说明社区预防管理及规范治疗控制小儿哮喘效果显著。社区预防管理及规范提倡对哮喘患儿长期预防管理和规范治疗,一方面可帮助患儿有效识别和避免再次接触过敏原,另一方面可增加患儿长期用药依从性,控制其气道炎症反应,进而明显减少哮喘发作次数和发作程度[7]。此外本研究发现,规范组患儿的FEV1%和PEF%治疗后明显优于常规组,究其原因,主要归功于长期规范用药可减少患儿咳嗽发作次数和气道炎症反应,降低对其呼吸道粘膜的刺激作用,避免其气管生理结构遭受破坏和气道重构,进而保护肺功能,故规范组患儿肺功能改善效果更优,与罗湘华等[8]的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预防管理和规范治疗是现阶段防治儿童哮喘有效途径和可行办法,可以有效减少患儿哮喘发作次数,减轻发作程度,保护患儿呼吸道结构和功能,恢复患儿正常生活。

猜你喜欢

儿童哮喘次数哮喘
了解并远离支气管哮喘
机场航站楼年雷击次数计算
2020年,我国汽车召回次数同比减少10.8%,召回数量同比增长3.9%
如何治疗难治性哮喘(下)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搜风愈喘方拆方“祛宿痰方”调控儿童哮喘的作用机制
儿童哮喘的认识误区
一类无界算子的二次数值域和谱
儿童哮喘的认识误区
依据“次数”求概率
儿童哮喘的治疗加护理干预在临床中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