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石面上的中国气韵

2018-09-18铁索桥byTieSuoqiao

宝藏 2018年9期
关键词:玛瑙气韵切片

文/铁索桥 by Tie Suoqiao

图1 【梅花诗】 规格:5.9cm×3.9cm×1cm 收藏:陈裕章

海洋玉髓切片有着独特的品质、绚丽的色彩和千变万化的自然纹理,已成为中国观赏石界和宝玉石界赏玩、收藏的新宠。巴西玛瑙切片以高饱和度色彩、跳脱的色彩搭配、强烈的明暗反差和易出象形的显著特征,与海洋玉髓各擅胜场,联袂展现了玛瑙切片的精彩世界。

海洋玉髓、巴西玛瑙作为“舶来品”,何以被中国人所接纳、喜爱,以至于痴迷陶醉?根本原因是这两种切片的图案符合中国人的审美情趣。人们在审美发现中,能够体会到原汁原味的中国文化。事实上,海洋玉髓、巴西玛瑙的画面不仅迎合了当代观赏石的审美趣向,还在更高的文化层面展现了中国气韵。

一、海洋玉髓、巴西玛瑙切片的色彩美体现的中国气韵

中国当代赏石发轫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在开先河的大化石、乌江石、长江石和黄河石的导引下,符合现代人审美要求的色彩多样性赏石理念得到确立,日益成为观赏石价值判断的重要尺度。

在诸多绘画形式中,色彩语言产生的视觉反应是最快、最强的。海洋玉髓和巴西玛瑙的色彩十分丰富,红色、黄色、绿色、黑色和白色等颜色较为寻常,切片画面有三、四种色彩的比比皆是,五种以上色彩的图案也不少见。这种斑斓的色彩为观赏者所喜闻乐见,而红、黄、绿、黑、白五色是最能够体现中国文化气韵的色彩,所以这类切片也容易被大众、接受和喜爱。

1.象征中国文化的中国红,是海洋玉髓、巴西玛瑙切片最杰出的色彩

中国红作为中国人的文化象征,其渊源或可追溯到古代对太阳的膜拜。中国人视红色为喜庆、吉祥、成功、兴旺、热情的代名词,也赋予红色趋吉避邪、消灾避祸的美好愿望。中国红,成为了中国人重大节日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是中华民族的标志性色彩。在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当下,中国人对中国红的酷爱和执着超过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

海洋玉髓和巴西玛瑙的纹理造型,可表现为人物、动物、林木、花卉、山川、建筑、日月星辰和江河湖泊等景物。在上述诸类中,大红、朱红、嫣红、深红、橘红、杏红、桃红、玫瑰红、铁锈红、杜鹃红和枣红等均有出现。海洋玉髓的红色通常以点缀色错杂于画面之间,产生出喜庆、热烈和明快的视觉效果。有时,红色也以较大色块形式独立存在,既有全色填充状物的上乘表现,又能通过丝带状、晕状的形式增强画面的韵律感,营造出如诗如歌的氛围,成为图案中的亮点。如图:喜庆的海红、又韵律感的巴红

红色,是骚人墨客的挚爱。古代诗人把对“红”的描述发挥到极致。“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写尽春天景色的艳丽多彩;“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道出秋红的悠长韵味;“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充满着对万物生息变化的浓郁情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叹惜夕阳红霞的绚丽短暂和弥足珍贵。观赏石的魅力说到底是文化的魅力,如诗一样的意境是画面石观赏的重要方面,缺失文化内涵的赏石,永远登不上大雅之堂。在海洋玉髓和巴西玛瑙风景类题材中,红色对意境的渲染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的精品甚至十分贴近古诗词语境的韵味,达到“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艺术效果。

2.体现富贵之气的中国黄,是海洋玉髓、巴西玛瑙切片最接地气的色彩

在中国,黄色是帝王之色。汉以后的历代王朝,黄色以近金色的灿烂逐渐成为皇家专用色彩。辛亥革命推翻帝制,明黄色复又进入寻常百姓之家。中国人对黄色的喜爱是农耕文化孕育的结果,在中国老百姓眼里,黄色是秋天的颜色,而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出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人们对意味着丰收、富足的黄色也有着超乎寻常的喜爱。

海洋玉髓有状如花朵的黄色草花遍布切片,尽显富贵之气,惹人喜爱;有秋色尽染的风景图案,五谷飘香迎面扑来,丰收的喜悦洋溢其中;有身着黄色服饰的生动人物形象,色彩艳丽而热烈,让人过目不忘;有黄色的建筑图案,绚丽夺目、金碧辉煌,令人神往。巴西玛瑙的黄色往往与红、黑、白三色搭配构成图案,巨大的色彩反差给观赏者强烈的视觉冲击,慑人心魄。

图2 【金秋时节】 规格:5cm×3cm×0.8cm收藏:张彦来

黄色,尽显富贵,又凝聚希望;既大气奔放,又平易近人。对于即将步入全面小康社会过上富足美满生活的中国普通老百姓来说,他们的心愿与海洋玉髓、巴西玛瑙的黄色切片图案有着天然的文化勾连。

3.体现文人书画墨韵的中国黑,是海洋玉髓、巴西玛瑙切片最有意境的色彩

黑色,在《易经》中被认为是天的颜色,即所谓“天玄而地黄”。黑色在古代中国是众色之王,是中国古代史上崇拜时间最长的颜色之一。

墨色(黑色),是中国书画的特色精华、物化载体与精神折射。文人画率性以“墨”代“彩”,开创水墨画的先河,用单纯的墨色概括绚丽的大自然,以抒情的水墨表现生动的气韵,讲究墨分五色,墨色的运用成为文人画中色彩的精髓,借以表达宁静致远、平淡天真的文人审美情调。宋元以后,书法借鉴文人画“墨分五色”的精神内核,开始强调墨色的变化,追求气势、韵律、节奏的结合,书法艺术不断翻新并延续至当代。

由于黑色系的普遍存在,海洋玉髓和巴西玛瑙切片的图案往往表现出写意的效果,近似文人墨韵的艺术境界。某种意义上讲,类文人书画的中国黑切片画面,使海洋玉髓和巴西玛瑙更加具有艺术张力。

图3 【梦】 规格:3.6cm×3.6cm×0.9cm 收藏:李静

图4 【河畔树常青】 规格:4.5cm×4.5cm×0.8cm 收藏:张鸣

4.体现“天人合一”思想的中国绿,是海洋玉髓、巴西玛瑙切片最环保的色彩

道家崇尚自然,提倡“天人合一”,中心思想就是我们今天所倡导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孔子在这里,实际上是主张人要在山水间获得启迪和智慧,养性以获得仁义道德之心,其思想的本源仍然是重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山水草木的本色是绿色,古人对“绿水青山”的敬仰蕴含着人与自然的深刻哲理。中国人理解的绿色就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绿水青山才是金山银山。

绿色,在海洋玉髓的草花图案中最为常见,与红、黄、白等色系搭配形成美丽的风光景色,其中不乏精品形似而有神韵,意境悠长。在人类环保意识日趋增强、进入“低碳、绿色”时代的今天,中国绿在海洋玉髓和巴西玛瑙切片图案中彰显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艺术魅力,具有世界意义。

5.体现高尚品格的中国白,是海洋玉髓、巴西玛瑙切片最冰清玉洁的色彩

白色,被中国古人赋予纯洁、光明、充盈的寓意。古人将玉石的品质、色彩对应上了人品、文化内涵,把羊脂白玉的品质比喻为君子高尚的品性、格调和情操,故有“言念君子,温其如玉。故君子贵之也”。

白色,在海洋玉髓画面上主要以底色的作用存在。海洋玉髓质地如羊脂白玉般的细腻、温润、圆滑和通透,在冰透白的质地上形成丰富多彩、各具风格的画面,多数切片的色带分布在不同层面,形成三维效果的立体图案,对观赏者的视觉冲击无疑是巨大的。

图5 【生命】 规格:4.2cm×4.2cm×0.8cm 收藏:王志强

二、海洋玉髓、巴西玛瑙切片图纹体现的中国气韵

绘画学里的造型要素主要有点、线、面、体块与空间、光与色、质地等。这里重点讨论海洋玉髓和巴西玛瑙切片图纹由点、线、面组成的造型,也即构图三要素中的形状要素。

形象是海洋玉髓和巴西玉髓切片的显著特征,切片中的形象甚至可以达到纤毫毕现、细致入微的程度。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这些都为海洋玉髓和巴西玉髓切片中各具样式的形象提供了富饶的文化背景,使我们有更大解读空间,能在切片中挖掘、发现出更多中国故事,体现中国气韵。

1.风景美体现中国气韵

中国幅员辽阔,陆地面积达960万平方千米,大陆海岸线长达18000多千米。疆域内的风光景色各具特征,气象万千。

而海洋玉髓和巴西玛瑙中的风景形象,几乎涵盖了我国地理地貌的主要风光特征,如长江黄河、三山五岳、五湖四海、北国风光、热带雨林、雪域高原、大漠戈壁、黄土高坡和江南水乡,充分体现出“江山如此多娇”的中国气韵。

2.人物美体现中国气韵

海洋玉髓和巴西玛瑙切片中的人物形象多以线条“勾勒”轮廓,“填色”而成。人物线条曲折流畅,服饰千姿百态,其形舒展飘逸、皱褶婉转,其色或浓装艳裹、或素净淡雅。古代人物形象为我们赏石艺术创作提供了广泛的灵感来源,我们通过对切片图纹的观察、推敲,能找到人物形状与古代人物形象的契合点,以画面的人物美展现中国气韵。

3.民族风情美体现中国气韵

图6 【水乡乌篷船】 规格:8.2cm×3.6cm×2cm 收藏:江萍

图7 【李白行吟图】 规格:3.4cm×4.6cm×0.5cm 收藏:张连峰

图8 【天山舞韵】 规格:5.3cm×3.9cm×1cm 收藏:刘晓波

图9 【国宝熊猫】 规格:10.3cm×11.5cm×1.2cm 收藏:张玉彪

民族风情包括各民族不同的服饰、民居、乐器、歌舞、节日、婚俗、礼节和宗教信仰。民族风情是我国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展示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中,各族人民共同造就的灿烂辉煌。

4.动物美体现中国气韵

中国人对动物的喜爱充分展现在十二生肖上,不同的动物甚至成为了不同年份的形象代言人。中国人对动物的喜爱还体现在赋予它们的吉祥寓意上,如吉象(祥)如意、五蝠(福)捧寿和年年有余(鱼)。此外,中国人还创造了大量祥瑞动物的传说,如凤凰、鲲鹏、麒麟。

海洋玉髓和巴西玛瑙画面既可表现动物的整体轮廓,也能表现为抽象写意的形式。具象则惟妙惟肖,抽象则舒展灵动,凡有所成,皆妙趣横生。

5.建筑美体现中国气韵

中国古代建筑强调天人合一,以人为本。以大气、生气、富丽和重山林风水的显著特征享誉全球。中国古代建筑的类型繁多,宫殿、坛庙、寺观、佛塔、民居和园林建筑等各具风采。

海玉、巴西玛瑙的切片中,点、线、面的奇妙组合,纹理的曲直变化,色彩的叠加过渡,使类古代建筑的形状成为可能。

三、海洋玉髓、巴西玛瑙切片图纹的形式美体现中国气韵

中国画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其精神内核是“笔墨”,运用线条和墨色的变化,以钩、皴、点、染,浓、淡、干、湿,阴、阳、向、背,虚、实、疏、密和留白等表现手法,来描绘物象与经营位置,取景布局,视野宽广,不拘泥于焦点透视。中国画强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要求“意存笔先,画尽意在”,追求融化物我,创制意境,达到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气韵生动。

海洋玉髓和巴西玛瑙画面的主要艺术特征是:形状具象,色彩丰富,艺术夸张,以似写意。这种类绘画的艺术形式,恰好吻合中国画“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气韵生动”的艺术理念,能够较好地表达中国画的意境。切片图案因包含中国画元素和符号,而在形式美上张扬出绘画艺术的中国气韵。

图10 【长城】 规格:4.6cm×4.7cm×1.2cm 收藏:刘建林

1.山水画形式美体现中国气韵

中国山水画是中国人情思中最为厚重的沉淀,从山水画中,我们可以集中体味中国画的意境、格调、气韵和色调。看中国山水画,可以感观、心观、画观,但不可以风景观。因为笔墨中有人的投射,有人观照自然的种种心迹,所以山水画的背后的主体是人,是天地人的深层命题。孔子有“智者乐水,仁者乐山”之论,老子有“上善若水”之说,禅修者有“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的感悟,如此等等皆牵涉人与自然的关系,皆有观看过程的种种体证。“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如是作“畅神”之游,当兴家国天下之想,可悟人天自然之道。

以丰富的色彩呈现为基础,海洋玉髓和巴西玛瑙切片的山水画形式包含了中国山水画的全部设色种类。切片山水画面中:或以金黄勾染山廓﹑坡脚﹑彩霞,状如金碧山水;或以青绿之色渲晕丘壑林泉,而成大、小青绿;或以彩色带状置于山体林木间,而似泼彩山水;或在景中略罩浅色,形如淡彩山水;或以淡红青色彩渲染树、石、云、水,展现深秋、早春、夕阳的景色,则为浅绛山水。山水画的勾斫、皴擦、点、染等笔法,在切片的山水画形式中也不胜枚举。

2.水墨画形式美体现中国气韵

水墨画始于唐代,成于五代,盛于宋元,明清及近代以来陆续有发展。水墨画的基本要素是单纯性、象征性和自然性,主要通过墨的浓淡来表现画的神韵,取得“不施丹青,光彩照人”的艺术效果,实现超然的艺术境界。

海洋玉髓和巴西玛瑙常见黑白灰三色并存的切片。画面以白为底、以黑灰为形的纹理分布,恰当地反映了水墨画单纯性、象征性和自然性的基本要素。以具象为基础,以似写意,较好地达到了“形神兼备,气韵生动”的艺术效果。切片水墨画的墨色甚至可以表现出“焦、浓、灰、淡、清”五色,让人叹为观止。

图11 【西岳烟雨图】规格:6cm×4cm×0.7cm收藏:张彦来

3.花鸟画形式美体现中国气韵

中国花鸟画的雏形,最早可追溯到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彩陶器物上的纹饰。到了五代,“黄家富贵,徐熙野逸”两大画派的出现,开启了中国花鸟画“工笔”与“写意”的分属。徐熙打破花鸟画坛以黄荃富贵风格为尚的局面,首创“没骨法”,开启了写意花鸟的新画风。至宋代,中国花鸟画发展达到高峰,出现了水墨梅、竹、松、兰等题材,淡墨挥扫,整整斜斜,不专以形似,独得于象外。

海洋玉髓和巴西玛瑙切片的花鸟画形式总体显现为写意花鸟的意蕴。是否有工笔花鸟的出现,拭目以待。切片图案中的植物大致有梅、兰、竹、菊、松、荷、芦苇、灌木和野草等,动物则有鸟类、禽类、牛、羊、猪、马、犬、虎、豹、猴和熊猫等。既有植物、动物的分类画面,又有植物与动物交错共存的画面,可谓纷繁芜杂。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海洋玉髓和巴西玛瑙的画面,不仅具有强烈的艺术表现效果,而且也蕴含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能从根本上体现出中国气韵。对此,我们应有以下基本认识:

图12 【第一枝】 规格:5.6cm×5.6cm×2.3cm 收藏:石画石说

图13 【喜鹊踏枝图】 规格:4.6cm×2.8cm×0.7cm 收藏:冯锐凌

1.随着中国崛起,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为世界所关注,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中国观赏石界应该树立牢固的文化自信,为人类文化的繁荣做出中国贡献。把海洋玉髓和巴西玛瑙切片作为艺术语言的载体,向世界讲中国的故事,讲好中国的故事,传播好中国的文化。

2.绝大多数海洋玉髓和巴西玛瑙画面都具有艺术的美感,为切片赏玩的大众化、普及化提供了前提条件。新兴文化样式的发展,依赖于主流文化的接纳,依靠于主流社会的认可。要积极做好海洋玉髓和巴西玛瑙的宣传、推介,以期建立坚实的群众基础。否则,海洋玉髓和巴西玛瑙的赏玩道路走不出太远,所谓收藏也只能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3.海洋玉髓和巴西玛瑙的赏玩、收藏还处在发展初期,如何使其健康发展,必须认真面对。海洋玉髓和巴西玛瑙切片的本质是天工艺术,切片图案是类绘画艺术,其艺术表现力很难超越绘画艺术的水平,对此要有足够清醒的认识,不能忘乎所以,吹破了天。关于切片图案像什么、是什么,这只是切片中纹理成像与自然物象、人工物象的合理对应,这种对应的逻辑关联必须是清楚的,要充分理解画面石“似”与“不似”的辩证统一,“似”是基础和前提,不能一叶障目、指鹿为马。观赏石画面的鉴赏有特定的法则,业界文化精英要正确引领鉴赏方向,广大爱好者应本作科学严谨的态度不断提高艺术鉴赏水平。

猜你喜欢

玛瑙气韵切片
中国美学“气韵”范畴之“韵”探颐
“气韵非师”辨
新局势下5G网络切片技术的强化思考
5G网络切片技术增强研究
大自然的神奇馈赠——玛瑙天珠
网络切片标准分析与发展现状
浅谈“气韵”在传统美学转型中的含义
奢华万乘国 齐地玛瑙红——齐国玛瑙器艺术欣赏
浅谈美学中的气韵生动
浅析5G网络切片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