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秦砖汉瓦的古城瞭望
——2018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理事会会议侧记
2018-09-18游娜
文/本刊记者 游娜
西安亦如美玉,嵌于唐诗宋词之中,逢春开花,逢秋收获。而在这万木峥嵘的仲夏时节,古都西安用她庄严而深邃的目光,见证了中国林业产业又一次盛会。
众人都说,春花秋月、杏花烟雨是苏杭,冷月秋霜、秦砖汉瓦是西安。实则西安亦如美玉,嵌于唐诗宋词之中,逢春开花,逢秋收获。而在这万木峥嵘的仲夏时节,古都西安用庄严而深邃的目光,见证了中国林业产业又一次盛会。
得知六月末要赴西安参加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理事会,心里不由生出几分欣喜。我还不曾去过西安,想象中的西安应该是一座方正如汉字的四方平齐的古城:斑驳的城墙,坍圮的宫殿,处处透着“平沙莽莽黄入天”的沧桑与壮阔。而当我真正踏上西安这片古老土地时,心中自有一番感慨在流淌。怎么说呢?没必要夸耀她曾经是13个王朝国都的历史,也不必得意于其八水环绕的地理风水,虽然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已不在这里了,但时至今日,西安的气派不倒,风范依存。在全世界范围内最具古城魅力的,大抵也只有西安了。
六月末,来自全国各地的300余名代表会聚于此,参加中国林草盛会,共商林草产业未来发展大计。在过去的一年里,全国林业产业总产值首次突破7万亿元,林产品综合生产能力节节攀升,共落实生态护林员28.8万人,带动108万人精准脱贫,林业促进农民就业增收的作用日益凸显。我们可以看得到,林业产业的快速发展,在为经济社会提供大量林产品的同时,也成为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缓解农民就业压力,促进农民增加收入,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三年前,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陕西考察调研,登上西安古城墙之际,听闻西安把“八水绕长安”改成“八水润长安”,称赞改得好。
一年前,党的十九大报告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
而现在,在此盛会上,我们意识到,林业产业是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重要载体,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根本所在,是规模最大的绿色经济,是涵盖范围广、产业链条长、产品种类多、就业容量大的产业门类,是推动资源再生、产品降解的绿色产业。我国拥有46.6亿亩林地、39亿亩沙地、8亿亩湿地,其丰富的生态资源、物种资源、中药材资源、景观资源不可估量,林业产业正在以其“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展现着巨大潜力和美好前景。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正如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会长贾治邦所说:人人都是生态文明的维护者和建设者。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召开此次会议,正是希望能够聚集各方力量,共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林业产业绿色发展。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以实际行动提高生态林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理念。
我想大家一定都沉浸在古城西安的厚重历史文化中,为发展势头可喜的林业产业在心底鼓与呼。正如西安古城墙般,墙内是一片肃静历史,墙外是一片热闹繁华。站在古城墙上,干净空阔的景象映入眼帘,空气里有风吟唱的声音。城墙根下,一边是炊烟袅袅的低矮民房,另一边是见证了这座城荣辱兴衰的护城河。城墙箭楼上的窗户,不知多少年都没有开启,已完全被尘封了起来。城墙下住着人家,从上看下去是青黑色的屋檐,屋顶的瓦片上是积聚的黄土和青苔,阳光中泛出明亮的色泽。城墙人家的日子该是怎样的一种滋味?我想,那里的人一定有着别处的人没有的特质,这种气派无疑是独具魅力。
跟我闲聊的出租车司机就是土生土长的西安人,一路上如数家珍地给我介绍西安的美食美景,最后还不忘“气派”一下:
“北京肯定比西安好哇!首都么!……北京有这样的古城墙嘞?北京居然没有么?”
听着他说话带着我曾熟悉的口音,我望着车窗外飞逝而过的街景,恍惚间仿佛回到了内蒙古,回到了那个叫“包克图”的地方。你信步在西安城里走走吧,钟楼虽已没钟,鼓楼也已无鼓,但是西安这座古城已经成为了一种印记,深深地烙刻在每个国人心中。
正如贾平凹所描述的那样:“整个西安城,囫囵囵是一个旧的文物,又鲜活活是一个新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