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我觉察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及实现途径探析

2018-09-17李海亮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8年24期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现途径

【摘要】自我觉察是个体超越自身习惯化的思维模式和应对方式,去知觉自己的身体、观念、情绪、行为,了解自身特质、态度、目标的状态,体察真实的自己的心理过程。从“矫治”和“发展”的两个角度来看,自我觉察是实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重要环节。基于实践探索,本文发现案例讨论、冥想、心理剧和拓展训练均能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们进行自我觉察。

【关键词】自我觉察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实现途径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4-0189-02

大学生阶段是个体身心的发展的重要时期。心理健康不仅是大学生自身成长成才的必备素质,更是大学生适应当前社会发展强烈需求。然而,就现状而言,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仍不容轻视。受限于传统教育教学模式的影响,其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仍需进一步得到加强。分析各方面的原因,研究者认为缺乏良好的自我觉察行为,是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未能得以体现的重要原因。鉴于此,分析自我觉察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在联系,探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学生自我觉察的实现途径,对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具有积极的实践意义。

一、自我觉察的内涵

自我觉察最早是由Duval和Wicklund 在《A theory of objective self-awareness》(1972 年)一书中提出。指个体将注意力集中于自身时的一种心理状态,包括对个体自身以及对自身与周围世界关系两大部分的觉察。根据觉察的指向内容不同,研究者们将自我觉察分为公共自我觉察(public self-awareness)和私人自我觉察(privateself-awareness)两个维度。公共自我觉察关注的是个体在社会关系中所表现出来的自我特质的倾向性。私人自我觉察关注的是私密的及隐藏的自我特质。这两部分相对独立。个体可以只觉察到其中的某一层面,也可以两个层面都觉察,甚至对这两个层面均没有觉察。学者俞国良指出自我觉察具有社会性、能动性、同一性、统一性四项特点。笔者认为,自我觉察是个体超越自身习惯化的思维模式和应对方式,去知觉自己的身体、观念、情绪、行为,了解自身特质、态度、目标的状态,体察真实的自己的心理过程。

早些的研究证明:自我觉察和心理健康有着较高的相关性。 Scheier、Carver(1977)发现自我觉察和幸福感有很高的正相关。Haffer、Tomarelli(1989)通过研究发现高公我觉察有利于促进形成更好的亲密关系。程蕾和黄希庭在自我觉察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的综述中也指出:适度的自我觉察有利于心理健康,能够提高自我控制、观点采择等能力;自我觉察可以促进人们对成功的内部归因,进而提升自尊水平。

二、自我觉察是实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重要环节

基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促进大学生心理体验、培养良好心理品质,达成健康心理行为和方式的实践目标。国内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存在“矫治”和“发展”两种取向。这两者虽各有侧重,然而并不矛盾。越来越多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达成了以发展性教育为主,以矫治性服务为辅和谐发展构建立体教育模式的共识。

自我觉察是心理矫治的关键因素。客观而准确的呈现自己的心理问题和处理方式就会有更为明确的矫治目标和治疗方面。而且,觉察本身就具有疗愈的效果,它强调个体自身责任,要求主动去面对与内心进行接触,变被动为主动,由人助转自助,完成情绪调节、人格融合的过程。

自我觉察是自我教育的前提条件。大学生心理健康自我教育能力的实现是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终极目标,任何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只有归结于自我教育,才能内化或转化为个体的自觉行为,促进学生自身的成才和发展。个体要良好的进行自我评价与自我管理,实现自我教育,就必须对自身所具备的主客观条件有一个全面客观的认识。即进行良好的自我觉察。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自我觉察实现途径的探索

自我觉察是个体感受身体感受、体验即时情绪、识别自动思维、接收环境能量、将潜意识带入到意识,发现真实自我的心理过程。笔者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常用到以下方法以调动和促进学生进行自我觉察。

1.案例讨论。案例讨论是指在从实际出发,将生活中发生的心理问题或心理事件以多媒体或文字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并引导他们加以分析、讨论。这种方式在加深学生对所学心理理论知识的理解、把握和运用的同事是可以促进其对自身心理问题和解决方式的觉察。

2.冥想。冥想本是瑜伽实现入定的一项技法和途径,是指把心、意、灵完全专注在原始之初之中的一种方式。这里所说的冥想指利用调息入静技法,以达观心自静。即冥想者用的心去观看、体察、分析自己的思绪杂念,任其流淌,不加干涉,久则自归定静。冥想是實现自我沟通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个体能很好的觉察自身的此时时刻的身体状态和情绪体验。

3.心理剧或角色扮演。心理剧又称社会剧,是指参与者通过角色扮演来进行行为表现的一种心理健康活动。在心理剧表演过程中,参与者在安全、弹性的环境中,进入到过去或未来的某个时空点,以自然的状态,再现事情的经历过程,重现彼时的自我,并加以重新整合。在此过程中,参与者习惯化的问题应对方式和问题环境都能够得以视觉化。

4.拓展训练。拓展训练通过情境模拟,让参与者在特定的情境中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体验式教育模式。拓展训练包括体验、反思、分享、讨论、实践五个阶段。在体验环节中,参与者容易体验到内心的冲突,觉察到自己或别人的惯性思维和行为。反思环节是基于体验过程进一步觉察。分享则是促进是参与者对周围环境的我的一种觉察。

调动和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自我觉察的方法很多,以上方法各有其特点,都能一定程度的调动学生进行较好的自我觉察。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常渗透在心理健康课堂教学中加以应用。

参考文献:

[1]俞国良.社会心理学(第二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3.

[2]屈正良,夏金星.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自我觉察与解决方式的调查分析[J].中国农业教育,2008.1.

[3]程蕾,黄希庭.自我觉知与情绪、心理健康的关系[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4(1).

[4]杨淑敬.自我觉察的实践应用[J].教育教学研究,2016年98期.

[5]郭淑芬.沟通与觉察在大学生心理问题中的应用[J].社科纵横,2017.3.

作者简介:李海亮(1983.11-),男,汉族,湖南邵东,硕士,桂林理工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 。

猜你喜欢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现途径
高校辅导员实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要点分析
浅析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模式及建议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新趋势
思维导图&概念图辅助翻译教学实现途径探索
探索医院人才工作联动机制的构建策略
如何将创新阅读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
浅析我国公立医院在新医改下的财务管理目标和实现途径
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实现的途径
评估准则国际化的路径探索
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手段的实施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