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优化路径研究

2018-09-17潘晓娜

新西部下半月 2018年5期
关键词:对策与建议高职院校

【摘 要】 本文在讨论了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所取得成就的基础上,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优化路径:建立健全高职院校教育管理制度规范;优化高职院校机构建设;树立全新的教育管理理念;强化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素质培养。

【关键词】 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对策与建议

科学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模式,是全面提升高职院校大学生综合素质,营造良好学习氛围,有序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保障。新时代、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高职院校管理者需要认识到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不足之处,并且不断优化学生工作管理模式,促进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计划的科学实施。

一、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发展取得的成果

1、深刻认识到了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在以往的高职院校教育事业开展过程中,将更多的关注点放在了大学生专业技能的培训和工作能力的提升方面,将其作为了人才培养,办好高职院的重要指标之一。但是对于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有所忽视,忽视了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科学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毕业时,高职院校大学生虽然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但是部分大学生在工作中缺乏同事之间团结合作的精神,团队意识不强,同时缺乏吃苦耐劳的品质,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了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新时期高职院校服务育人工作者对于高职院校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在培养高职院校大学生专业技能与工作技能的同时,更加注重道德素养的培养,促进其全面高素质的发展。[1]

2、教育管理体系不断完善

在对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不断探索与实践过程中,教育管理工作也逐渐形成了一定的管理体系。实践中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体系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首先是院校管理与各个专业相结合的方式,院校会建立学工处、学生管理处,各个专业会有系主任、班主任等。院校的学生管理處主要负责宏观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而各专业、各个班级班主任在作好日常管理工作的同时,还要及时关注大学生的思想状况,生活情况。其次,建立了学生评价体系。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各方面对高职院校大学生进行评价与考核,努力培养高素质的综合型应用型人才。最后不断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建设一支专业化的辅导员队伍。新时期高职院校从多个方面完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果。[2]

二、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问题

1、对学生的管理程度难以把握

对于高职院校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方式的科学性,是一个值得不断探索与研究的重要课题,因为高职院校的大学生与本科院校大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体系构建、心理素质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因此,在对高职院校大学生管理的难易程度方面不好把握,不能完全采用本科院校大学生教育管理的理念与方式。一方面,由于高职院校大学生大多数是高考成绩不理想的学生,生源质量不是很好,自我管理的能力较弱,自制力不强,在大学自由宽松的环境中容易迷失自我。如果教育管理工作的力度较为放松,会使一部分同学放纵自己,荒废学业,不能掌握一门今后能够立足于社会的技能。另一方面,如果采取较为严格的教育管理模式,可能会使部分高职院校大学生产生叛逆心理与厌学情绪,严重影响到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同时还会抑制学生个性的发展,不利于高职院校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在高职院校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根据本校学科专业设置、学生的整体素质等情况采取适合于本校的教育管理模式,是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与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3]

2、教育与管理缺乏有机的结合

教育和管理是高职院校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等院校服务育人工作的重要内容。实践中,高职院校建立了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线的教育体系,以党团建设、班级建设、院系学生组织管理等的管理体系,部分院校未将教育与管理有机的结合,在一定程度上更加侧重于管理,而忽视了教育,服务育人的理念不够深入。应该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于日常的班级管理、党团组织建设过程中来,不能将教育与管理割裂开来。传统的高职院校教育管理模式中,学校的行政机构与教育体系是分开的,同时许多行政部门之间的职能存在一定的重合,部门之间的交流较少,不利于高职院校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科学开展。

三、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优化路径

1、建立健全高职院校教育管理制度规范

完善的教育管理制度是高职院校教育管理工作有序开展的重要保障,也是高职院校各项工作能够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重要体现。例如:建立完善的测评机制,对于高职院校大学生进行德育、智育、体育等各方面的全方位测评;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制度,定期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与测评,促进高职院校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建立完善的就业指导规范,在高职院校大学生刚入学时就应该引导其树立长远的人生职业规划,结合大学生自身的特点、个性和专业,树立大学各个阶段的奋斗目标,尽早为毕业时顺利步入工作岗位奠定坚实的基础;建立教育管理制度,对于教育管理者自身提出相应的要求,同时也是对于教育管理者工作者的监督。

2、优化高职院校机构建设

在高职院校两级教育管理体系中,普通的教育管理问题,可以由两级中的某一个部门带头,通过其他部门彼此之间相互配合来解决问题。而面对一些复杂程度较高的问题时,往往需要各个部门全力投入并紧密联系,才能发挥出两级教育管理体系的优势。因此,高职院校可以建立以两级管理模式为核心的新机构管理体系。例如,可以建立三位一体的学生管理模式,首先,是专业辅导员建设。专业辅导员指跟随高职学生度过一整段学习生涯,主要负责学生日常生活和教育管理的人员。其次,是指导教师建设。指导教师是指在本专业有较高威望和专业能力,能解决学生学习和思想方面问题的教师。最后,是助理班主任建设。助理班主任主要是由学校挑选本专业中思想品德、学习能力、人际交往等方面突出的高年级学生,可以帮助辅导员和指导教师降低工作压力,促进学生本身各方面能力的发展。[4]

3、树立全新的教育管理理念

全新的教育管理理念是引领高职院校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科学化,不断改革创新,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要求的重要保障。全新的教育管理理念,首先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因为大学生才是教育管理的主体,同时也是高职院校教育管理真正的主体,教育工作的开展要始终以学生的专业特点、个性发展、身心健康为出发点,体现出高职院校教育管理的人性化与科学性,尽量解决高职院校大学生在学习、生活、就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以人文关怀为基础的教育管理理念,能够让大学生感受到温暖,增强其主人翁意识,有利于大学生在各项活动中敢于展现自己,培养个性,获得更好的发展。

4、强化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素质培养

学生是教育管理的主体,学生的平均素质高低程度决定了教育管理的难易程度,各方面素质过硬、职业道德高尚的学生不需要投入太多的管理资源,他们就可以将自己管理好,因此不妨通过对他们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进行培训强化,可以采取讲座、座谈会、小组讨论等形式,正确引导学生工作态度、责任心、合作精神和敬业精神。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现代化、科学化的高职院校大学生教育管理模式,有利于培养实践能力较强、专业技能娴熟、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也是高职院校办学水平与办学理念的重要体现。近年来,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事业的不断重视,高职院校的管理理念也在不断转变,高职院校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存在管理程度难以把握,教育和管理结合不足,教育管理制度规范不够健全等不足之处,需要在今后的办学过程中,通过一系列的途径进行优化与完善,用习总书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思想指导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开展。

【参考文献】

[1] 阚国平,刘建成.構建高职院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长效机制[J].党政干部学刊,2014.08.42-44.

[2] 陈伟.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志愿者服务教育管理机制的构建[J].世纪桥,2015.02.65-66.

[3] 李晓林.高职院校学生党支部教育管理长效机制的构建与完善[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3.100-102.

[4] 张慧敏.基于美国“卓越绩效教育标准”完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制度的实践探索——以柳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16(01)58-61.

【作者简介】

潘晓娜(1981-)女,辽宁沈阳人,硕士研究生,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高职教育管理研究.

猜你喜欢

对策与建议高职院校
走出思想品德多媒体教学的误区
高校体育课堂评价的研究
高速公路项目投融资管理问题研究
关于提升财政补助资金使用效率的思考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