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京杭大运河镇江段运河文化与城市

2018-09-17张凌成焦玉玲卞雳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8年20期
关键词:文化保护京杭大运河

张凌成 焦玉玲 卞雳

摘 要 京杭大运河南至杭州、北达北京。绵延1797公里,历经千余年,贯穿4省、2市、70余市县。是世界上开凿最早,也是最长的一条人工河。它几经荣衰,曾经繁忙也有过沉寂,却始终生生不息。交通的便捷使处于运河和长江交汇处的镇江迅速发展成为一座著名的历史文化古城。可以说,古运河承载了镇江从古到今的历史与文明,记载了镇江的历史变迁,孕育了镇江的城市文化。城市现代化的加速发展也伴随着运河文化保护与城市建设的矛盾。本文以京杭大运河镇江段为例,阐述了运河文化保护与城市发展的关系,让人们对运河文化及其保护有更深的了解。

关键词 京杭大运河 京杭大运河镇江段 文化保护

中图分类号:TU986.2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京杭大运河历史悠久,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承担过重要的地位,镇江段京杭大运河的前身为隋唐运河,它是唐代江南物资运往洛阳的中转地,唐代齐浣开挖伊娄渠建立瓜洲渡使之与西津渡相连,让运河与长江水道相连,由此,镇江处于长江与京杭运河的交汇处,并借此形成自己的城市文化和记忆。同时因为运河的关系,使得镇江在唐代时便成为金银器的生产地。

运河是镇江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运河文化也是镇江城市的主要文化,协调京杭运河镇江段的文化发展与保护,对于镇江城市现代化建设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1京杭大运河镇江段文化

1.1京杭大运河文化与镇江

政府对京杭大运河的评定和保护,在于保持相关的文化特色、地方特色、和民风民俗特色,这些特色反映了城市自身的发展历程以及文化的时空连续性,是城市最本质的属性,对于镇江来说,京杭运河不再仅是一条河,它哺育了镇江这座城市,是镇江城的历史。京杭运河的历史遗址、历史风貌以及文化都融入到镇江城市和镇江市民的日常生活之中。

1.2京杭大运河概况

京杭大运河又称古运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古代运河,也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它所代表的文化,是中国最传统的文化之一。京杭大运河途经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四省及天津、北京两市,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约1797公里。大运河始于春秋,当时因吴国伐齐国而开凿,后经隋朝大幅度扩修并贯通至都城洛阳且连河北涿州,至元朝连至北京。今天所说的京杭大运河开掘于春秋时期,完成于隋朝,繁荣于唐宋,取直于元代,疏通于明清(从公元前486年始凿,至公元1293年全线通航),前后共持续了1779年。2014年6月22日,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大运河项目正式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

1.3镇江市与京杭大运河

镇江是中国江苏省所辖地级市,位于江苏西南部,扼守在长江和京杭大运河交汇的“十字黄金水道”上。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江南文化名城。具出土文物及史籍考证,古属禹贡九州之扬州,西周初期为宜候封地,北宋更名为镇江。是长江三角洲北翼中心、南京都市圈核心层城市和国家级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重要组成部分;长江和京杭大运河在此汇就中国“江河立交桥”坐标,素有“天下第一江山”之美誉。镇江有山有江,名副其实的江山胜地。镇江城内,古运河穿城而过,自城东南流向城西北,由京口闸入江,成为城市喧闹生活的纽带。大运河镇江段,开凿于秦始皇三十七年“将徒人过此”,全长42.6公里,其中镇江城区段现存的古运河主要由唐代以前若干河段以及北宋新河、明初绕城运河串联而成,全长16.69公里,从长江边的京口闸至谏壁三叉河,流经镇江老城、官塘、丁卯、谏壁等街区。形成城外有长江,城内有运河的江南景观,运河则是城内的主水道。因此,镇江文化的山水文化中,运河独擅一面,举足轻重。江畔的重峦叠嶂,运河水的碧波荡漾,美妙的传说故事,恒顺的百年醋香,使镇江名满天下。

2运河文化与镇江城市印记

2.1文化休闲

因京杭运河曲折蜿蜒穿城而过,因此与运河相关的文化休闲设施星罗棋布于镇江市的各个角落,主要的休闲设施有春江潮广场、河滨公园、珍珠公园、宝塔山公园、京口段运河观光带及运河广场等。而反映运河的文化特色的,一边是京口闸、上河街、西津渡等景点,另一边,还有那些横跨与运河上的一座座石桥,如迎江桥、西门桥、解放桥、珍珠桥、南水桥及鼎石桥等。

这些地点或江河相依,或历史悠远,虽有部分还不是太完美,但与镇江千年的历史文化名城相依相伴,反映着城市的文化特色和城市形象。当前,镇江市政府已经花了很大的精力和财力,对运河及其沿岸进行了水质水文以及沿河景观的改造,使运河成为镇江市内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为市民提供了一个高质量的文化休闲场所。每逢清晨或傍晚,曲折的河道边,三三两两的居民,漫步于运河边,更有一二钓鱼爱好者,执竿静坐与河边,且由于运河中一段沿江苏科技大学校园穿过,河边更少不了莘莘苦读的学子,这所有的一切,与静静流淌千年的运河水,形成了一幅时间与空间相互交融的美好画卷。

2.2文化饮食

承载着三千多年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镇江的饮食文化内容丰富,特色鲜明。流传数百年的“肴肉不当菜,香醋摆不坏,面锅里煮锅盖”,这一镇江“三怪”饮食民谚,已和京杭运河一起,成为古城镇江充满神奇和魅力的“城市名片”。沿古运河而下,各锅盖面馆、香醋特产店鳞次节比。

可以说, 运河是镇江饮食文化的承载者和传播者、 借助运河之水的千年滋养,使得镇江形成自身特色显明的本地饮食,也把当地的饮食文化与其它文化相区别,使其独具风貌。与长江一样,千年的京杭运河,也堪称镇江文明的母亲河。

2.3历史遗迹

提起镇江京杭段运河,京口闸与西津渡则是最重要,且不可回避的地点,这两处因水而生,因运河而存的地方记载着镇江的城市变迁。

2.3.1京口闸遗址

京杭运河绵延几千里,镇江京口闸是重要的节点之一。一端牵着古运河,一端连着古长江,是江南运河上的第一座闸,堪称漕运咽喉、交通枢纽,历经唐代至清代,民国时期填埋为路。考古揭示出唐代堰(闸)及北宋至明清京口闸东侧闸体、河道、码头、道路、碑亭等遗迹,出土唐代至民国时期陶瓷生活用品、祭祀供器等各类遗物,其中两件元代青花香炉尤为珍贵。京口闸遗址是大运河文化遗产的精华之一,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经考证,遗存的京口闸闸体宽9米、深6.7米,通长54米,闸体外面是块石垒砌,里面夯土。最让人惊叹的是,在闸体的石块与石块之间,古人又凿“蝶形”卡口,然后铸铁块固定。“遗址出土时,蝶形铁件仍存,因为有了这些铁件环环相扣,石块与石块之间,任凭风浪冲击,异常牢固”。 京口闸遗址已经入选镇江市第八批文保单位。

2.3.2西津古渡

西津古渡,又称西津渡,位于镇江城西的云台山麓,是依附于破山栈道而建的一处历史遗迹。《至顺镇江志》就称:“西津渡乃南北冲要之地。”渡口位于府治西九里的蒜山脚下,北与瓜州渡对峙,旧称蒜山渡,又称金陵渡。西津渡古街是当前镇江这座历史文化名城中文物古迹保存最多、最集中、最完好的地区,是镇江三千年的“文脉”所在。这里共分布文物保护单位41处,其中国家级文物3处,省级38处。经过修整,这里已成为镇江最有特色的休闲街区,元宵灯会和周末的HIFI音乐会已经把西津渡装扮得魅力十足。

2.3.3现状的思考

运河是镇江的“母亲河”,要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延续和发展看问题,不能一切事情商品化,以社會效益和文化效益出发,保护运河的历史风貌和特色。增强制度管理,让利益取向与历史文化保护和利用相结合,才是当前传承运河文化的关键所在。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景观和城市生活也发生着根本的改变,这也使得京杭大运河保护更加迫切与重要。另外,通过优化旅游结构的方式,将京杭大运河的文化与镇江城市文化相融合,打造专属镇江特色的京杭大运河旅游文化,以此来满足游客更具个性化的旅游消费需求。

3总结

京杭大运河作为一种有形的物质资源与无形人文资源于一体的历史遗存,其镇江段是镇江城市的宝贵财富。镇江城市与京杭运河二者和谐共生,运河的保护及运河文化的传承,是城市文明与城市文化发展的要求。在发展镇江城市文化旅游的过程中,应该基于运河的文化底蕴,挖掘城市文化内涵和城市特色。

参考文献

[1] 严其林.镇江史要[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7.

[2] 王玲真.京杭大运河与镇江城市文明的兴起和发展[J].南通大学学报,2008(01):24.

[3] 镇江博物馆.镇江京口闸遗址[M].江苏大学出版社,2015.

[4] 严其林.程建.京口文化[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文化保护京杭大运河
依河而生,因河而兴:元明清戏曲迭代与京杭大运河关系论说
京杭大运河
京杭大运河与戏曲传播研究的新视角
京杭大运河(杭州段)文化资源再开发的思路与决策
北京市通州区被明确为京杭大运河北起点 五河交汇处立碑
京杭大运河沿线的“水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