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放教育网络统考存在问题及对策

2018-09-17王军锋

考试周刊 2018年82期
关键词:问题对策

摘要:2018年春开放教育统考安排在4月14日—17日进行,我省广播电视大学系统共报考46500科次,分布在我省32个考点进行考试。我有幸参与了这次统考工作,并与安康电大、新城电大、榆林电大等分校的考务和教务部门人员进行了广泛、深入地交流,深受启发和触动。现将大家交流中普遍关注的统考中存在的比较突出的问题、问题存在的根源以及解决问题的策略等归纳如下,以期改进工作,提高开放教育的质量和认可度。

关键词:网络统考;问题;对策

一、 当前统考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基层一线工作人员的反馈,当前统考中普遍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一) 考生报名报不上

全国高校网络教育考试委员会于2018年1月5日下发了《试点高校网络教育部分公共基础课全国统一考试2018年考试工作计划》(网考委[2018]01号),明确规定2018年第一次报考缴费日期为:1月24日-2月7日,且要求“报考科目和缴费要求由考生个人在网上一次性完成”。但分校反映,在报考第一天(1月24日),学生登陆不了“统考信息管理系统”,第二天考务人员以“教学点管理员”身份登陆系统才帮助学生完成考试报名工作,第三天系统已经关闭,经询问系统管理人员说是名额已经报满,系统不再接收考试报名。这就对基层考试报名工作带来影响,以安康为例,这次有三个教学点约200人次没有顺利报名,这就使这批学生的毕业时间要延迟,直接影响到开放教育的办学声誉。

(二) 关于统考科目设置问题

在政策和规章制度方面,我省在2017年职称评审文件中已经对职称英语、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成绩不作统一要求;且随着社会科技的迅猛发展,各类语言类即时翻译软件的大量出现使得普通人与外宾交流的语言藩篱已经不复存在,加之招生对象限制、成人英语学习的基础薄弱记忆力不强、英语实际应用不多等因素使得继续设置《大学英语(B)》课程的统考值得商榷。

而熟练操作计算机已经成为当今时代从业者一项基本的技能;同时在我们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提倡国学的大背景下,教师们建议应该继续《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统考,去掉《大学英语(B)》课程的统考,以《中华传统文化》《中华传统礼仪》等课程取而代之。

(三) 关于统考科目免考问题

2004年颁布的《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网络教育部分公共基础课全国统一考试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教高[2004]5号)第六条关于免考的规定中明确要求:除计算机类专业学生外,获得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B及以上级别证书者可免考“计算机应用基础”;除英语专业学生外,获得大学英语等级考试(CET)4级及以上级别证书者、全国公共英语等级考试(PETS)三级及以上级别证书者、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成人教育学位英语考试合格证书者,可免考“大学英语”;入学注册时年龄满40周岁的非英语专业学生可免考“大学英语”。教育部的文件应该是尚未政策规定,各试点高校应该在教育部文件要求框架内制定自己的学籍、考试等教学文件,不应擅自更改。但我省在文件执行方面不到位,学员反映强烈,以《大学英语》为例,45岁入学学员虽然按照教育部文件可以免考统考科目《大学英语》,可在实际教学大纲中并没有与之相对应的制度安排,导致学生还得必修相应专业规定的英语课程并参加期末考试,并计3 学分,也就是说如果45岁以上学员不修英语这门课,即使其他课程全部合格,仍然毕不了业。

(四) 关于考生身份识别问题

为维护网络教育统考这一国家考试的严肃性,避免出现以往考试中的问题,尤其是替考、代考等问题,各考点一般安排两道守卫:第一道进入考场的门是几位老师专门检查学员的准考证、身份证、学生证,初次由监考教师核实身份证与考生信息是否相符;第二道是身份证识别器,确认是否为本人。

(五) 关于考试次数问题

在2018年1月5日发布的《试点高校网络教育部分公共基础课全国统一考试2018年考试工作计划》(网考委[2018]01号)文件第三条考生范围及报考中明确规定“为有效利用考试资源,从今年开始,对报考后有弃考行为的考生每个科目的报考次数限定为3次”。这样的规定,一方面与开放教育招生中所宣传的“学籍8年有效”不符,另一方面也违背了《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网络教育部分公共基础课全国统一考试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教高[2004]5号)文件中明文规定的“统考暂定每年组织两次,考试时间在3月和9月。学生在修业年限内可以多次参加考试,每次参考门次由学生自定。试点期间的统考成绩有效。”学员弃考的原因很多,一般有的是工作与考试时间冲突,有的是没有准备好备考,有的是家庭突发变故,有的是身体突发疾病等等,强行规定考试次数显然不适当。

二、 当前统考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的分析

考试中存在的问题,其背后反映出我们在教学教务方面有些思想认识、工作态度、工作的思路与方法等层面有进一步改进的需要。

首先是思想认识方面,我们对统考试点工作思想认识上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对统考试点工作的总结和探索重视不够,仅就统考试点这一事情本身来说,自2004年试点至今已有14年时间,试点结果如何?试点是否达到了当初的设想?试点还有哪些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社会对试点是否认可?等问题都鲜有关注和研讨;二是网考委的地位与作用以及网考办的职责等都未见有明确的界定,这难免形成行政色彩较浓,对考生的服务意识较弱。以上两点导致网考委下发的一些文件与实际教学教务规定相悖,也造成学生在网考报名、考试科目设置、考试次数规定等环节的不便。

其次是教务部门、考务部门、教学部门的沟通协调不够顺畅。这主要表现在统考科目的免考问题上,如果以上三个部门能够及时商议,完全可以出台相应的文件,解决学生免修免考问题,减轻学生的学业和经济负担。

最后是考务的改革进展缓慢。与一些社会考试如驾驶员理论考试相比,我们的统考无论从考试的组织、考试时间的选择、对考生的便捷性、考试过程的监控、考生身份的甄别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考务人员也反映,现在考试改革面临关键问题是考生身份的甄别,随着虹膜识别技术、刷脸识别技术的应用,这一难难题已经得到解决。

三、 当前统考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的解决策略

解决当前统考中存在的问题,需要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转变观念。网络教育的教育对象是成人,他们在学习中存在工学矛盾,加上基础薄弱,学习中遇到的障碍和困难较多,需要我们转变以往“管理”的思想为“服务”,切切实实从考生的实际出发,多站在考生的立场上考虑解决问题的方式与方法,为他们提供更便捷的统考课程考核方式。

二是加强科研。首先,通过调研进一步明确网考委的具体职责与功能,通过调研全面总结14年网考工作的成绩与不足之处,以及进一步改进的办法;其次,通过调研了解一线教师与学生对统考的评价,了解他们对课程考核方式的需求;第三,还要通过调研了解国内外其他办学机构的课程考核方式,以供学习和借鉴。

三是加强协作。一方面建议网考委每2~3年召开一次统考工作会议,一方面就考试大纲、考试内容进行修订;另一方面认真听取教务、教学、考务、技术支持等各方面人员的意見与建议,升级考试系统,修订不合理的规定和要求,更好地服务于统考工作。

四是推进考试改革。以考生身份认证为例,我们可以借鉴陕西省2018年高考利用虹膜验证身份的方法来实施考生的身份验证,与我们现行的两道岗查验证方式相比,虹膜验证既快捷简便也节省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考试过程身份验证和监控可借鉴驾照理论考试模式,也可尝试利用最新的刷脸方式,来解决考试过程监控这一难题。在此基础上我们就可以尝试考生在家、在单位等场所实现预约式考试。

总之,每次网考统考是一项涉及数以十万计考生的庞大工程,只有我们不断转变观念,通力协作,锐意创新,才能逐步提升统考的质量和社会的认可度,才能提高我国网络教育的质量。

参考文献:

[1]试点高校网络教育部分公共基础课全国统一考试2018年考试工作计划[DB/OL].2018.4.16.

[2]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网络教育部分公共基础课全国统一考试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DB/OL].2018.4.16.

作者简介:

王军锋,陕西省西安市,陕西广播电视大学:远程教育研究中心。

猜你喜欢

问题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关于职工队伍稳定的认识和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走,找对策去!
避开“问题”银行股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