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院校人文社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
2018-09-17时杨
时杨
摘 要 高校人文社科专业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是动手能力较差,社会适应能力不强。人文社科专业实践教学的综合性是单科教学无法替代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和完善,有助于学校、教师、学生明确目标,激励约束学生学好理论,提升综合能力,提高就业竞争力。本文构建了由目标体系、内容体系、实现途径体系、管理体系、保障体系及反馈体系构成的人文社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关键词 人文社科专业 实践教学 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0前言
人文社科专业实践教学是一种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现实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教学形态。我国高校人文社科专业实践教学的研究和发展,各地区、各学校存在差异。本文研究的视角是立足高校人文社科专业,基于营销理念,把高校人文社科专业学生对学校满意度作为问题研究的切入点,借鉴营销学中顾客满意理论,以顾客(学生)需求为导向,最大限度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学生及家长对知识和能力的需求。
1人文社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方法
1.1按实践教学实现途径构建
潘菊素,傅琼提出一个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必须具备驱动、受动、调控和保障功能,才能有序、高效地运转,从而实现目标。据此,可把实践教学体系分为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实践教学条件体系、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和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等5 个子体系。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包括实践能力、职业素质、创业能力、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包括“三课堂”,第一课堂:实验、实训、课程设计、课程论文、专业综合能力实践(含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等实践性教学环节。第二课堂:学生社团、体育俱乐部、各类培训、考证考级、自主实践、学科竞赛与科技活动。第三课堂:社会实践、顶岗实习、产学合作教育等。他们对构建体系的结构、划分不同课堂所作的论述,具有很好的操作性,但构建的实践教学系统缺乏主线,整体性和目的性有待于加强。
1.2按实践教学三级协调管理制度构建
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连续 20 多年,认真探索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创造性的实行以主管院长为中心的院级领导班子、由各专业资深教师组成的实习协调小组、以主管系主任为中心各班导师为主体的基层班子三级协调管理制度,系为基础,整体规划,分头运作。从课堂实验、假日实习再到专业实习的梯级实践体系效果明显。规范管理,整顿实验教学秩序,修订实验室管理条例、实验课程大纲,对实践教学质量起到了保证作用。充分利用实习基地,搭建实习与就业结合的桥梁。逐步建立高层次、高标准且相对稳定的教学实习基地,并注意基地的维护、沟通和服务。通过评估体系,对实践教学工作督促检查、验收、评比。资金保障使实验设备更新、改善得以实现。与企业共建校内实验室。保证了实践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为培养合格的复合型实用人才提供了有力的支撑。该校实践教学体系管理责任明确、分工清楚,实践效果较好,经验值得学习和推广。
1.3按实践教学领域和阶段构建
多数学者同意增加实践教学的环节,形式多样,自成体系。赖志群在《高等师范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探讨》中把高等师范教育实践教学体系归纳为八个领域十二个阶段。将学生的教育实践内容途径分为课堂教学实践、课外活动教育实践、参与性教育实践、模拟性教育实践、观摩性教育实践、研究性教育实践、探讨社会实践、整体性教育实践八个领域。十二个阶段是从新生入校第一个学期开始,每个学期、假期自成单元(阶段)分别安排实践教学的内容,完成大学教育实践教学规定的一系列内容。绵阳师范学院以德育为先导,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以实践教学为基本途径,以大学生科技创新、社会实践和文化艺术活动三大平台为基础,全面实施创新型育人模式,学校2005年11月提出了“分层次——模块化”实验教学体系的思路,构建了以创新措施与保障机制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
2高校人文社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本文围绕普通高校人文社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问题,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坚持营销理念为主线,凸显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与学关系;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社会适用人才为目标,完善人文社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设计四年不断线的实践教学内容,明确实践教学的途径;通过提高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质量,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
2.1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构成
围绕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和技能,设计四年和每学年实践教学的内容,统筹安排,制订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计划。从不同角度分析,实践教学环节可以分为不同的内容,但一定是承前启后、环环相扣、注重实效。按年级分,可以从低到高,四年实践教学活动依次为认知实习、专业实习、顶岗实习和毕业实习;按实践教学的具体内容分,可以分为社会实践、社会实习、课程实验、课程实训、课程设计、课程模拟、课程研究、毕业论文(设计)等;从实践教学性质分,可以分为一般社会实践活动(学生社团活动、各类技能培训、专业考证考级、参加自主实践、参与各种竞赛)、专业综合实践活动(各种科研活动、创新和创业实践、毕业论文或设计)。
2.2实践教学的考核
要创新实践教学考核方式,打破单一闭卷考核方式,凸显对实践教学活动效果的考核。将理论部分和实践教学活动分开考核,通过系统软件的使用和操作、运行结果分析、数据整理和使用、信息资源整合、实践活动中的综合表现,对学生所具备的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技能,以及灵活运用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进行综合测试。可以通过实验报告、实际问题解决方案设计等多种形式考核。根据课程重要性不同,给予不同的理论课与实验课的考核比例,特别是毕业生要与毕业论文质量一起考核,促使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提高专业教学质量,提高培養学生的质量,为学生就业提供有力条件。
2.3实践教学的方法
要結合专业和课程特点,创新实践教学方法,提高实践教学效果。实践教学要从传统的经验型向现代科学型转化,应用现代技术和企业实际接轨,凸显实践效果和效率;从感性向理性转移,凸显知识实践和学习的系统性、应用型、螺旋式上升的特点;从局部向系统过度,凸显方法的系统性,通过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方法,提高实践教学活动质量,融会贯通专业知识,构建不同专业和课程自成体系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内容的落实依赖于实践教学的组织管理、运行管理和制度管理,要选择最合适的实现途径。要加强对学校各部门、教师、学生等实践教学主客观因素的管理,完善保障系统,建立健全评价和反馈系统。
3结语
人文社科专业的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是动手能力较差,社会适应能力不强。高校人文社科专业实践教学的综合性是单科教学无法替代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和完善,有助于学校、教师、学生明确目标,使管理者明确考核的对象和内容,激励约束学生学好理论,提升综合能力,有助于个性发展。未来对于高校人文社科专业实践教学的研究,可能更加突出其与现实结合密切的特点,“以需定产”,凸显“个性营销”、“体验营销”和“服务营销”,构建适合学生特点的专业和课程,形成自己的学科优势和办学特色,突出办学的差异化营销,培养社会所需要的综合能力和素质较高的各类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 曹中一,刘新星,潘清林.专业实验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01):17-20.
[2] 宋玉厚,乔威,朱榜芹.运用项目管理原理规范实验室建设工作[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12):35-37.
[3] 王俊.基于三亚学院的实验室管理的思考[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05):134-136.
[4] 伍扬.高校实验室建设项目过程管理的研究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10):154-157.
[5] 刘玉海,李慧姝,宁剑. ISO质量体系在高校实验室管理中的应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09):183-185.
[6] 庄鹏.浅谈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J].技术与市场,2012(12):228-230.
[7] 梁锦.独立学院实验室建设及管理改革探讨[J].信息与电脑,2011(04):206-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