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2018-09-17梁亚平
梁亚平
摘 要 我国教育事业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过度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致使现在很多大学生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校园不良事件时有发生。鉴于上述问题,本文主要探析了大学生心理教育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关键词 大学生 心理教育 主要问题 解决措施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随着现在社会节奏的不断加快,人们情绪负重情况越来越严重。大学生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群体,心理调节能力较低,容易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所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受到学校、教师和社会的普遍关注。
1心理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随着社会节奏的不断加快,家长和教师对学生的关注度不够,是导致学生存在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双方都忽略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心理健康较身体健康而言,其隐蔽性较强,不容易被发现,而学生因为自身对心理问题认识不足,认为心理问题是一件不好的事,会被他人嘲笑,不愿意与任何人说,所以,长此以往,学生的心理问题就被忽视了、隐瞒了。
1.1理论认识的模糊性
目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有三种不同的学科定位。首先是受医学模式的影响,把心理健康教育做成了心理疾病的医治;其次是心理学的学科定位,把心理健康教育做成心理分析;最后是随着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讨,把心理教育归属于教育心理学的范畴,属于教和育的实践活动,带有比较明显的全体性和发展性特征。心理教育应该以学生的具体情况为标准,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调节,切不要盲目的夸大或忽视学生的心理问题。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对学生的心理教育不重视,没有过多的与学生进行心理方面的交流,学生自身对心理问题的认知不足,大部分学生会想当然的把心理问题归结于医学方面的问题,认为自己心理有病,所以,对教师来讲,其没有重视学生的心理教育,尤其是大学生正处在人生的特殊阶段,教师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导致学生因为心理问题过重而做出过激的举动;对学生而言,对心理教育理论认知模糊,没有正确的定位,不愿倾诉,导致心理问题越来越严重,给学生以后的发展带来不好的影响。
1.2教育对象的个别化倾向
目前,大学生校园以学习理论知识、就业指导、社会实践为主,很少对大学生开展心理教育方面的课程,学校虽然设有心理健康咨询室,但只是针对个别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并没有对大部分学生进行心理教育方面的指导。这种现象导致学生主观认为,去学校心理健康咨询室的同学都是有心理疾病的,自己没有不用去。这样就造成一些有心理问题的学生碍于面子不愿去咨询室,而处于心理健康边缘的学生对心理健康不重视,没有及时做心理健康辅导,导致失去最佳的疏導时机。这种对已经出现的问题进行咨询, 只是心理教育的一部分,是消极的和被动的,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取向应当立足于主动教育方式,而不是被动地等待少数学生前来求助。
2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措施
2.1强化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团队建设
随着社会发展的不断变化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尤其是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学校需给予关注和重视。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建设的主力军,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决定了社会未来的发展趋势。学校要积极组建和强化专业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力量,加大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资金投入,一方面对自己学校教师加大培训力度,另一方面还可以聘请专业的心理教师来给学生做心理健康方面的辅导工作。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一定要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更高的为大学生服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拥有极强专业性的工作,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得是否顺畅和教育人员的基本素质有着直接的联系。据调查资料显示,大学生存在心理状况的人数较多,因为,大学生是一群比较特殊的群体,正要踏入社会,但又对社会情况不了解,从而产生心理压力,大学生的感情问题因为自身不成熟,不能进行很好的处理,也会对自身造成心理负担,所以学校应该重视关注大学生的心理教育问题,积极建设一支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老师为学生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2.2全面拟定心理健康的教育课程
心理素质是主体在心理方面比较稳定的内在特点,包括个人的精神面貌、气质、性格、情绪等心理要素,是其他素质发展的基础。只有健康的心理才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所以,全面拟定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是社会发展的要求。提升大学生心理素质和全面地认知心理学知识,透彻地掌握自身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有效学会心理保健的方式,并对情绪的控制自觉调节,是增进新时期大学生心理素质不断优化的最主要对策。学校开设大学生心理教育课程,一定要尊重学生人格,高校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一定要适当的发挥出人文课程的枢纽作用,特别是在开展思想道德修养的课程当中,需要对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合理安排。同时,需要与大学生的心理需求融合,有针对性、分层次、分阶段的实行心理健康教育,传授有关的课程和专题讲座。
2.3设立优质心理健康氛围,关注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建设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为主要空间,包括校院领导、教师、学生的共同营造的学校氛围,校园文化是一种环境教育力量,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目的就是为学生创造一种优质的学校氛围,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高校的校园文化中,主要反映的是高校师生员工的行为方式、思想以及价值取向的社会文化,其中将教师作为主导,将校园中的精神作为核心,将大学生作为主体。创建良好的校园人际关系,学生与学生之间友好相处,学生与教师之间互相尊重,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除此之外,学校还应该宣传我国的品德教育,鼓励学生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有益于学校文化的建立。
3结束语
大学生是社会最为宝贵的人力资源,是社会发展最强大的推动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应该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心理抗压能力,以便大学生能、更快的适应社会生活、融入社会。
参考文献
[1] 王宏.大学生心理问题与心理健康教育探析[J].今传媒,2017,25(08):173-175.
[2] 陈小娜.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中大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路径探析[J].亚太教育,2016(15):228-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