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学生的核心素养培育与体系建构

2018-09-17古泽林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8年17期
关键词:体系建构小学学生核心素养

古泽林

摘 要 “核心素养”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教育工作者应注重对于核心素养的体系建构工作,将国家认同的具有浓厚文化底蕴的核心素养融入到小学教学中的各门学科当中,需要教师以及教学管理人员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以及先进的教育理念。本文主要针对在小学教学中加强对小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育与体系进行良好的建构,以期能够为相关教育工作者带来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 小学学生 核心素养 体系建构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根据教育部在2014年颁布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意见》,广州市南沙区大塘小学也在新政策的实施依据下,逐渐改变了新课改的风向标。在根据教育部对于各学段进行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体系建构理念指导下,教学管理人员以及教师也正逐渐认识到对于小学生的终身学习以及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重要性,对于立德树人的理念要落实到实际的教育工作当中。

1核心素养的涵义以及影响

关于核心素养的起源应追溯到上个世纪末,一些经济合作组织对于“素养的遴选与界定”进行了功能论的诠释,其认为核心素养是每个人都应具备的基础性素养,具有满足各个生活领域的需求并能带来很大的益处,且具有发展和维持的重要意义。其后该经济组织研究的项目成果为世界各国教育事业提供了很强大的指标依据,世界各国也纷纷开始对适合本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初期核心素养模型进行了构建,并落实到了教育目标计划中。核心素养的基本理念在于对跨学科的强调性以及对综合能力培养,其主要的途径是在传统的教育理念上将核心素养作为基础进行基本技能的培养。

我国教育部门进行的核心素养培育主要是针对学生的学习以及发展进行的,其能够对学生终身的学习以及发展具有重要意義的素质教育培养,在当前教育新理念政策的影响下,贯彻落实对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育是当前教育在社会发展浪潮中的必然趋势,是当今教育发展在改革上必经之路,也是提升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以及在国际教育的竞争中力争上游的迫切需求。

2小学学生的核心素养培育与体系建构的重要性

2.1为小学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小学作为基础学科,最终教育目的是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在小学教育中,建构学生的核心素养体系也是为小学生接受继续教育以及学历教育进行基础性的建设。

首先,为小学生接受学历教育创造基础。曾有研究表示,核心素养注重的是对个体进行培养进而满足社会需求的过程,在这期间获得个体的全面发展并不断提高其生存能力。基于此,为小学生建构科学、合理的核心素养体系是为学生接受继续深造以及学习的基础性条件。无论从学生所经历的小学到大学,或是文科、理科的区别,在各个学习阶段以及生活阶段核心素养都有所要求。只有学生在达到了这一学科的核心素养要求才能进入到更深层次的阶段进行深造和学习,类似于阶梯式的教育方式,只有稳妥的走好当前的脚步才能继续进行更上一步的前进,以至于向最高的台阶上迈进,小学阶段必须打好核心素养的基础,这也是教育部目前着重关注的首要问题之一。

其次,为小学生能够在未来的继续教育建立基础,继续教育可以看成是职后教育的一种。在未来的发展中,对某一专业性的工作进行完全的胜任或追求更稳定的发展,并不断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就应该不断地加强自身的专业性的继续教育。而在小学阶段,基础若是扎实的掌握,以后每个学科的核心素养都能达到一定的水平,继续教育的目标也能很快的达成,而相反就会产生很小的收效,严重的可能会有失效的可能。

2.2为小学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建构小学生的核心素养体系中对终身发展的需要可以从对人性的培养、人格的塑造与人生的完善三个主要目标中一一得到印证。

第一,人性的培养是建构小学生的核心素养体系较为关键的一项基础性内容。从孩童时期开始,人的正常情感以及理性是没有明显的显示的,而真正的人性化是在环境以及条件的影响下逐渐形成的。在小学阶段,开始接受正规的教育以及知识的传授,学生在文化教育中不断的浸染以及熏陶,也不断的接受着核心素养的培育,这一阶段也是对自己的人性化生命进行有效构建的阶段。

第二,核心素养在对于个体的人格塑造方面具有很重要的关键作用。核心素养与人格的塑造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在小学生进行核心素养的培育之下,能够为学生的人格培养形成产生很重要的支撑作用。坚持日积月累的培育构建,人格精神魅力也会随之逐渐养成。

第三,人生的逐步完善以及行为的养成需要教育中不断渗入核心素养。不断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也是对其进行能力培养的重要手段,加强学生自身能力也对其自信心的培养具有不断提升的作用。学生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也会将核心素养的培养成果逐步展现出来。

3小学学生的核心素养培育与体系建构的方式

3.1基础性教育培养

目前,在小学阶段更注重对学生兴趣爱好以及加强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这在潜意识里也是对核心素养进行的另一种培养方式。对小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将其带入到未知、复杂、抽象、杂乱的知识内容中,让学生逐步从此阶段转换到已知、简单、具体、条理的世界中来,是教师在教学中的最终目标。通过不断的练习让学生能够从中掌握基本知识的同时,也不断对各种情境以及事件的发生形成合理的反应。在小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中,基础性的教育培养是最基本的途径以及方法,通过基本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对客观事物的理解和认识,并通过知识的积累,不断的对学习以及生活有所探索和发现,形成自我判断、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3.2思维运用的培养

在具体问题的分析理解能力上,运用适当的思维,并能通过事物的表象对其本质进行深入的了解也是小学生建构核心素养培育体系的重要目的。在教育中,要引导学生学会思维方法的运用,形成对思维的训练模式,最终达到培养小学生具有灵活性思维方式的教学目标。在学生的学习、生活当中,教师应根据学科不同的侧重点,对学生进行思维方式的发散式培养。比如在小学语文中,作文的写作以及课文的理解上,是对学生进行联想思维、直觉思维、灵感思维等比较好的培育方式;在小学数学中,各类应用题的运算过程中,也是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空间思维等较为重要的思维培育手段。虽然思维的方式上各有不同,最终主要达成的目标却是统一的。思维运用的培养,能够对学生日后的学习以及生活产生很大的影响,教师应注重此时的教育,不断加强在知识的讲解中渗透核心素养的培育,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掌握更多的思维方式以及正确对待人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3.3掌握学习方法

学习的过程也是不断探究的过程,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也是建构核心素养的重要目的之一。教师应不断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根据自身条件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并不断对其方法进行改进,逐步提升自身的核心素养。比如在小学语文的课程中,对某些合成词不能一一向学生解答时,要教会学生对于合成词进行分解式的理解,学生通过对单个字或词进行了解后掌握合成词的含义,这样也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信心,在以后遇到此类问题时,也能主动去查阅资料并最终自己去理解。教师要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的道理,同种方法在数学的学习中也能很好的体现。对于教材中的知识点,能通过一种方法的学习,对后续课程也能轻松的掌握。由此可见,训练学生掌握合理的学习方法并加强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也对学生终身受益有很大作用。

4总结

综上所述几种教学方式、方法对于加强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以及体系的建构具有一定的作用。小学阶段是孩子在未来学习和工作中的重要阶段,教师应对其核心素养的培养方法不断进行合理化的创新以及改进,为小学生的终身学习以及终身发展带来帮助,也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陈琛.核心素养视阈下的小学全科教师培育课程体系建构探索[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8(01).

[2] 李青春.核心素养视野下学校课程体系建构与实施——重庆市江北区新村实验小学“新美”课程探索[J].今日教育, 2016(12):28-29.

[3] 李英.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初中学校课程体系建构——以上海市民办华育中学为例[J].现代基础教育研究, 2017(02):12-16.

[4] 龙洁.培育具有国际视野的现代中国人——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现代课程体系构建的初步思考[J].教师, 2016(31):100-103.

猜你喜欢

体系建构小学学生核心素养
教育游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评价
我国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体系建构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