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水共治背景下的浙江省台州市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创新实践
2018-09-17陈海生李世炜
陈海生 李世炜
摘 要:浙江省台州市自从开展“五水共治”以来,大力实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其做法是:全面推进养殖场生态化改造;继续推进新增生态消纳地和新增沼液生态利用;全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和商品有机肥;大力推广病虫害统防统治和化肥减控技术;退耕水库消落区农田还林以涵养水源地。该市今后在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中的努力方向是:落实好测土配方施肥和病虫害统防统治的补贴资金;创新农牧结合生态养殖模式;强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长效机制建设。
关键词:五水共治;农业面源污染;台州市
中图分类号 X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8)13-0087-03
“五水共治”,治污为先,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是关键,也是一大难点[1]。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浙江省台州市各大水库、湖泊、河道水体的氮、磷富营养化问题日益加剧。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问题有:畜牧养殖粗放,污水粪便直排现象严重;农业废弃物资源利用率低;化肥、农药使用率高,造成土壤和水环境污染严重[2,3]。农业面源污染贡献的COD、TN和TP已远超过工业与生活污染源排放,成为污染源之首。农业面源污染是影响水环境总体质量决定性因素[4],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刻不容缓。
浙江省台州市位于浙江省中部沿海地区,境域地势由西向东倾斜,包括苍山、大雷山和天台山等主要山峰,陆地总面积9411km2。居山面海,平原丘陵相间,形成“七山一水二分田”的格局。中低山与丘陵占台州市陆域面积的70.4%,平原区面积约占26.8%,内陆水域面积约占2.8%。属中亚热带季风区,四季分明,热量丰富,雨水充沛,气候温和湿润。平原地区气温16.6℃~17.5℃,自南向北递减。年均日照时数1800~2037h。年降水量1185~2029mm,平均降水量1632mm。温、光、水及土壤条件适合多种农作物的生长与优质高产。境内的温黄平原曾以历史上第1个粮食亩产跨纲要、超千斤而名闻遐迩。目前,台州市正借助“五水共治”东风,大力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整治工作,严格落实“五水共治”相关工作,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1 治理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做法和特点
1.1 全面推进养殖场生态化改造和农牧结合生态养殖 台州市各地均通过多种模式与途径推进生态化改造,2016年上半年全市共完成年存栏50头以上养殖场(户)污染整治346家,完成年度计划的111.6%。其中299家养殖场生态化治理、改造、提升,完成计划的123%;关停和搬迁养殖场47家,完成计划的70.1%。11个水禽场标准化改造计划已完成了6个,完成率54.5%。
各地因地制宜采用就地消纳或异地委托消纳方式,解决畜禽养殖场沼液问题。如温岭箬横镇,全镇共38家养殖场,其中25家采用就地自行消纳,镇政府每年给予5元/头补助;13家异地委托消纳,由镇服务队按每头猪4.5t/a,沼液运费4元/t,超出部分按10元/t收取费用。各地积极创新农牧结合生态养殖模式,科学施策、标本兼治,努力推动畜禽养殖方式转型和层次提升,2017年上半年,全市共落实生态消纳地10866.67hm2,完成年度计划的70.9%。并在温岭市和三门县,落实2个畜禽粪便收集处理中心项目,现项目正在建设过程中。
1.2 继续推进新增生态消纳地和新增沼液生态利用 为按时完成任务,各县(市、区)农业局提早规划,积极探索,在去年工作基础之上继续落实沼液利用财政补助政策,制定沼液推广利用实施方案,并充分发挥沼液利用社会化服务组织的作用,形成以政府购买、市场运作的推广模式,通过构建输送官网、槽罐车购买适当补助、生态消纳地落实等措施推动沼液异地消纳,缓解沼液储存的压力,减少了对水体的2次污染,促进了农业畜牧业的有机结合和可持续发展。新增沼液利用量85300t,完成率为65.62%。
1.3 全力推进测土配方施肥和商品有机肥推广 积极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普及行动。2017年上半年,全市完成测土配方施肥推广137466.67hm2,已完成年度任务的67.61%;共减少不合理施肥量1891t,完成年度任务的64.98%。具体落实以下工作:一是抓技术到位,基层土肥站及时对所在乡镇(街道)农业综合服务站在岗农技干部、示范方技术负责人、水稻优质高产重点示范户、种植粮食1hm2以上的种粮大户进行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培训;二是以示范方建设为抓手,加快整建制推进 以加强测土配方施肥示范展示工作为突破口,狠抓重点区域、特色产区的整建制推进工作;三是加强技术基础研究,提高技术支撑能力,根据工作计划,继续做好农户施肥情况调查和土壤取样,落实田间肥效试验76个。继续探索不同耕作制度下、尤其是新型耕作制度下的施肥技术研究,深化完善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各地大力宣传商品有机肥补贴政策,加大标准农田质量提升项目的商品有机肥政府招标采购量,及时开展2017年商品有机肥补贴项目的招标认定工作,加快商品有机肥推广进度。2017年上半年各县(市、区)基本完成5万t商品有机肥招标和补贴项目的企业认定工作,并完成推广商品有机肥3.14万t,应用面积18986.67hm2。同时,积极扶持天台、黄岩、临海、椒江和路桥5家有机肥生產企业,加强技术指导、加快生产进度、提高产品质量,帮助有机肥产品销路,切实解决当地规模畜禽养殖场禽畜粪便的出路。
1.4 大力推广病虫害统防统治和化肥减控技术 2017年以来,全市大力推广病虫害统防统治和推进化肥减控工作[5]。已实施开展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面积26433.33hm2,减少农药使用量174.68t,完成率分别为59.56%和63.29%。
1.4.1 抓好宣传培训 充分利用现代传媒、印发资料和《植保园地》等有效途径,广泛宣传减量控害相关技术,各地及时开展技术培训,着重培训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治技术、高效环保农药应用技术、新药械使用技术、科学合理用药技术等。
1.4.2 抓好技术应用 在加强主要病虫监测预警的基础上,重点抓好生态调控技术、理化诱控技术、科学用药技术;通过统防统治,实现病虫防治专业化和机械化;施药时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环境友好型农药;优化集成农药的轮换使用、精准使用和安全使用等配套技术,大力推广“低用量、喷洒均匀、靶标沉降率高、农药流失量少”的新型施药机具。有效降低农药使用次数和用量,促进农田生态环境安全[6,7]。
1.5 退耕水库消落区农田还林以涵养水源地 位于台州市黄岩区的长潭水库承担着保障台州市区及温岭、玉环等地300多万居民饮水、7万hm2农田灌溉和数万家企业用水的重任,被称为“台州大水缸”。为了保护这一潭清水,近年来,台州、黄岩两级政府采取了诸多努力。黄岩区先后关闭了库区内的铅锌矿尾矿,并在库区集雨区全面禁止畜禽养殖。同时,已完成38m线以下异地移民6批3万多人。近2年,又在库区建设了6个集镇污水处理厂、125个行政村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建成5座垃圾中转站,确保生活污水不入库。台州市设立每年1800万元的生态补偿专项资金,用于长潭水库水源地保护。目前已建成了瑞岩溪生态湿地,并将在长潭库区的7条入库溪流末端全部建设生态湿地,进一步净化入库水质。台州市财政拨款近200万元,租赁水库周边位于38m线以下的128hm2全部农田,以解决农业面源污染问题,退耕涵养,退耕还林。返租农田共涉及库区周边5个乡镇、约4070户农户,放弃耕作的农户可以每年得到4500kg/hm2稻谷的租金。
2 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中所存在的问题
2.1 水禽场标准化改造全面推进难度大 一是离开河道,大多养殖场须择址新建;二是难以改变大多养殖业主原有的养殖方法,传统养鸭放养江河,改为圈养鸭子和养殖业主不适应。
2.2 扶持商品有机肥生产和推广的力度不够 一是商品有机肥补贴的规范发放存在着问题,在实际发放过程中要注意农户采购台帐、种植规模登记、乡镇实地核实和补贴发放前的公示等环节;二是对当地商品有机肥生产企业的扶持力度不够,要加大扶持力度,重点是畜禽粪便的收集和运输等环节的补贴,降低商品有机肥生产成本,提高当地企业的招标竞争力,确保当地商品有机肥企业能健康发展。
2.3 沼液利用及生态消纳地落实方面存在土地和资金短缺 沼液利用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的土地、资金支持,并且涉及到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各地区发展不均衡。资金方面,财政补贴落实不够及时,服务组织运作存在一些困难。
3 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对策及建议
3.1 落实好测土配方施肥和病虫害统防统治的补贴资金 争取财政资金对于商品有机肥推广和畜禽排泄物资源化利用的补助,落实好商品有机肥推广省补资金,加大对当地商品有机肥生产企业的扶持力度,重点是畜禽粪便的收集和运输等环节的补贴,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竞争力,确保当地商品有机肥企业能健康发展。继续抓好技术应用和推广整建制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试点。加大工作督查力度,督促各项技术落实到位。继续开展地院合作,抓好水稻“控肥减药”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4,8]。
3.2 创新农牧结合生态养殖模式 优先推广就地结合、就地利用模式,大力推广异地结合、综合利用模式,积极提倡分散处理、集中利用模式,因地制宜实施区域配套、循环共生模式[9]。按照农牧结合、循环利用和畜禽排泄量与种植业消纳量相匹配的原则,以25个生态示范场为核心,努力创建畜牧主导产业示范园区和特色畜牧业精品园。加快温岭市、三门县2个畜禽粪便收集处理中心建设,积极开展有机肥推广应用,扎实开展沼液综合利用工程,建立“三沼”综合利用示范点,落实生态消纳地,着力推进畜禽养殖排泄物资源化利用。
3.3 强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长效机制建设 加强区域内畜禽养殖执法巡查,对违法在禁养区或主要河道两岸200m范围内搭建的养殖场予以强制拆除;对典型案件要及时曝光和公开处理;对擅自恢复养殖的场所进行联合执法,实施强制关停。各部门互相配合,对通过整治验收的养殖场每年也要安排几次检查,凡查实有偷排行为的养殖场,由环保部门按规定进行处罚。确保畜禽养殖场治理改造到位、农牧结合到位,确保治理设施正常运行,真正实现生态循环或达标排放。
参考文献
[1]陈海生,“五水共治”背景下高职涉农业专业土壤与肥料学教学改革初探[J].安徽农学通报,2015,21(8):152-153.
[2]刘涓,谢谦,倪九派,等.基于农业面源污染分区的三峡库区生态农业园建设研究[J].生态学报,2014,34(9):2431-2441.
[3]李华斌,梁海兵,李健,等.农业面源污染全过程防治策略初探[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4,(1):81-85.
[4]谭绮球,苏柱华,郑业鲁.国外治理农业面源污染的成功经验及对广东的启示[J].广东农业科学,2008,(4):67-71.
[5]李云明,温岭市“肥药双控”实践与措施[J].基层农技推广,2016,14(12):108-109.
[6]薛中翠,李小剛,张庆红.治理农业面源污染的生态循环农业技术措施探讨[J].安徽农学通报,2017,23(04):53,54.
[7]张玉启,李彤,郑钦玉,等.论三峡库区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的生态补偿措施[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6(4):230-234.
[8]刘善红,周丽娟,游春红.关于龙泉市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的探索与思考,2017,(3):1,2,4.
[9]崔艺凡,尹昌斌 ,王飞,等.浙江省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实践与启示[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6,37(7):101-107.
(责编:王慧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