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调动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2018-09-17杨真能
杨真能
摘 要 在平常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呢?本文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教学体会。
关键词 小学数学 学习积极性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1在“做”中搭建做数学的平台
数学是和现实生活联系密切的学科之一,教师应精心设计,合理创设情境,为学生搭建做数学的平台,让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现实的数学。例如,在教学《最大公因数》时,我就设计了三个环节:
(1)复习热身。①站起来(老师提问,学号符合条件的同学站起来)偶数,奇数,质数,合数;最小的偶数,最小的奇数,最小的质数,最小的合数;②3、5的倍数;③站出来(任意报一个数,学号是这个数因数的同学站出来),16的因数,20的因数,等等(学生发现了每次都有1)。
(2)模型抽象。出示例题,弄清题意后,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长方形纸板(长16cm,宽12cm)和不同规格的正方形纸片(边长分别为1cm、2cm等)拼摆,找出符合条件的规格可以是1cm、2cm、4cm。操作后观察发现,要使所用的正方形地砖都是整块地砖的边长必须既是16的因数,又是12的因数。从动手做中认知和理解,积累直观经验,为抽象出公因数的概念做好知识准备。
(3)钻进“圈套”。教师拿出两个健身圈,先请学号是16的因数的同学钻进其中一个圈,再请学号是12的因数的同学全部钻进另一个圈,要求必须是全部。6号和12号很快钻进了第二个圈,这时1、2、4号同学为难了:他们已经在一个圈中了,如何到另一个圈中去呢?在这种真实的情境中,学生们凭借已有的生活和知识经验,早已迫不及待,跃跃欲试:一生上台将1、2、4号头一按,将第二个圈也套到他们头上,台下的同学也发出了会意的笑声。这时,我并没有就此作罢,而是叫上一名同学,示意他与笔者一起将两个圈轻轻一拉,顿时,中间3个同学有点夸张地大喊大叫起来,全班同学也笑作一团。一钻、一按、一拉,学生很容易了解到两个数的公因数是怎么回事。在将呼啦圈抽象成集合圈,提出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概念时,有个学生打趣道:“老师拿的是乾坤圈。”我马上补了一句:“对,这东西在你妈妈手上是减肥圈,在哪吒手里是乾坤圈,在你我手中就是集合圈。”全班笑倒一片。在进进出出中,学生被数学本身吸引,牵一发而动全身,眼界得以拓展,情感得以愉悦,思维得以训练,怎能不爱数学课和数学老师呢?
2在“学”中组建合作学习圈
如何激发学生学数学呢?我主要是在唤醒学生集体意识的基础上,帮助他们组建多维合作的学习圈。
(1)实战演练,唤醒学生的集体意识。在课堂上,我经常有意识地设计一些比赛、游戏环节,通过师生“对决”,让学生在集体中发挥自己的智慧,一步一步“逼”着他们思、议,用集体的力量“战胜”老师。
(2)合作学习,彰显学生的个性色彩。学生要理解数学,就必须亲自吃透那些渗透到课程中的动词,如“检查”、“表示”、“求解”、“应用”、“证明”、“交流”,要做到这一点,最好采用分小组学习的方式,通过开展讨论,互相报告,以及由学生负责的各种形式,能较好地帮助学生形成学习数学的“圈子”,让他们在“圈子”中尝试、操作、体验、合作、议论,甚至是争论。在课堂上,要有分工明确的学习小组,让学生们合作完成具体的学习任务,并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第一要务。课下,有多对一帮扶组,多名热心的成绩优秀学生组团对某一名学习困难学生进行长期帮助;有面向学有余力学生的克难攻坚小组、面向基础十分薄弱学生的计算提升小组、魔方小组、教具制作小组等各类学习小组。另外,建立QQ群,指导学生通过网络进行数学学习方法与体会的讨论交流。这些大大小小的“圈子”,有并集、有交集,但面向全体,既是数学学习圈,又是情感交际圈。在圈子活动中,学生们的想法得到交流,思维得以碰撞,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展示自己個性的机会,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都真正得到了加强。
3在“问”中构建真实的问题场
有问题说明有学习的需要,有问题才能有发现,有问题才能有创新,有问题的学习才是真学习,有问题的数学课堂才会是高效、富有生命力的课堂。在数学课堂上,学生不甘于“俯首称臣”,提出种种问题,这就说明他在思考、在主动地获取知识,而不是任教师摆布的学习机器和知识容器,这是最可贵的,也是现在的课堂最缺少的。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既要备教材,又要备学生,不能一味主观、静止地看待授课内容和学生,否则就是闭门造车。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紧扣教学目标,合理进行问题设置,应多设计一些层次性强、目标性强,能扩大思维容量的问题。在课堂上,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能轻易斥责、反感,要报之以赞许的目光,让他们感觉到能提出一个问题的无限荣光。有时,学生可能会提出零零总总的问题,有的甚至会离题万里,但一个思维火花在瞬间闪现,学生就能够幸运地抓住它,勇敢地提出来,是多么难能可贵。所以,教师也不能只关注自己的感受、只关注课的进度,而应关注学生的困惑和疑虑,多给他们思考、表达的时间和空间,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构建基于现实学习的“问题场”。在这个“场”中,大家一齐探索,互相感染,大家以思引思、以智启智,扫清思维的障碍,真正实现主动地学习。
综上所述,“做”是建立模型,学习探究;“学”是集体影响,学习合作;“问”是求真求实,学习自主。三者中,“做”是基石,“问”是工具,“学”是目的。在数学教学中,应牢牢把握数学的学科特点,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激发兴趣,引导表达,在坚持中改进,在改进中强化,在追寻简约数学教学的同时,更高效地落实新课程理念,使每一位学生在数学上都有所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