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绿色浸润心灵,阅读点燃希望

2018-09-17冯士山余秀娟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8年20期
关键词:培养语感课外阅读

冯士山 余秀娟

摘 要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为此,我校开展了《‘123小学生绿色阅读实践研究》,希望学生能通过阅读增长知识、培养语感、启迪智慧、激发创作欲望,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和认知能力。

关键词 课外阅读 增长知识 培养语感 启迪智慧 创作欲望

中图分类号:G634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当今社会发展迅速、竞争激烈,在教育领域亦是如此,层出不穷的考试让孩子们应接不暇。为了应付各种考试,老师、学生和家长往往只注重于课堂教学,只注重于教材上的点滴知识,而忽略了课外广阔的语文世界。《‘123小学生绿色阅读实践研究》的开展,为我们还原了一个本真、多彩的语文世界,在这里,孩子们的身心完全的放松,文学想象力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开发,它让我们不违初衷的对孩子进行语文教育。

1博取优选,感悟文学之广博

“123”小学生绿色阅读课题研究的选材内容丰富,体式多样,满足了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需求。在第一学段即一、二年级,有古诗、现代诗、儿歌、对韵、成语词串、童话故事等。这些内容篇幅短小、趣味性强,特别适宜低段学生的阅读。尤其是诗歌、对韵和词串,它们节奏感强,韵律鲜明,学生读起来琅琅上口,而且还可以配上相宜的表情和动作,增加阅读的趣味性。在第二学段即三、四年级,选材内容有所变化,保留了低段的古诗、对韵、寓言故事、成语故事等,新增了名人轶事、民国老课文和名言警句。第三学段即五、六年级,又新增了小古文、经典散文、元曲杂剧等。这样,根据学生的年龄增长,逐渐的变换阅读内容,既开阔了学生的眼界,有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储备,同时也让学生充分了解到汉语言文化的广博,增进学生对母语的热爱。

2培养语感,体会母语之妙趣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由此可见,读是学习语文的一扇窗口,也是感受语言、训练语感的基本方式。“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是感知、理解的过程,也是培养语感的开始。阅读最忌讳“死读、傻读、无目的读”。“绿色阅读”是一种纯天然的、充满生命力的阅读。它要求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地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去阅读。阅读方式一定要多样化,“配乐读、表演读、赛读、齐读、默读、范读”是我在教学中常用的阅读方式,通过不同方式的朗读让学生体会读书的乐趣。在愉快的阅读中,学生对音的正误、音调的流畅、词义的内涵、表达的恰当、条理的连贯、意境的优美……直至弦外之音都能够有所体会。

在指导学生阅读时,我根据不同的文体,采用了不同的指导方式。如果是较长的文本,就教学生读长句时如何断句,如何揣摩人物的心理、情感,怎样才能读出人物的个性,再通过表演朗读激发他们的阅读渴求。如果教学诗歌,我就让学生自己尝试来标明诗歌的韵脚,划分节奏。朗读时,要学会一边读,一边在脑中“放电影”,呈现诗歌中的画面,感悟诗的意境美。学生通过反复的训练,逐渐体会了汉语言文字的韵律美感。

3启迪智慧,折射阅读之精彩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 儿童的阅读能力与未来的学习成就有密切的关连。学生阅读经验越丰富、阅读能力越强,越有利于各方面的学习。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学生阶段是人生读书的黄金时期,因此我们要在这段时期里为孩子打下一生的精神底子,让书香伴随孩子们成长,让经典的作品滋润孩子的心田,启迪孩子们的智慧。

每天十分钟的课外阅读虽然时间不长,但长期坚持下去,学生获得的知识是丰富的,对学生智慧的启迪更是不可估量的。记得在一次考试中,有一题短语填空:一双( )。班里很多同学都在括号里填“手”或“脚”,唯独有一位同学填成了“燕子”。我很好奇,问她怎么想起来填“燕子”的?这位同学用脆脆地声音回答我说:“老师,你早晨给我们读的文章里有‘飞燕一双,所以我就填成了‘一双燕子”。这位学生的话对我的震撼很大,她能活学活用确实让我感到很欣慰,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效应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能够显现,这多么让人振奋呀!在学生增长知识的同时,又启迪了他们的智慧,这不就是绿色阅读的魅力吗?

4精品细读,激发创作之欲望

有调查表明,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和写作水平与他们的课外阅读密切相关,因为课外阅读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他们的知识,使他们具备较广阔的知识背景和认知能力,当新的学习内容呈现在面前时,他们就会比别的学生学得好,学得快。

“123”小学生绿色阅读中的内容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内容涉及广泛,给学生写作的启迪亦是多层次、多角度的。一次早读课前,我们正常地开展了十分钟的课外阅读。这次阅读的内容是郑板桥的数字诗《咏竹》,诗歌的内容是这样的“一二三支竹竿,四五六片竹叶。自然淡淡疏疏,何必重重叠叠。”学生对这种简单易懂的诗歌特别感兴趣,很快就能熟读成诵了。第二天一早,一位小姑娘就兴致勃勃的拿了一首诗给我看,说是她晚上和妈妈一起看星星时做的诗。我打开一看,特别高兴,诗的题目是《咏星星》,下面用工整的字迹写着“一二三盏明灯,四五六颗星星。自然闪闪亮亮,何必辉辉煌煌。”我不禁由衷的感叹道:这就是《“123”小学生绿色阅读实践研究》带给我的意外惊喜,而带给學生得却是一生的文化向往。

用绿色去浸润生命,让阅读把希望点亮!每一个生命都是一粒神奇的种子,蕴藏着不为人知的神秘,而阅读则能够给种子以美好滋养,并唤醒所蕴藏的神奇。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要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123”小学生绿色阅读实践研究》犹如一把开启多彩语文世界大门的钥匙,它让学生窥见了汉语言文化的辉煌,感悟了文学世界的无穷的魅力!

猜你喜欢

培养语感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从《蝉》到《昆虫记》,由自读延伸至课外阅读
点燃课外阅读的火焰
论教学中朗读的作用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