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程流体力学模块化教学改革探讨

2018-09-17梁颖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8年16期
关键词:模块化改革

梁颖

摘 要 工程流体力学是石油工程以及油气储运工程的一门重要专业课,同时作为该专业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唯一一门课程,受到广大师生和专家领导的高度重视。本文根据《工程流体力学》的课程结构特点,结合多年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对教学内容进行模块化设计划分,结合计算流体力学的知识,作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 工程流体力学 模块化 改革

中图分类号:O351 文献标识码:A

1工程流体力学模块化设计

根据不同专业各自的培养方向,构建不同的模块化体系课程。《工程流体力学》课程内容共包括:流体静力学、流体动力学、流体运动学、一元不稳定流。

“流体静力学”主要描述流体的物理意义、流体常用的主要物理性质、分析流体在靜止时的平衡、计算流体粘滞力的大小、作用在流体上力的分类;

“流体动力学”介绍流体在静止状态下与周界间压力的平衡特性、平衡微分方程的建立与应用、静力学基本方程式的应用、几种质量力作用下的流体平衡、静止流体作用在平面上的力、静止流体作用在曲面上的力;

“流体运动学”中涉及流体在运动过程中所满足的四大重要方程:欧拉方程、伯努利方程、动量方程、动量矩方程的推导与应用,流体流动阻力与流态的分类、实际流体阻力的计算;

“相似原理与量纲分析”通过对物理量量纲的分析,依据因次和谐性原理推导未知物理量的因次、判断物理方程的正确性;

“一元不稳定流”的基本方程用于计算水击压力的大小、解决变水头泄流的排空问题。

基于工科学生的培养方向,注重实践应用与知识体系的搭建,依据以上知识分布,将本课程划分为五大模块,各个模块中包含了若干子模块。结合相应的教学方法,将书本知识与实验操作、程序创意、实操重点紧密的联系起来。

2模块化教学方法的应用

2.1模块化知识体系的构建

通过对五大模块所含重点内容的分析,讲解各模块的内部联系,从易到难搭建知识体系。例如静力学的微元受力分析方法,使用牛顿第二定律得到静力学基本方程式,同样的分析模式,只需引入加速度即可得到连续性方程、伯努利方程;而在伯努利方程中引入实际流体,再与静力学中的牛顿内摩擦定律联立,解决实际流体在动力学中的能量转换问题。使学生温故知新,将所学知识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2.2演示实验与工程实例的结合

本课程配备了十几组验证型实验和综合型实验,在实验中认识规律、验证现象,改变工况后创新的利用所学解决新的问题。2-3人为一组,便于讨论与配合。每组试验都搭配了课后思考题,通过动手操作从设计的角度为学生提供一种研究自然现象的方法,培养创新思维。比如静力学机理验证实验与伯努利实验,局部水头损失实验、沿程水头损失实验和孔口与管嘴泄流实验,从易到难,在控制某些主要因素的变化,从而得到重要结论。如此的科学方法经验很值得借鉴。

2.3启发创新思维的培养

以视频、PPT、CAI形式将课程内容生动的展现,同时对于难解的问题从基础知识搭建,数学理论推导,实际物理现象简化等角度多方位综合分析,将抽象的概念、结构、原理利用动态的演示手段进行模拟,强调在学习之后“有所得,有所想”。提倡学生对于复杂的计算过程与现象,利用VB、VF、C++等程序语言组织界面、编写程序,控制必要的可变因素,使用绘图软件得到直观的结论。鼓励对同一问题的不同求解思路,开发不同的设计软件。指导学生设计各对象所需属性的,满足设计软件的功能、美观与便捷。

2.4模块的评价与改进

定期对每个模块的教学成果进行考察与反思。开展学生测评反馈、趣味小实验设计、软件设计成果展示,实验技能比赛等等,激发学生能动性的同时又能对教师的教学成果有直观的评价。理论知识与实验操作考核有机的结合,具体到学生考勤、作业、课堂表现、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实验操作、团队作品展示等,采取教师与学生打分、调查等手段,评价模块教学效果,提出相应改进措施。

猜你喜欢

模块化改革
模块化自主水下机器人开发与应用
基于模块化控制系统在一体化教学中的应用
模块化住宅
改革之路
ACP100模块化小型堆研发进展
改革备忘
从模块化中得到的二氧化碳
模块化VS大型工厂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