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区域活动中幼儿的社会性教育探讨

2018-09-17徐春燕

考试周刊 2018年80期
关键词:区域活动幼儿

摘 要:区域活动中开展幼儿社会性教育对幼儿个人远期成长尤为重要,要避免过度的重视智力开发而忽略社会性教育的幼儿教育现状,要让家庭、幼儿园、有关部门与社会整体建立起培养幼儿社会性教育的意识,积极的维护良好的社会环境,给予幼儿一个积极正面的引导。

关键词:区域活动;幼儿;社会性教育

对于社会性教育,定义相对广泛。社会性本身是由于社会人际交往中不断衍生出的结果,不同的国家、民族与个体的生活环境都会尤其相对个性化的社会性塑造结果。即便是在一个人的一生中也会因为生活阶段的不同、年龄的不同,境遇的不同也会产生较大的社会性变化。社会性教育则是从小开始开展的,有效的让人们的精神文明得到有序的前进。对于幼儿社会性教育而言,则是培养幼儿相对健全的社会性人格,由此来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

一、 幼儿社会性教育的影响因素

当下的社会发展程度与以往相比相对更高,但是社会的不良风气也对人们造成了精神上的较大侵蚀。社会的开放程度越高,对于人的基本素养的考验程度也更高。社会上物质主义、拜金主义的思想盛行,人的意识层面缺陷会逐步的显现。如果对幼儿的培养只是在利益层面,会过度的重视孩子的成绩状况,应试教育雖然具有合理性,但是过度的应试教育意识也导致人们在人才培养上走入误区。在社会上,不同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人们在幼儿教育上也存在的不同差异。对于城市幼儿教育而言,相对而言比农村幼儿教育更先进,因此有利于城市地区的幼儿社会性教育的发展。因此,社会环境的大背景是影响幼儿社会性教育的较大影响因素,甚至至关重要。

其次,作为现代的家庭结构而言,独生子女的家庭比例相对较大,由于幼儿成为家庭中唯一的后续力量,会导致家庭教育中过多的以幼儿为中心,造成幼儿在意识上的偏差,过度的以个人感受为中心,缺乏友好合作的协调关系,影响幼儿未来的成长。特别是很多家庭中因为经济条件相对较好,但是缺乏正确的幼儿教育意识,导致对幼儿有过度的溺爱情况,对幼儿的保护意识更强,导致幼儿缺乏足够的社会适应能力。这种家庭氛围对幼儿社会性培养上较为不利,甚至会影响幼儿在接受幼儿园等社会环境的教育中遭到抵触情绪。因此,父母作为幼儿的第一任老师,对幼儿的个人成长至关重要。幼儿容易模仿成人的行为与意识,家庭教育对幼儿的社会性教育非常重要。

其三,对于幼儿园而言,很多幼儿园为了赢得幼儿父母的认可与社会良好的口碑,同时遵从应试教育的需求,过度的将幼儿的智力开发放在首位,缺乏对幼儿精神意识层面的引导教育。对于社会性教育也缺乏足够的重视,甚至部分教师会认为幼儿还没有达到社会性教育的阶段,缺乏理解与辨别能力。因此,导致社会性教育相对薄弱,形成幼儿阶段不良的社会意识。

二、 区域活动中幼儿的社会性教育方法

(一) 提升社会性教育的重视程度

要从家庭、幼儿园、有关政府部门等都开始注重对幼儿的社会性教育的重视。幼儿阶段虽然是智力开发的阶段,但是智力开发不能取代一切。幼儿的人格塑造对个人未来发展以及社会都有重要的作用,高智力的人不一定会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才,要塑造幼儿从小有良好的社会性意识与行为规范。作为家属、教师以及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在幼儿社会性教育上要做到以身作则,要构建一个良好的社会性教育环境。因此,在区域活动中,教师要构建一个良好的环境,同时以身作则的影响幼儿。提升对幼儿社会性的培养,通过讲故事或者化解问题来展示如何应对社会人际交往中的问题,而不是仅仅让幼儿在活动中关注高低输赢。要让幼儿明白,有更多比高低输赢更重要的东西。让幼儿有一个相对健康的心灵空间,能够通过真实的友善互助以及其他美好品德去融入社会群体生活中。要成为幼儿的榜样,要让幼儿对教师产生适宜的依赖信任感,建立幼儿对人与人的初步信任,这样才能有效的推行后续的社会性教育工作。

(二) 注重多样化教学方法的使用

可以运用情景化教学、角色扮演、游戏模拟以及实践体验等多种方法。在区域活动可以构建特定的游戏情境或者故事情境,让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来扮演不同情境角色,通过角色的扮演来引导幼儿,让幼儿意识到不同的人物环境中作为个体应该被推崇的精神、行为,在扮演中去教育幼儿,提升社会性教育的有效性,让寓教于乐的方式赢得幼儿的喜欢。情境扮演要能够反映生活,能够让幼儿在实际生活中遇到同类型问题有效的处理,建立幼儿的判断能力、思考能力,能够形成一种良好的社会性素养底色。尤其是对于大班幼儿而言,意识能力会逐步增强,可以充分调动幼儿发挥自主体验来发挥角色扮演的想象,依据其自然的行为去纠正引导。最好是让幼儿在游戏中能够根据情境自由发挥,这样可以更好的反映幼儿的真实想法,同时针对幼儿的情况因材施教。也可以开展必要的实践操作活动,例如日常的自理能力培养等,让幼儿自己学会逐步的习惯,提升自身的动手能力。可以设定基本的社会安全主题活动,让幼儿在活动中去学会如何保证自己的安全,要培养基本的安全意识。例如火灾、地震或者其他灾害等,主题的设定要依据地区社会环境特色展开,保证幼儿社会性教育的实用性。

(三) 注重不同年龄的幼儿混合教育

在区域活动中,可以让不同年龄幼儿混合在一起,让年长的幼儿有种爱护弱小的意识建立,有自身的责任感培养。在区域活动中,不一定要局限在本班幼儿,也可以是其他班级幼儿,让幼儿看到比自己年长或者年幼的人,让其懂得不同人际沟通中应有的礼貌意识与交往能力。幼儿园就是一个缩小版的小社会,让幼儿在幼儿园的群体中学会成长,培养自己的社会性是很容易操作的事情。教师可以在一旁通过观察幼儿的行为来做对应的引导,让幼儿学会如何应对矛盾冲突,学会自己去解决处理。

三、 结束语

区域活动中开展幼儿社会性教育应该得到逐步的重视,要促使教育内容的丰富化、教育形式的多样化,尽可能采用寓教于乐的趣味方式展开,提升幼儿的参与兴趣,由此来构建起幼儿相对健康的人格心理状态,提升对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文珠.以实践活动为依托,促进幼儿社会性教育[J].考试周刊,2016(38):188-189.

[2]程素清.浅析幼儿社会性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策略研究[J].速读(中旬),2017(5):210.

[3]龚英.幼儿社会性教育之我见[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6(7):232.

作者简介:

徐春燕,一级教师,甘肃省武威市,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第二幼儿园。

猜你喜欢

区域活动幼儿
从“要遵守”到“我来管”——大班幼儿的自我管理初探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关于幼儿园区域活动设置的思考与探索
浅谈幼儿区域活动的指导与评价
区域活动中材料投放与幼儿的主动发展研究
品三口而知味
幼儿画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