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乐共振 琴瑟和鸣

2018-09-17张艳阳

考试周刊 2018年80期
关键词:音乐欣赏小学音乐课堂教学

摘 要:音乐欣赏是培养小学生音乐学科素养的重要媒介,在实践中,音乐欣赏的关键在于激发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共鸣,探寻能够引发学生共鸣的诱点,来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对此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小学音乐;音乐欣赏;音乐共鸣;课堂教学

音乐欣赏,是培养小学生乐感和学科素养的重要媒介。有效的音乐欣赏,能够让学生与音乐作品形成心理共鸣,激发音乐的灵感,提高对音乐的理性认知,并形成音乐兴趣和技能,使他们在音乐的道路上不断前行。然而,一直以来,很多一线教师都缺乏对音乐欣赏的重视,在教学中过于依赖教材,仅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而忽略音乐欣赏的教育功能,导致理论与实践脱节,影响了教学质量。基于此,本文以构建完善的小学音乐欣赏课为研究目标,以探寻小学生音乐欣赏共鸣诱点的路径为研究对象,以课堂教学为研究的平台,围绕“音乐欣赏”进行了系统的探究。

一、 小学音乐欣赏共鸣诱点的理论探寻

在小学音乐欣赏课中,教师需要重点加强对两个核心要素的提炼,即“共鸣诱点”和“欣赏共鸣”。

其中,“共鸣诱点”是指能够引发学生产生欣赏共鸣的要素,这些要素是学生与音乐作品之间的媒介,是引发学生深刻感知音乐作品的桥梁。从理论方面来看,共鸣诱点包括很多种形式,如师生或生生间的良性互动、与音乐作品相关的资料、多媒体情境,以及故事、活动、教具等等。创设共鸣诱点的目的,是拉近学生与音乐作品之间的距离,提高音乐欣赏的有效性,让学生能更为准确的把握住音乐作品的情感内涵,使学生的听觉、思维与情感与音乐作品协调统一,形成近乎完美的契合,从而加强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其次,“欣赏共鸣”是指学生与音乐作品之间产生的共鸣。这种共鸣反映在学生的思维中,是对音乐作品的理性感知,是学生与音乐作品建立起一种以“理解”为核心的联系。欣赏共鸣对学生的音乐具象思维和抽象思维都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从具象方面来看,欣赏共鸣能使学生读懂每一个音符、每一段旋律,能了解音乐中所表达的含义,从而通过欣赏来汲取音乐中的养分,来提高自己的音乐技能;而从抽象方面来看,欣赏共鸣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感知音乐作品的意境,使学生对音乐这一艺术形式产生感性认知,形成对音乐艺术的思维映射,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

综合来说,“共鸣诱点”与“欣赏共鸣”是音乐欣赏的两个基本维度,两个维度的形成,是建立在小学生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这一基础上。小学生的心智尚未成熟,对音乐缺乏理性感知,因此,必须要用欣赏共鸣来引发他们的心理触动,而共鸣诱点,则是引发他们心理触动的有效途径。

二、 小学音乐欣赏共鸣诱点的课堂实践

在课堂教学中,当小学生初次接触一首新的音乐作品,此时他们与音乐作品是两个独立的个体,中间缺乏联系,因此,如果教师在这样的基础上让学生欣赏音乐,则学生的思维必定是茫然的,而音乐欣赏也不会发生任何效用。针对这种状况,教师在需把握好“共鸣诱点”与“欣赏共鸣”的导入顺序,即:首先利用“共鸣诱点”让学生与音乐作品之间建立联系,了解音乐作品的基本情况,其次再通过欣赏让学生与音乐作品产生共鸣,从而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提高学习的效率。

以“春天来了”一课教学为例。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音乐旋律来了解“我们”与“小鸟”对春天的感知,表达出“欢乐的春天”和对春天的赞美之情。结合教学目标的设定,在课堂开篇,笔者首先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构建“共鸣诱点”,让学生与这首歌在思维情感上建立联系,为“欣赏共鸣”打下基础。

首先设计导语:

师:春天来了,我们每天能听到哪些可以代表春天的声音?

学生合作讨论交流:风声、雨声、流水声、小鸟的叫声。

其次用多媒體播放布谷鸟、画眉鸟、杜鹃鸟等不同小鸟的鸣叫声,并在此提问:仔细听一听小鸟的叫声,你能从这些叫声中听到哪些鸟儿的情感?

学生合作讨论交流:能听到鸟儿欢快、高亢和激动的情感。

师:它们为什么会这么欢快、高亢和激动呢?

学生合作讨论交流:因为春天来了。

师:一年四季在于春,在春天,到处都盛开着美丽的鲜花,阳光温暖的照耀着大地,小草钻出嫩芽、柳枝披上了绿装,所以,不只是小鸟,在春天里,我们每个人都是欢快的。那么,我们该怎样表达自己的欢快之情呢?

带着问题,笔者用多媒体播放《春天来了》,让学生们认真聆听和欣赏这首音乐,感知音乐中蕴含的春天气息,并感受这首音乐是用哪些旋律来表现春天的,如此,则进入到了“欣赏共鸣”这一环节。

综上,在这堂课中,笔者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和多媒体课件来构建“共鸣”的诱点,让学生在欣赏音乐作品之前,首先从心理上形成与音乐主题一致的思想情感,通过“诱点”来引发学生对“春天”的感知,由此,则为欣赏共鸣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使他们在欣赏《春天来了》时能对这首音乐形成更深的解读,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

三、 结语

发掘学生的音乐智能是小学音乐教学的核心目标之一,在实践中,教师可将音乐欣赏作为培养音乐智能的一个路径,将音乐欣赏置于“培养音乐智能”这一大环境下加以组织和设计,从而使音乐欣赏的目标更明确,发掘音乐欣赏的最大教育价值,让学生与音乐“琴瑟和鸣”,形成学科素养,在音乐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参考文献:

[1]陈飞.用心聆听感悟鉴赏音乐 以情演唱传达个人共鸣——小学音乐教学浅谈[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15):90.

[2]戴沉雁.高校公共音乐欣赏课教学策略探究——如何培养学生对音乐产生共鸣[J].江苏教育研究,2011(25):49-51.

[3]米英.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中的几点做法[J].管理学家,2008.

作者简介:

张艳阳,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第二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音乐欣赏小学音乐课堂教学
巧用图谱 事半功倍
谈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与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