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现状及干预对策
2018-09-17刘道祥
刘道祥
摘 要 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构成高校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内容,对高校教师各种职业活动的展开起着保障和促进的作用。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既是提高高校教师道德素养、形成优良师德风尚的重要途径,也是全面提高高校教育质量、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保证。然而当前高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还参差不齐,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亟待得到加强。文章阐述了当前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必要性,分析了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现状,提出了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 高校教师 职业道德 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为了全面提高高校师德水平,教育部、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委员会研究制定了《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并就贯彻落实有关工作发出通知。这也是继重新修订和印发《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之后,首次制定印发《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建设,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强和改进高校师德建设,引导广大教师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自身修养,弘扬高尚师德,对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对于深入开展青年学生“大学梦、中国梦”教育,全面加强学校德育体系建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也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
1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内涵和必要性
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指高校教师在从事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职业活动的过程中形成和遵循的,与高校教师的职业特点相适应的各种道德规范以及由此产生的道德、道德情感和道德品质之总和,它在道义上规定了高校教师在从事其职业活动的过程中所应承担的责任、义务、与使命。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在其内容构成上呈现出复杂性与多样性,对高校学生的专业学习、人格发展会产生示范性效果,对社会其他成员会产生直接而又深远性的影响。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对于一个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学生来讲,由于缺乏必要的鉴别能力,其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往往受外界因素影响很大,因此,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可能是学生模仿的对象,教师的道德水准直接影响着学生的道德水平。为了保证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质,就要求每位教师都应该以身作则,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是教学有效开展的重要保证。教师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素养有利于学生获得积极的生活体验和生活态度,从而影响学生整个人生,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而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美国教育心理学家爱汤姆士·哥顿说:“师生之间应该是坦诚相对、彼此关怀、独立而不依赖、尊重对方、彼此适应对方的需求。”也就是说,师生之间要相互尊重、平等合作。在这样的关系中,师生相处和谐、融洽、愉快。由此,我们可以說,教师是创造良好师生关系的主体,而教师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是创造良好师生关系的关键。
2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从目前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看,大多数教师的整体素质良好,恪守职业道德,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爱生如子,兢兢业业做好本职工作,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向前发展,表现出了优秀的综合素质和良好的精神风貌。然而,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拜金主义、重利轻义、极端利己主义也不同程度的影响了学校这片“净土”,教师队伍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滑坡。
2.1人生观、价值观出现异化
在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的影响下,有些教师把物资、金钱看成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保证,忘记了教师的神圣使命,丢弃了教书育人的根本任务,按酬付劳,钱多多干、钱少少干、无钱不干,缺少奉献精神。
2.2为人师表形象模糊
为人师表,以身作则,这是对教师的基本道德要求。学生的良好行为和优秀品质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要靠教师的高尚品行来熏陶。目前,部分教师忽视了自我良好形象的塑造,不能很好地在学生中起到表率作用;有的教师纪律松懈,随意迟到、早退甚至旷课,难以为人师表。
2.3敬业精神弱化,功利倾向严重
部分教师仅把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看作是一种职业和谋生的手段,责任心不强。有的教师对教材钻研不深,备课不认真,上课马马虎虎,教学效果不理想,师生评价较差;知识不更新,年年捧着老教材,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和教学质量。有的教师对本职工作敷衍了事,热衷于第二职业,出现随意调课、停课、请人代课等现象,影响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有的教师对科研急功近利,学术浮躁。
2.4服务意识淡薄,对学生缺少关爱
热爱学生是教师所特有的一种宝贵的职业情感,是良好的师生关系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坚实基础。然而有的教师对学生缺少爱心,不愿为学生付出,对学生的思想、心理问题漠不关心。尤其是有些年轻辅导员,不遵守学校规定,对学生放任自流,既不关心也无爱心,只讲索取不讲奉献。
3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途径和方法
3.1培养教师对教育事业热爱的情感
对教育事业和学生的热爱,是高校教师必备的职业素养;是教师无私奉献、关爱学生的原动力。只有教师心中有爱,对学生百般呵护,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才能更好地教书育人,为培养教育学生打下坚实的感情基础。所以促成教师对教育事业热爱的情感是加强当代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根本前提。
3.2加强教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培养教师的职业责任感和使命感是当代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重要保障。高校教师承担着培养新型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任,把学生培养成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的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每一位高校教师的责任和神圣使命。为此,加强当代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就要求教师有对社会、对历史的负责任的态度,这样才可能内化为教育工作的内在动力。
3.3加强教师“核心价值观”建设
面对市场经济带来的各种利益和诱惑,作为当代高校教师,要正确处理自己的“义与利”,这样才能更加牢固地提升和完善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水准和内涵。因此,“核心价值观”的确立是当代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实践中关键的一环,坚持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就是正确、科学地认定在教育实践中的“义”与“利”:最大的“义”就是爱学生、爱教育,对社会、对国家负责;最大的“利”就是培养出更多有益社会进步和国家发展的人才、培养出更多对人类进步和历史传承有重大价值的青年一代。在国家和社会逐渐提升教师地位和物质生活水平的的前提下,高校教师更应坚持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因为这是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只有在心中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才能不断提升。
3.4加强教师业务和专业学习,不断完善自我
现代教育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终生学习”,面对社会的迅猛发展和人类生活的迅速发展变化,面对新事物、新问题的层出不穷,面对个人和社会发展的多元化,只有不断加强高校教师的业务和专业学习,不断吸收新知识、新信息,补充新鲜血液,提高教师的教学和科研实践能力,才能更好适应工作的要求,进而内化为职业道德修养,实现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不断提升。
3.5完善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培训和考核评价体系
开展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教育和培训,是提高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能使教师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提高教师职业的幸福感,从而内化为较高的职业道德修养。建立完整的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考核评价体系,将教师的道德品质、敬业精神、团队意识、育人状况、教学质量等软性指标作为考核的重要指标,定期进行检查、考核和督导评估,为不断提高高校教师队伍的职业道德修养提供制度保障,既能有效了解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水平,又能对高校教师队伍中职业道德修养低下的人员给予警告和教育,并将其及时清除出教师队伍,永葆高校教师队伍的纯洁性。
作为高等教育的实施和参与者,高校教师肩负着培养和造就国家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高校教师对职业道德认识如何,对职业关系把握如何,将直接关系到高等教育的成败和育人的效果。高校教师自身行为的道德规范,直接和间接地影响学生和社会,对于学校工作的和谐开展、社会新人的培养和社会进步的推动起着重要作用。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不断推进,对高校教师的道德修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作为一名高校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建设,把职业道德建设内化为自觉行动。
参考文献
[1] 李太平.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修订版)[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