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历史课堂教学中历史学科素养的渗透

2018-09-17杨娟

考试周刊 2018年80期
关键词:学科素养教学探究高中历史

摘 要:新课改大环境下,学校教育的核心就是通过有计划地学科知识传输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全方位能力的提升。因此,本文中我将以高中历史为例,谈谈如何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做好学科素养的渗透。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历史;学科素养;教学探究

随着我国各方面的发展,在人才需求方面有了更为明确的方向和要求,因此追根溯源需要从人才培养的根本阶段入手,实现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的改革。所以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针对教学内容,逐步实现了课程方面的改革,对于各学科的教学内容进行了重新的规划和增删,从而让学校教育过程中所传授的知识能够符合未来时代发展的潮流,符合学生未来发展的需求,也避免学生在不必要的内容上浪费时间和精力。而在教学模式的改革方面,则是以倡导“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素質教育教学体制,完全地取代了“成绩至上”为原则的应试教育教学体制,学校教育回归“教书育人”办学初衷,各学科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和自主学习能力。总之,内容和模式两方面的改革创新,给我国的各阶段教育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同时也对教师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作为教师的我们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迅速调整状态,适应新的教学内容、教学步调、教学模式,从而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结合素质教育教学理念实现教学模式的创新,最终探索出一条最为适合自己学科的教学模式。

历史是我国高中阶段的一门基础性学科,其教学内容以传输我国五千年发展历程为主,教学目标在于让学生了解历史,并且能够“以史为鉴”,建立起良好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促进自我个性和人格的健康发展。虽然,高中阶段针对考试来讲,历史和语数外等学科在重要性方面还存在差异,但是抛开应试,单指学生知识素养和道德素养的建立来说,各学科之间的重要性是相等的。并且新课改就已经明确提出:“各学科的教学要充分重视对于学科素养培养和教学质量的提升。”素质教育教学体制也着重强调,学校教育要做到以人为本,注重个性的发展和学习能力的培养。所以,综合这两个方面的要求来看,我们在历史教学过程中,要做到学生知识素养和道德素养两手抓,实现日常教学过程中历史学科素养的渗透。下文中,我将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具体分析历史学科素养包含的内容,并且从三个方面谈谈如何做好高中历史的教学工作,切实让学生在历史知识学习中受益。

一、 提高教师的学科素养

“教书育人”是教师这个职业最为基本的职业要求,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当知识传播的媒介,通过自身的专业学科素养和教学技能,将课本中复杂的、刻板化的理论知识转化为较为直观的、有趣味性的内容传输给学生。所以在学校教育中,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要想做好学科素养的渗透,教师先要从自身出发,加强学科素养的建设。

(一) 学科知识素养建设

对于学校教育来说,最为首要的任务就是实现各学科相关知识的传输,而对于教师来说,只有本身具备丰富的学科知识储备,才能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做到游刃有余,而不至于遇到问题被学生“问倒”。所以,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任务,就是保持一颗持之以恒不断上进的心,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不断丰富自身的学科知识,从而为课堂教学过程中更好地实现知识传输做好准备。

首先,我们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对课本基础知识做到了若指掌,因为随着新课程的改革,课本中的内容或多或少会有所变化,虽然对于历史来说可变性相对较小,但依旧需要教师做好教学内容的调整,从而保证每节课教学重点突出,教学层次分明。其次,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教师要通过各种渠道丰富自身的历史知识储备,因为对于高中生来说,面临高考只有课本上所包含的基础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进行知识的延展,从而最大限度地丰富学生历史思维。

(二) 道德素养的培养

既然学校教育包含“教书”和“育人”两个方面,那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也不能只注重知识的传输而忽略学生道德素养和个性人格的发展。而德育和知识教学不同,它没有固定的课堂教学形式,往往依赖于教师日常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的教导和影响。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不断加强自身的道德素养建设,尤其是提高自身的爱国意识,从而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通过自身的言行,给予学生思想和行为正确的引导。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到“严以律己”。当然,俗话说“人无完人”,教师已经是成年人,个性和人格都已经定型,所以如果让教师在思想和行为上做到完美无缺也是不可能,我们只能在日常教学和生活中最大限度地规范自身行为,尤其是在道德素养的建设方面,不断接受优秀历史与文化的熏陶,从而最大限度地在与学生相处过程中发挥模范作用。

二、 培养学生的知识素养

对于学生来说,进入学校接受教育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培养自身的知识素养,尤其是对于高中生来说,虽然素质教育教学体制下不再将分数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要素,但是高考依旧是学生知识学习过程中必须迈过的“坎”。因此对于历史学科素养的培育来说,也要先从知识教学方面入手。

(一) 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率

作为历史教师我们非常明确,历史作为一门典型的主观性科目,在知识的设置基本全是书面化的文字内容,并且需要学生大量记忆的内容非常多,这就容易导致学生在知识学习过程中兴趣和积极性的缺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尤其是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通过教学方法的调整来激发学生的知识学习兴趣。

首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不妨尝试将刻板化的书面语言转化为一个个小故事,从而增加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因为历史本身就是由一个个事例和人物故事组成,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先以人物、事件为中心,将每个时代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知识串联起来,从而将课堂打造成一个“座谈会”,最大限度地让学生通过理解进行知识的记忆,而不是死记硬背。其次,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条件允许我们还可以利用多媒体,通过图片、视频的方式增加知识传输的趣味性,从而提高学生的知识学习效率。

(二) 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会教不如学生会学,尤其是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已经具备了相应的学科基础,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还要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为课下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知识巩固打好基础。

首先,对于历史这门学科来说,本身就具备很高的自主学习可行性,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采取探究式教学等这类主要依靠学生自身的教学模式,通过任务探究的方式,让學生在知识学习过程中主动找资料,主动思考并学会分工合作,合力解决问题。其次,在知识教学过程中,我们还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例如课下复习、课前预习等,让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主动进行自我规划,自我管理。

三、 引导学生塑造健康的人格,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除了知识的传输,历史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还担任着德育的任务,尤其注重于培养学生良好人格的建立以及激发学生的爱国意识。所以在历史学科素养的渗透过程中,我们还要结合历史知识做好德育工作。

(一) 人格塑造和三观建立

高中生正好处于身心的半成熟阶段,虽然在人格和三观的建立方面已经初具模型,但是还没有到完全定性,不受外界影响的程度,也就容易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所以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可以通过德育,帮助学生进一步塑造健康的人格和三观。

首先,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历史教材中所呈现的典型人物、典型事例来传播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积淀下的优良精神和品质,例如通过学习商鞅变法,给学生灌输勇于实践、积极创新的精神等。让学生在知识学习过程中能够不断实现自我反省,自我精神境界的提升。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可以以历史知识为引线,和现实生活作参照,从而给予学生精神上的启发和指导,进而帮助学生塑造健康的个性和三观。

(二) 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爱国主义教育是我国各阶段教育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我们在课堂教学要以历史知识为素材,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经济全球化大环境下,国家间文化的交流也更加频繁,尤其是互联网的出现,让文化的交流可以跨地域、跨时间、跨种族,这给学生带来优秀文化的同时,也会导致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侵蚀,尤其是对于学生的爱国意识方面,所以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带领学生回顾历史来帮助学生更深入的了解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例如通过清末时期的被动挨打,近代抗日战争的顽强抵抗外来侵略,取得民族的独立,激发学生的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从而唤醒学生的民族归属感和爱国主义情怀。

总之,新时期,高中历史的学科素养的渗透包含了知识和德育两个方面,我们要以课堂为主阵地,从学科素养培育,道德素养培育,爱国主义教育等多个方面,促进历史教学有效性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吴伟.历史学科能力与历史素养[J].历史教学,2012(11):3-8.

[2]许国庆.高中历史学科素养培养初探[J].文教资料,2010(35):144-146.

[3]陈霞.培养中学生历史学科素养的策略与路径[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5(10x):51-52.

作者简介:

杨娟,福建省南平市,福建省浦城县第二中学。

猜你喜欢

学科素养教学探究高中历史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从历史文物古迹到架构学科活动的探讨
教师学科素养及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探究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中作文教学中的几点尝试
学科素养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实践教学
中职英语口语互动教学探究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高中历史的学习感悟
包产到户与包干到户——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