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美术线描教学策略

2018-09-17王博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8年20期
关键词:线描策略

王博

摘 要 线描是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学习美术、开展美术活动的最基本的技能之一。线描的学习,不仅是学生小学阶段的美术学习的基础,对以后的美术学习也有很大的作用。线条带给学生的视觉上的美的感受,可以提高学生对美的追求,促进其美术核心素养的形成。

关键词 线描 儿童绘画心理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识码:A

线描,中国画叫它白描,它是素描的一种,是用单色线对物体进行勾画。线描是运用线的长短、粗细、浓淡、轻重、虚实等笔法表现物象的体积、形态、质感、量感、运动感的一种方法,给人感觉非常简练、清晰,可刻画各种现象。

首先,线描教学符合儿童心理特点是关键。

不同年龄段的儿童有不同的绘画心理发展阶段:涂鸦期、象征期、意向表现期、视觉写生期、客观写实期。不同的年龄阶段提出不同的学习目标,安排出循序渐进的课程,进行有的放矢的训练,才会让学生在不同的阶段感受不同的线条,学会不同的线描方法。比如,低年级的儿童处于意向发展期,他们会将观察到的物体做抽象、概念化的表现,会把给自己强烈感受的部分,用夸张变形的手法表现出来;会把自己印象深刻的部分画得特别的大,特别的醒目。这个时候的线描画,就不能要求他们按照比例、结构等框架来作画,也不能用成人的眼光来进行审视,因为这个时期的孩子的画表现的是他们最纯真,最真实的内心,是他们天性的表达。这时,可以开展以基础线条——直线,曲线,弧线、浪线、折线、螺旋线、乱线和简单线条的组合为主的练习,这些练习最好是以游戏的方式来开展,因为游戏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有了游戏的乐趣,才会有学习的兴趣。选择主題贴近现实生活的《我的新朋友》、带有无限想象的《我在空中飞》、体现身边生活的《下雨啦》、拓展生活的《童话里的小屋》、以及简洁表现的《彩线连彩点》等等。

中高年级的儿童处于视觉写生期,这个时期的儿童思维由平面过度到立体空间,他们的绘画力求具体,注意细节刻画,能真实地反映现实。这个时期的绘画要求可以逐渐由平面延伸到空间,物体间的遮挡关系,前前后后,立体空间的构筑等,这个时期的线描教学可以摄入透视关系的表达以及比例知识。但要特别注意的是,不能将美术课变成只注重技巧技能的学科性课程,应该时刻遵循视觉性,实践性,人文性和愉悦性原则,以循序渐进的方式,结合学生的兴趣和生活经验,以美术创作的形式逐步融入。

其次,教会学生科学的观察方法是前提。

罗丹说:“世界上不缺少美,知识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儿童的表现欲望是极其强烈的,在他们眼里,大自然是那么的神奇缤纷,世界是那么美好多彩,一花一树,一人一物都可以成为儿童描绘的对象。要画好线描画,先要教会他们细致地进行观察,通过自己的实际观察,抓住物体的外形,结构、质地,纹理等特征,多积累感性认识,在不违背现实生活真实性的前提下,适当进行夸张、变形。辅导学生分门别类地从小幅进行练习:文具、学习用品、生活用品可以入画,花草、树木、建筑是线描画基本构成,常用于线描画的背景;各种昆虫和常见的动物是线描画经常选用的题材;人物线描画也是不错的主题。比如在教学《校园里的花》一课时,学生在观察中发现了自己以前从来没有关注过的地方:柳树的叶子原来不是两片对着生长的,是错开的,一上一下排列的;杜鹃花的花朵,一般是长在花枝的顶端,一簇簇的……有了这样的观察,学生在绘画时,就会很注意细节刻画,使用的线条也会变得丰富而且精彩。

再次,组织丰富有趣的课堂是必要的。

无论什么样的教学,面对的始终是儿童,教师要做的永远的是建立一个和谐的,学生喜欢的、感兴趣的并且有所收获的课堂。传统的美术课堂,老师讲,学生听;老师教,学生画;课堂秩序井然但缺乏活力与乐趣。其实在小学阶段,大部分学生是比较喜欢美术这个科目的,这是建立一个和谐有效课堂的良好基础,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充满人文关怀,合理利用有效的现代化媒体,组织好合适的学习形式,开展有意义的课堂活动,打破教室的局限,冲破传统的模式,把生活融入绘画,把绘画带进生活,防止学生“兴奋过度”,在快乐中有所收益,才是教学的关键。比如低年级《生活中的线》这课,我让学生自己回家找出自己认为可以归纳为线的物品,上课时,有的带来了毛线团、绳子,有的带了钢丝球,有的带来围巾,有的还扯来妈妈的几根卷发……课堂上,学生们争先恐后展示自己的“线条”,介绍自己的“线条”,接下来,让他们画一画自己的线条的时候,学生思维火花闪耀,出乎意料画出了各种各样的线条。还有在教学高年级《自然的纹理》一课时,我和学生一起来到操场,边走变观察,寻找大自然的纹理。学生找到了一个漂亮的石头,一片黄灿灿的树叶,一块粗糙的树皮,一片羽毛,一朵花……经过细致的观察,学生轻松理解了纹理的含义,找到了自然中的纹理,发现生活中的美。

最后,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才能促进能力的提升。

《美术课程标准》中提出评价建议: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进行评价,评价要体现多维性和多级性,适应不同个性和能力的学生的美术学习状况,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力能力和水平,鼓励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提高学习美术的兴趣和能力。评价既是通过美术作业评价来检测学生美术学习的结果,更要通过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对其在美术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予以评价,突出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教师评价的语言要带有人文性,鼓励性,尊重学生,关注学生的审美体验,审美感受和审美情趣,丰富学生的审美素养。评价语言切忌面面俱到,泛泛而谈,要真正落实到一个“点”上,由一个具体的现象来展开评价,让学会体会自己的成功,明白自己的长处,这样的评价会给学生指名一个方向,会给学生的美术学习带来莫大的推动作用。比如,老师给学生说“你的这些线条画的真流畅”,就比老师说“哎呀,你真棒!”来的有针对性。

对线描的学习和积累,绝不是能一蹴而就的。除了以上小结的几点,我们在日常教学中还要注意结合客观实际情况,以学生兴趣培养为前提,扎实掌握线描技法为目的,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美术,体验美术,收获美术。

猜你喜欢

线描策略
基于“选—练—评”一体化的二轮复习策略
直觉为舵 意象为帆——儿童直觉线描的“意象”表现教学实践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增设美术课堂线描小练习的实践与思考
我说你做讲策略
李婷婷油画及国画作品选登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线描画
Passage Four
线描的细分与设计艺术的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