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群众文化活动的发展路径

2018-09-17梁伟峰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8年24期
关键词:群众文化文化建设活动

梁伟峰

摘 要 群众文化活动作为群众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形式,是一种特殊的性质的文化活动体系,具有明显的社会性和大众性,为众多群众带来了快乐,丰富了人们的业余生活。本文简要阐述了群众文化活动的重要性,对其活动的开展中存在的问题作出分析,并针对指出应对措施,希望能为社会和谐的构建提供帮助。

关键词 群众文化 活动 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249.2 文献标识码:A

0前言

群众文化活动属于社会性文活动中的一种,是一种集中了一定数量的群众,在职业需求之外,自发组织、参与、开展的一种具有社会价值、娱乐价值以及文化价值的综合性文化活动。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价值取向、审美需求也达到了更高的层次,人民群众不仅在物质方面有了改善,对精神方面的追求也极其明显,尤其是对"文化力"的不断认识。群众文化活动的发展,对整个民族的融合和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1发展群众文化活动的重要性

1.1能够弘扬民族精神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正确理念和“以人民为主体”的根本原则,该活动能够使人们精神思想得到充实,民族向心力不断增强,民族精神得到发展和弘扬,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提供有利条件。民族精神的凝聚力比较强,群众文化活动能够在激荡的环境中坚持民族文化活动目标,全面弘扬民族精神。

1.2能够丰富群众精神素养

群众文化活动具有较高的群众参与度、较大的社会响应度、较低的运行成本以及明显的服务效能。通过长期实际能够看出,丰富多样的群众性活动不但能够对人民群众起到教育、引导和改善的作用,而且能够对思想腐蚀因素和黄赌毒行为起到抵御的作用,同时还能够使群众审美情趣和精神素养得到提高。在我国社会快速发展时期,群众文化活动能够有效促进社会经济的提升。

1.3能够满足精神文化和生活需求

群众文化活动具有较广的覆盖面,其中不仅包括群众文化工作和文化组织,而且还包括文艺团队和文艺创作。群众文化活动的主体就是人民群众。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背景下,相关部门需要充分认清群众文化活动对人们生活、情操、身体等方面起着的积极作用,进一步推动群众文化活动的广泛开展,从而充实人们的生活,愉悦人们的身心,提高文化和艺术的品位,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满足人们更多的精神需求。

1.4能够实现社会和谐稳定

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群众文化活动作为重要组成部分,是面向基层群众充分发挥公共文化服务部门效能的关键环节,加强群众文化活动的发展有助于促进地区文化发展,协调居民群众关系,尊重个人追求,促进双方认同,从而有效保障社会的和谐稳定。

2群众文化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2.1辅导培训工作缺乏长效性

我国省、市、县等各级政府长期以来对文化惠民工程建设有着非常大的支持力度。但是,一些行政部门却将大部分资金投入到文化演出活动中,导致群众文化活动资金匮乏,而且大部分职能部门很少关注群众文化活动,对“面子工程”过于重视。这种情况造成一些地区除了在文化馆开展一些业余活动外,很少再组织小规模的文化活动,没有重视惠民活动和工程。

2.2文化品牌缺乏可持续性

由于我国文化品牌相对单一,从而造成大多数文化活动时间较短,缺乏可持续性。在每年的夏季,一些城市会集中举办“消夏晚会”,但这些晚会短则三五天,长则十天左右,没有满足群众的实际需求,而不利于文化活动的进一步推广。还有一些地区举办的音乐晚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所参与人员大部分为年轻人,没有实现群众文化活动的全员参与。

2.3工作人员缺乏自身定位

只有文化工作者共同能力才能够开展好群众文化活动,而部分工作人员认不清自身职责,认为文化活动就是整个团体的事,自己只要听从组织的安排就好,缺少创新精神和工作积极性,导致群众文化活动不够新颖。

3相关建议

3.1加大财政投入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级政府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文化总体建设情况。但是文化事业与其他方面相比,具有较少的投入比例,这就导致文化事业受经费问题的限制,缺乏完善的基础设备,严重影响了群众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活动。因此,各地区财政部门需要对群众文化活动加大经费投入,使文化馆能够重新焕发活力,广泛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并通过良好的活动效果来获取社会各界的扶持。通过群众文化活动还能够全面落实惠民工程,将文化站建设期间的隐患与债务及时消除,在获取财政单位支持的同时,保障公益文化活动资金。

3.2落实基础文化建设

基层文化的健全与改善一直被视为繁荣基层文化的基础,不断完善基层文化阵地的配套设施能够使文化宫、图书馆与青少宫等公共场所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在运行管理和项目建设并行的情况下,通过统筹规划与基层建设能够使资源共享制度从源头上得到促进,从而确保顺利开展群众文化活动。通过做好公共文化建设,能够在城乡设计与规划中纳入文化中心,从而使基层文化工作得到规范。与此同时,公共文化服务活动还需要向未成年、残疾人、老年人进行全面开放,使群众文化活动真正实现全员参与。

3.3促进科技文化馆建设

随着信息化时代和经济时代的到来,极大的改善了居民生活水平,但对文化建設提出更多的要求,普及科学文化和群众文化的最有效途径就是建设多功能科技文化馆,在促进社会主义繁荣发展中,科技文化馆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多功能科技文化馆不仅要继承传统科技馆的优势,还要整合和创新科技馆与博物馆,使传统博物馆的局限性得到解决,科技馆的单一性有效改善,通过整合、分类科技馆相关资源将优质的服务提供给人民群众。这样的话,科技馆才具有时代特性,另外对教育资源适当改变,让科技文化馆成为新文化资源传播的有效载体。在开发和应用科技馆资源时,需要研究、分析与总结国内外相关信息,取其优势并结合当地特色自建模式,使现代化科技馆具有综合展览性,能够进一步增强群众交流。

3.4落实基层文化工作

在社会和谐发展中,“以人为本”已经成为制约时代发展的重要方面,其中落实社会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方式就是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尤其是确立市场经济体系以来,国内基层工作具有较大的变化,其中进城务工人员和打工族不断增多,而且这部分群体的活动场所不固定,工作地点经常出现变化。为了促进群众文化活动发展,相关部门需要将文化活动工作认真做好,不但要促进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而且要满足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村地区群众生活得到极大改善,文化活动载体不断丰富。所以,在实际工作中,公益文化部门要及时了解群众的需求,掌握群众的思想动态,根据实际需求开展一些针对性的特色活动,通过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提升群众参与文化生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5树立群众文化活动品牌

多样性的文化活动品牌能够使城市的文化凝聚力得到最大限度地提升。相关部门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将文化品牌规模不断扩大,在整个地区广泛开展活动,并利用报纸、电视台、广播等媒体对文化活动进行广泛宣传,增强群众文化活动的影响力,提高文化品牌的知名度,并延长群众文化活动的举办周期,使文化活动的持续性得到增强,让更多的老百姓能够怀着愉悦的心情参与群众文化活动。

4结束语

群众文化发展的主体是人民群众, 自身具有的广泛性、丰富性,在现代化社会人民日常生活水平已经获得普遍提升,开始重视精神层面的享受,提升自我精神素养,致力于参与各种形式多样的群众活动,这是推动文化发展的动力。有效地发展群众文化活动,能让群众在高质量的生活品质中享受文化带来的乐趣,更好的发挥文化引领风尚,引导社会、教育人民及推动全面发展的功能。

参考文献

[1] 朱东.关于发展群众文化事业的思考[J].资治文摘(管理版),2010(07):8+13.

[2] 王社稷.浅析群众文化事业如何创新发展[J].大众文艺,2016(01):23.

[3] 洪华文.新形势下做好群众文化工作的几点思考[J].大众文艺,2012(18):204-205.

[4] 郄满仓.浅谈群众文化和社区文化的联谊[J].大众文艺,2018(02):13.

猜你喜欢

群众文化文化建设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关于当前群众文化工作的冷思考
浅论基层群众文化紧跟时代步伐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及其现实意义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
做好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相关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