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探“对话教学”

2018-09-17史莹莹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8年20期
关键词:对话教学对话学生

史莹莹

摘 要 “对话教学”能很好的符合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它为课堂教学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形式和展示空间,有了与文本对话的意识,实现了重要的突破。它的本质追求师生之间的民主,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探究,关注课堂的生成,具有平等、沟通和生成等特点。

关键词 对话教学 对话 学生

中图分类号:G650 文献标识码:A

巴西教育家弗莱雷提出,教育具有对话性,没有了对话,就没有了交流;没有交流,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对话教学是当前我国课程与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简单说来就是以对话为原则的教学,虽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然而在古代的东西方都有关于其的理念源泉,古希腊的苏格拉达倡导的“产婆术”,就是一种学生和教师共同讨论、共同寻求正确答案的方法。东方的孔子也提出了类似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启发对话的教学方法。

1对话教学的涵义

关于对话教学的具體内涵,不同的学者侧重于不同的理解重点。有的学者侧重于“对话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可以以此为指导,衍生出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实践。有的学者认为“对话教学”就可以作为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可以通过不同的教学途径来表现。还有学者是从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出发进行考虑,认为“对话教学”打破了以往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形态,形成一种师生平等和谐的民主关系。综上可以得知,从狭义上来说,“对话教学”仅仅作为一种手段,而从广义上来探究,“对话教学”可以作为一种具有导向性和前瞻性的教学精神或原则进行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对话教学”要以“对话”为基本载体进行教学,不仅包括传统意义上的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直接对话,还包括更深一层潜在意义上的师生与教材文本之间的间接对话。“沟通性”是“对话教学”的本质,要求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载体,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师生之间对问题的探讨、交流,致力于有效解决教学中提出的问题,使学生在知识上的得以更新,在思想、情感得到沟通与共鸣,从而促进教学中各个主体之间的相互理解与尊重,同时也达到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的目的。

2对话教学的本质

2.1追求师生之间关系的民主

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多是作为知识的拥有者,以权威的形象出现向同学们灌输知识。学生处于接受知识的地位,单纯依靠教师的讲授很难将知识得以内化,以及更深层次的理解与感悟。而在“对话教学”的课堂上,师生地位平等,像是朋友间的对话形式一样,学生也会更加自在,因为每个人都具备独立的人格,拥有丰富的精神世界以及独特的思维方式,而这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从而在倾诉、倾听的状态下实现良好的教学。

2.2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与探究

问答是“对话教学”的基本形式之一,但又不是单纯的你问我答,也不是热闹非凡的“你一言我一语”。“对话”是一种精神,要求有效的交流与互动,要有预设的教学目标为方向,要实现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还要求凸显探究与合作,不能浮于形式,要真正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与思维,使学生主动的学习,并得到个性化的发展。

2.3关注课堂的生成

“对话教学”要求动态的广泛的教学资源,不拘泥于课本,不固定在教材,只是把教材当做获取知识的一个工具,由此拓展出多样的教学资源加以利用,教师和学生都可以根据的经验与知识做出创造性的理解。并且在评价上也会充分考虑到这一点,以发展作为评价的重要原则,不追求所谓的标准答案。教师可以从学生的课堂回答中捕捉到深化教学内容的有用信息,运用教学机智开展进一步的对话互动,关注学生的生成。

3对话教学的特点

3.1平等意识

这是从教学过程中各主体的角度探究的,主要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地位的平等在师生平等的情况下,大家只是在交流或者交换自己的思想与见识,不存在谁知道的多,谁就是权威的现象。而是以学生为主体,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进行的教学活动与过程。“对话教学”强调师生之间知识的交融,思维的碰撞,在富有活力和动态性的教学,教师和学生都能从某种程度上进行学习,得到发展。

3.2沟通意识

这是因为“对话教学”的基本形式是以“对话”展开的,必然要通过交流进行实现。师生之间不再是你说我听,你打我通,而是以问题为基础,进行不同形式的对话或讨论。在彼此真诚的倾听,倾诉氛围中,师生无所保留的给出自己的见解或回答,然后再进一步的展开深入的探讨,一直到对提出的问题有全面而成熟的理解,同时在此过程中,不仅获取了知识,也在沟通的过程中锻炼了自己的思维能力与创造性意识。

3.3生成意识

主要是在课堂上不拘泥,追求动态与创造。首先在课程资源上,不拘泥与教材与课本,可以搜集校内校外,自然社会,物质精神,信息人文等多种课程资源,以多样的形式准备课堂教学。其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更是要注重以多种形式来引导学生探究问题,交流互动,多向思维,重新建构知识,获得全面的理解。最后,在课堂评价上,也要注意根据教学行为,创新生成,用富有创造性的评价方法做出综合全面的判断与评价。

参考文献

[1] (巴西)保罗·弗莱德.被压迫者的教育学[M].顾建新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2] 胡田庚.新理念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9.

[3] 张增田.对话教学的内涵和特点[J].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5.

[4] 艾正洋.寻求课堂教学的“真”对话[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9.

猜你喜欢

对话教学对话学生
学生写话
对话教学使课堂更精彩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对话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