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研究生学术创新
2018-09-17张雨薇
摘 要 当前,研究生作为新时代人才,随着数量的增加,質量却不断下降,尤其是研究生的学术创新能力亟待培养。本文首先在阐释学术创新能力内容的基础上,强调学术创新在研究生教育的重要性,而后分析了当前我国研究生学术创新能力相对薄弱的几方面的原因,最后,本文指出要从课程设置、监管机制、导师作用和学术文化环境等方面入手来提高研究生学术创新能力。
关键词 研究生 学术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0前言
教育是国之大业,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也十分重视教育事业尤其是人才的培养。青年一代是国家复兴的希望,有能力、有素质的高质量研究生人才对于中国来说很重要的一直队伍。但在各大高校中研究生的质量并没有达到标准,其中学术创新能力尤为令人堪忧。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保证研究生的学术研究质量,提高其学术创新能力,就成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大热点。
1关于研究生的学术创新能力
研究生的质量的重点就在于研究生学术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一名研究生,已经是成年的接受过本科基础知识学习的高质量人才,但进入到这个阶段的研究生很多都没有对本科身份的转化,还是停留在机械接受知识的层面,这本不该是研究生阶段应有的现象。在这个阶段真正应该呈现的是研究生具有之中创新的意识和能力,对自己所选的专业进行深入研究。只有创新能力才是一种训练出来的专业素养,它不仅是一种传承能力,更是一种革新能力,这个能力远非程序化的处理能力所能比拟。对于研究生这个阶段来说,这个能力具体体现为学术创新能力。所谓学术创新,是指研究者运用一定的已有知识在一定的价值观念指导下对关于某个事物的知识进行再加工、再创造的过程,最后得出关于这个事物的新的知识或新的解决方式。可见,学术创新在实质上是一种知识创新,以知识为载体,从一定的知识出发,最后得出新的知识,这个新的知识可能是一种新的认识,也可能是一种新的问题解决方式。具有学术创新能力的人,可以很好地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得出新的知识或者新的解决方法。
学术创新教育是大学教育的应有之义。研究生教育过程中所要培养的学术创新能力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1)整体的逻辑把握能力。要想在学术上有所创新,无论是真正意义上的理论创新还是在前人基础上的突破,都要有把握整体的能力,也就是说,要对所研究对象以往的研究有全面的认识。这里包括前人对研究对象的研究程度,研究对象本身的范围以及还有哪些是有意义的研究部分可以进行深入以达到创新和丰富。
(2)开拓性思维和发现问题的能力。发现新的领域、材料,或者是在原有材料上发现了新的解读视角,又或是发现新的问题以及在原有问题中得到新的答案等,这些是学术创新的重中之重。拥有开拓性思维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是学术创新的必要前提。
(3)合理运用适当的方法以及归纳升华的能力。方法可以使人们更好地解决问题和处理问题。在学术研究中研究方法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同样,研究方法的创新也是学术创新的一种重要途径。灵活运用研究方法,有助于学术研究的创新。但掌握了一定的研究方法,并不意味着最终就会得出创新性的理论,还需要归纳升华的能力,抓住研究对象的重点,归纳出以往的研究内容的精华,在此基础上提炼出有意义的学术问题,升华内容,得出新的研究理论。其中,归纳升华还需要深厚的“笔杆子”功夫。
要提高研究生的学术质量,使研究生真正成为高素质人才,必须要认清研究生学术创新的重要性以及其在学术教育中的核心地位,结合以上所涉及的三个方面的内容,深入探究当前研究生学术创新能力培养中的问题和其原因。
2研究生学术创新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不得不承认,当前高校中的研究生学术文章极度缺乏创新,大多文章是简单的拼凑和修改,剽窃和抄袭的也不在少数,这是一个令人心痛的事实。吴绍芬先生在其《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不足的四个表现》中用“四个简单”对研究生在学术研究过程中缺乏学术创新做了精辟概括:简单移植,即只是简单地对他人的方法进行应用和重复;简单概括,即是事物的表面现象,没能够深入到事物的本质去解释更为深层次的内部联系与规律;简单延伸,即稍微进一步地论证别人已经证明过了的理论;简单推理,即简单地对一些已知的结论再次通过某些途径加以证实。这“四个简单”可谓是看到了问题的实质,也再次向我们敲响了研究生学术创新能力较为薄弱的现实警钟。
造成这样令学术界“羞愧”的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总结起来其主要根源包括:
(1)普遍高校课堂安排不合理。课堂是研究生获取言传知识的主要途径。以高水平研究生教育著称于世的美国非常重视给研究生开设研究设计与方法课程、跨学科课程,课程内容强调学科发展的前性!
但是我国的普通高校没有真正把研究生和本科生区分开来,表现在课堂安排上就是:大量的传输型课堂的设立,使得研究生没有自己的时间进行“研究”;并且很多课堂还在教授一些基础性的知识,与本科课堂重合;再有反其道而行的“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讲课,这原本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但由于教师点评和指导不足,使得学生囫囵吞枣,浪费了时间和精力。
(2)普遍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相对不完善,这是造成研究生学术创新能力薄弱的另一大原因。原本观点是在研究生期间给予研究生更多地时间和空间,目的是为了发挥其主动性和创造性。但现实的反映是,教师和学生上课都比较松散。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调节上课时间和数量,学生也可以随意决定上谁的课和不上谁的课,这样一来,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进行约定,随意性太强,教学效果与质量势必难以得到保证。并且,由于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不完善,“最重要的评估方式——考试”也变得随意了,“老师评心情、学生靠关系和打招呼”。如此,研究生的学术研究能力自然不可奢望了。
(3)导师制中存在系列问题。对于研究生来说,这阶段重要的人物就是对自己进行指导的导师。导师比起其他的教师,更加了解自己的专业基础、研究兴趣、研究的思维视野和研究的能力,也更能有针对性地设置具有个性化的课程和引导学生进人与其知识结构相适应的研究领域。但随着研究生的数量不断增加,导师制中出现了系列问题。有些行政教师也被分到了研究生,这部分导师忙于行政工作无暇指导自己的学生;而层次过高的导师由于自己研究内容深刻,又无法与自己的学生进行自己的课题而放任了学生。这样研究生阶段最有特色和作用的导师制就失去其色彩。
(4)学术氛围和学术环境问题也是导致研究生学术创新能力薄弱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环境对人的影响巨大。学校的学术氛围以及高校之间的学术交流和学术环境对于提高研究生知识结构的构建和学术创新能力的激发同样有着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在很多高校校园里存在着学术氛围不浓,学术活动流于形式的现象,导致研究生参与学术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同时校园举行的学术活动也比较单一,形式呆板,缺乏趣味性,学术活动形式单调,致使学术思想不活跃,学生的思维完全没有打开,更何谈创新。
3提高研究生学术创新能力的对策
由上述对研究生学术创新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的分析可知,合理安排课堂、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完善导师制和构建浓郁学术氛围是提高研究生学术创新能力的基本途径。
(1)改善普通高校课堂设置。首要要深刻认识研究生的培养与本科生的培养其最终目标是不同的,研究生学术创新能力的提高要以其课堂的专业性程度更高、研究内容更前沿、教师更专业为基础。因此在研究生的课堂设置上,应该围绕研究生所选专业的领域开设一些古今通识知识的通识课程和一些高水平专业课,一些有关本专业的研究方法课以及论文写作课等等;另一方面尽可能引进高水平教授来担任这些课程的主讲。这样既保证了研究生有了专业的知识基础,也为开拓其视野,发挥创新能力提供了机会 。
(2)完善教学监控机制。没有规矩就没有制约,也就无法进步。在研究生教学机制中,不能混淆给予的学术自由和自我的放任。学校方面,给予教师和自由的同时,对于研究生考察制度也应更加开放,不仅只限于考试成绩进行衡量,更应该对于学生的学术水平、课堂表现以及研究方向和内容作为衡量内容;而教师方面的自由是,发挥自己教师作用,努力引导学生,课堂内容可以更加开放;同时,应建立淘汰式的学科综合知识考试制度,以鼓励研究生学习上的竞争。
(3)完善导师制,实际上是要解决导师没有精力或者没有能力指导研究生的问题。这个问题的解决在于学校对于导师的选拔上。首先行政上的教师应该不在导师队伍之中,他们没有更多的精力指导学生;其次,要选拔出在前沿性领域有所涉猎的导师,并且能够很好地带动学生一起进行专业研究, “导师的职责就是要找到最有利于学生发展的题目,找到国家最关注的问题作为题目让学生进行研究”在这样的良性互动下,学生能够的更快的找到自己研究方面,有利于自己學术创新。
(4)建立浓厚学术创新文化氛围的校园文化环境。学术活动的交流有利于开拓研究生的思维,但首先要解决的是部分普通院校几乎没有学说活动或者学术活动质量不高的问题,这关系到学术资源的分配问题,名校的学术活动多,多到学生不知道如何抉择;普通院校学术活动少,少到学生根本没有机会参加,这是两种极端的现象。其次,解决数量问题还有质量问题,在众多活动中,真正可以给予研究生进行学习回味的专业知识少之又少,应把研究生和本科生的学术活动分开,让研究生接触更加专业的研讨。
作者简介:张雨薇 (1993.08-- ) 性别:女 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人,学历:内蒙古大学在读研究生,专业:马克思主义理论。
参考文献
[1] 胡沫,张加明.价值负荷与文科研究生学术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国研究生, 2017(07):48-51.
[2] 吴绍芬.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不足的四个表现[J].中国高等教育,2005(24):42.
[3] 张三强.美国研究生课程设置的特点及对我国研究生学术能力培养的启示[J].辽宁教育研究, 2006(01):92-94.
[4] 温志桃,邹波.刍议创新型研究生学术氛围的构建[J].中国科技信息,2007(22):270-271.
[5] 倪瑛.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学术创新机制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 2014(11):27-29.
[6] 吴照云.对研究生学术创新能力培养的几点思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7(11):19-23.
[7] 吕东伟.博士生教育创新:谁之责?——首届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综述[J].中国高等教育,20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