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匠精神引领下的高校青年学生骨干培养模式研究

2018-09-17栾丽华宋克勇吴松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8年20期
关键词:青马工程运行模式效益

栾丽华 宋克勇 吴松

摘 要 由团中央启动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简称“青马工程”,是近年来高校进行优秀学生骨干培养的一项重要工程,是高校党团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从高校实施“青马工程”的意义、现状和探索新模式几方面入手,在充分理解新时期高校实施“青马工程”基本内涵的基础上,客观分析了实施“青马工程”对大学生骨干思想政治素养、理论研究水平和社会实践能力的提高和促进作用,并设置了一定的运行模式,创新培训形式、丰富培养内容。推进高校“青马工程”实施,提高“青马”培养的实效。

关键词 高校 “青马工程” 效益 现状 运行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1“青马工程”的意义与社会效益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社会思想观念正在经历深刻的变化。在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撞击下,广大青年思想活动的自主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明显增强。2006年10月,团中央下发了《高校学生干部培养规划(2006-2010)》,并明确提出要以此为契机培养一大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此规划的提出为日后“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实施奠定了基础。团中央[2007]27号文件正式印发了“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实施纲要。

“青马工程”既是直接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积累人才的有效途径,又能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带动更多的大学生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提高思想政治觉悟。本论文通过研究形成适合笔者学院学生骨干培养的体系,并在本院实施试点,研究成果对学生骨干能力提升,规划学院学生骨干发展路径方面效果显著。有利于培养出素质高、作风好、能力强的学生骨干队伍,全面提升学生的社会竞争力,促进学院育人工作的新发展。

2高校“青马工程”实施现状

2.1“团支部建在班上”的主流構建模式特征

长久以来,在班级建制的基础上设立团支部已经成为高校基层团组织构建的传统与惯例并长久占据主导地位,是部分高校唯一的构建模式。最明显的优越性就在于充分利用了班级这一校园基本单位在高校学习生活中不可替代的组织独立性与成员认同感,使得团支部的设立与班级建制步调一致,便于统一管理,相比另行组建更为高效便捷。

2.2分级培养格局初步形成,培训范围不断扩大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实施纲要》明确提出:团中央、全国学联举办“中国大学生骨干培养学校”,每年对全国主要高校200名左右学生骨干进行为期一年的集中培训和跟踪培养,建立相应的学籍管理、导师辅导、评价考核等机制。

2.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训内容不断丰富

从培训内容来看,各高校在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等方面有了明显的进步。如2009年云南省的“青马工程”主要围绕建国60周年纪念活动开展宣传和调研,主要结合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来开展,培训的内容丰富,符合学生干部的实际,得到了广大“青马”的赞同。

3高校开展“青马工程”培训模式的探索

3.1理论学习

组织大学生骨干进行集中理论学习。邀请专家学者、党政官员等为学生讲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举办形势报告会,分析社会热点问题,提高大学生骨干的理论素养和辨析能力。开展了“知校史校情,兴爱校之情”为主题的建大校史教育,“党团在我心”为题的党团史教育、“团学骨干养成——做该做之事、当有用之人”为题的理想信念教育、“立德树人,放飞远大职业梦想”为题的职业技能提升教育、“以懂你为名,让感恩发生”为题的感恩教育。

3.2素质提升

对于大学生骨干而言,要想在大学生群体中发挥模范带动作用,仅仅有着丰富的理论水平、深厚的文化底蕴显然是不够的,更需要具备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的提升素质。因此开展了“学社交礼仪,塑完美形象”为主题的社交礼仪教育,“激情似火,超越自我”为题的户外素质拓展教育、“厉害了,Word马”为题的办公软件培训教育、“纵横新闻,天下捭阖”为题的新闻写作培训教育。

3.3实践服务

组织大学生骨干进行不少于两周的基层实践锻炼。深入到农村、社区、企业等基层一线开展生产劳动、社会调查、民宿体验、参观考察等活动,增加大学生骨干对国情和社会的了解,增进与人民群众的感情,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开展了“引外强内,再塑辉煌”为主题的高校学习行教育,“看科技之锐,展专业之长”为题的企业参观行教育、“社区服务,义务奉献”为题的社区服务行教育、“绿化环境,净化心灵”为题的环保公益行教育。

3.4研讨交流篇

高校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支柱,高校科研立项活动的开展不仅促进良好学术科研氛围的形成,而且能够提升学生运用所学分析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高校积极开展研讨交流活动,如“交流学习经验,共创奋斗青春”为主题的走出高校交流学习活动、“开门纳谏,臻于至善”为题的邀请其他高校走进来的交流活动、“集众人之所愿,完善、改进、创新”为主题的调研分析活动、“谈青马收获,倡青马精神”为题的内部交流感悟活动。

4展望

通过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等行之有效的方式,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青年,不断提高大学生骨干、团干部和广大团员青年的思想政治素质、政策理论水平、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使他们进一步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高校可以不断完善培养方案、提升育人成效,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深入了解学生骨干的实际需要和其他组织人才培养的经验教训,通过在深化学习、加强实践、体现成果上下功夫,不断提升培养水平,努力把“青马工程”不断引向深入。

参考文献

[1] 杜晓兰.高校 “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 调查报告[J].中国青年研究, 2008(12).

[2] 共青团中央.“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 实施纲要[Z].2007-10-16.

[3] 刘媛,李纯.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实施及探索[J].现代教育科学,2009(07).

猜你喜欢

青马工程运行模式效益
草粉发酵 喂羊效益高
莲鱼混养 效益提高一倍
冬棚养虾效益显著,看技术达人如何手到“钱”来
果园有了“鹅帮工” 一举多得效益好
开放实验室的思考与实践
信仰教育视角下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问题与对策
“青马工程”在高校团组织思想引领工作中的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