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反传销教育研究

2018-09-17任艺唐梦环任江林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8年20期
关键词:高校策略

任艺 唐梦环 任江林

摘 要 近年来,在严峻的就业压力下,传销组织将大学生作为新兴发展对象,抓住大学生社会阅历不足、求职心切等特点,以低投入高回报为诱饵,诱骗大学生参加非法传销活动,并出现愈演愈烈的趋势。这不仅严重危害大学生身心健康,也对全社会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本文通过分析高校传销特点,然后针对性提出高校反传销策略。

关键词 高校 反传销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1传销本质和特点

传销是指组织者发展人员,通过对被发展人员以其直接或者间接发展的人员数量或者业绩为依据计算和给付报酬,或者要求被发展人员以交纳一定费用为条件取得加入资格等方式获得财富的违法行为。传销的本质是“庞氏骗局”,即以后来者的钱发前面人的收益。传销一般都会收取入门费或者要求直接购买产品,一些产品无法亲眼所见或者物超所值不可以退货,只是交易的幌子。传销的组织是“团体计酬”,销售网络和收入成“金字塔”状,需要“业绩”,实际是“上线吃下线”。因此,我们辨别或者认定某一活动是否是传销行为主要掌握三个基本条件:一是发展人员,二是组成人际网络,三是复式计酬,只要具备这三个特征,基本可以认定是传销行为。

2大学生陷非法传销原因

2.1社会原因

当前,我国正处于激烈的社会转型期,而逐步出现的经济利益多样化,社会组织生活多样化,就业岗位形式多样化使得人们的价值观念和社会认知也出现了多样化发展态势。然而,社会结构和体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一些潜在问题日益突出,例如伴随着高校的扩招政策,近些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呈井喷式增长,而有限的就业岗位导致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突出。而一些大学生社会阅历浅,求职心切,在就业热潮中往往力不从心,这就给传销组织提供了可乘之机。他们宣扬的低投入高回报对于慌不择路的大学生来说无异于眼前的“香饽饽”。

2.2大学生自身原因

(1)大学生社会阅历浅,独立判断能力相对较差,自身防范意识较为欠缺。所以传销组织打出“少付出,高待遇”的幌子,吸引大学生注意,并通过浸润式洗脑和严密的组织控制,逐步将大学生拉入传销陷阱。

(2)在当今的社会转型期下,大学生渴望独立,渴望成功,不少大学生都希望一夜暴富,走上人生巅峰,被“成功等于有钱”的心态左右了价值观。传销组织也是利用了大学生这一心理弱点,以职业介绍、网络营销为借口,极力宣称组织潜在的“暴富”能力,一些急于求成或被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主宰的大学生抵挡不住诱惑,越陷越深,难以自拔。

(3)当前大学生法律意识普遍淡薄,对披着“美丽外衣”的非法传销活动警觉性差,难以分辨其中的漏洞和陷阱,往往是参与非法传销之后才后知后觉。在发现陷入传销之后,不但不悔改,反而继续坑骗自己的亲朋好友,使自己也沦为非法传销的传播者,法律意识淡薄,在遇到一些突发事件的时候难以使用法律武器来捍卫自身的权益。

2.3学校原因

部分学校管理方面存在漏洞也是学生屡屡受骗的原因之一。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迅猛增长,其配备的专职辅导员数量一时难以达标,使得学生日常管理松弛,无法第一时间掌握学生动态。而绝大多数学校实行学分制,所以一个班级或宿舍的同学可能选修不同的课程,使得大家学习生活作息各不相同,这时候即便某位同学身陷传销,一段时间未出现在学校,上级管理部门也难以及时发现。另一方面,高校开设的“思想道德修养與法律基础”课程虽属于必修课程,但课时较短且上课人数众多,上课方式和内容也较为固定和僵化,实际教学成效不大。

3高校反传销对策

3.1加强普法教育和宣传力度

高校应当加强普法教育,强化学生法律意识,加大反传销教育宣传力度。例如组织学生集中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关于传销的规定:传销不仅为我国法律所禁止,情节严重的还构成犯罪,而且相应的参与人员也要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并将反传销教育纳入新生入学教育、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中,教学生如何辨别非法传销活动,警惕传销组织制造的“迅速致富”、“合法优先”等陷阱,将其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专项内容长期进行。

3.2强化学生管理,建立防御机制

高校是抵制大学生参与传销的关键力量。辅导员和班级干部是最贴近学生生活的管理者,因此,高校必须加强学生管理,充分发挥辅导员和班级干部在学生管理中的针对性和引导性作用,对学生的生活起居、请假外出、家庭情况作详细了解,随时掌握学生动态。同时要积极与家长沟通,交流学生的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情况,从家庭教育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教育。

3.3关注学生心理建设,正确面对就业形势

通过对近几年大学生传销案的分析不难发现,大部分传销组织都是利用大学生求职心切、渴望成功的心理特点进行诱骗。因此,高校应当关注大学生心理建设,引导大学生建立强大的心理素质和正确的价值观,在面对诱惑时能擦亮眼睛,特别是在那些打着“产品代理”、“阳光工程”的幌子和“百万利润”、“一月十万”等诱惑面前,要相信“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只有脚踏实地才能收获回报。而在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时,能够调整期望值,克夫就业情绪的浮躁,端正就业目的,遇到挫折不要轻易灰心。同时高校也应当看到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应当及时联系相关部门和企业,为学生就业“减负”。

传销活动向高校的渗透,已经对高校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若不正确对待和采取果断措施,势必会对高校的教育和管理产生更大的冲击。要使传销远离大学生,需要社会、家庭和高等学校的共同努力,特别是高校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加大对传销组织的打击力度,使大学生远离传销。

参考文献

[1] 文杏梓.从大学生陷入传销烦死高校教育与管理工作[J].时代教育,2008, 4(03):67-68.

猜你喜欢

高校策略
基于“选—练—评”一体化的二轮复习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