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第二课堂培育医药特色生物技术人才

2018-09-17叶芳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8年22期
关键词:第二课堂

摘 要 随着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高速发展,目前60%的生物技术成果应用在医药领域,引发生物医药产业对具有医学背景的生物技术人才迫切需求。然而,大多数生物技术专业开设在理工、农学等综合性大学,师资背景、课程设置偏重基础理学及工学。生物技术专业学生相对缺乏基础医药知识,专业实践技能培训不足,难以满足医药行业需求。其结果是培育的生物技术人才医药特色不鲜明,学生就业竞争力不强。因而如何依托医学院校专业优势和社会医药产业,培养具备医药特色的应用型生物技术人才亟待探索。

关键词 第二课堂 生物技术人才 医药特色 生物制品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生物制品学是一门“涵盖生物医学的大部分理论,并吸纳了所有的传统和现代生物技术”的生物技术专业必修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联系紧密的学科。然而,生物制品学科在国内起步较晚,课程建设尚未完善。据笔者调研和文献研究的结果显示,生物制品学课程建设目前面临以下较为突出的问题和困难:

(1)教学资源较匮乏。尽管生物制品学科与医药行业科研、开发、运营等各环节联系紧密,行业中存在大量生动而鲜活的素材,但由于校园内教学资源和师资背景所限,学生仅能依靠教师的讲述,或课本、搜索引擎中发掘的相关图片视频资料想象和记忆。学生感觉枯燥且不切中实际生产生活,只为应付考试而死记硬背。例如,生物制品学科的学习重难点之一生物反应器,是医药企业生产开发过程中常见的仪器设备。但据笔者了解,较多的授课教师在以往的学习研究中从未见过生物反应器,更勿论有能力将其结构特点、应用方法以生动有效的方式传授给学生。到目前为止,国内尚无一门生物制品学的省级及其以上的精品课程。

(2)医药基础知识融入不足。生物制品学是生物技术与医学、检验技术交叉性学科,但大多数生物制品学在理工科综合性院校开设,师资背景、教学内容设置偏向理工基础,目前尚未有将医药知识、实验技能系统性融入生物制品学教学范例可以借鉴;培育的生物技术人才医药专业优势不突出,毕业生就业难,压力大。

(3)学生实践能力不足,学科教学与实际医药行业需求脱节。生物制品学强调实践性和应用性,然而由于校园内教学资源和师资背景所限,往往教学过程偏向理论知识,轻实践能力,学生难以贴切了解生物医药行业知识规律,专业实践机会缺乏。

(4)“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尚显不足。既精通生物医药理论知识,同时是医药行业实际工作的技术专家型教师缺乏,教师队伍本身难以满足应用型生物技术人才培养要求。

教育部高等学校生物技术、生物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在《生物技术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提出:“生物技术主要任务是为新兴生物技术产业提供人才、产品、技术和服务”,为培养具有专业素养及实践能力的生物技術人才提供了解决思路。目前广西省拥有医药企业约400余户,经多年发展,已形成包括生物制药、基因药物、中成药、诊断试剂、疫苗、化药等门类齐全,民族医药特色突出的医药产业体系。在笔者前往医药企业调研过程中,发现多家医药企业不仅有不俗的科研开发、生产运营能力,企业负责人对参与校企间学术交流、实地教学、人才培育工作也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其中多家企业还专设有校企合作负责人。因而,与生物医药企业合作开辟第二课堂,不仅能为生物制品学教学提供丰富而鲜活的专业素材,使生物技术人才培养贴近医药产业实际;现场教学、专业实践能有效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实现从“知识传授”到“能力培养的转变。

综上所述,培养具有医药特色的应用型生物技术人才工作亟待开展,为此,本文提出教师可在生物技术专业的生物制品学教学过程中与医药企业合作,通过开辟生物制品学第二课堂,以实地教学、现场实践、专家讲座、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等多元化教学方式,让学科教学贴近医药行业实际,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在课后通过超星学习通、易班、微信公众号等网络平台,进一步组织学生、行业专家和教师交流,完成主课堂、第二课堂、课前自主学习、课后交流研讨全方位衔接,实现“走出去、引进来、发展医药优势,强化专业实践”的育人目标。

作者简介:叶芳(1975. 04 -),女,汉族,湖北武汉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多肽药物设计和肿瘤靶向治疗。

参考文献

[1] 周游,唐知然,谢洁等.校企协同培养生物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的模式研究 [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41(12):156-160.

[2] 张磊,王会岩,刘磊等.医学院校应用型生物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J].中国校外教育,2013(11):104.

[3] 余龙江,杨英,鲁明波等.生物技术特色专业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改革与实践[J].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2012,2(04):4-8.

[4] 王俊丽,聂国兴.生物制品学[J].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

[5] 王歆,赵凯.生物技术专业生物制品学课程教学探讨[J].黑河学刊,2014, 203(06):93-94.

[6] 杨学山,杨孝朴,杨德龙.生物制品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6):13184-13186.

[7] 教育部高等学校生物技术、生物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生物技术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J].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2014,4(04):3-7.

[8] 刘贵平,梁永.支持广西制药行业发展问题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6,2769(65):59-65.

猜你喜欢

第二课堂
“大思政”格局下推进第二课堂建设的路径研究
高校“人工智能”第二课堂建设探讨
第二课堂
习近平新时代教育实践观对第二课堂建设的启示
浅析高校第二课堂育人体系建设
晋江“四点钟学校” 孩子们的第二课堂
基于微信协作式翻译教学第二课堂模式探究
基于第二课堂建设的高职学生素质教育探索与实践
高职职业生涯规划第二课堂的设计与开发策略
西子湖畔的“第二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