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核心素养教学背景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

2018-09-17陈晓琴

考试周刊 2018年80期
关键词:浅论高中数学核心素养

摘 要:新标准提出新要求,新要求呼唤新作为。作为教学改革实践的亲身执行者和探究者,教师必须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动课堂教学进程,及时地更新教学思想、更换教学举措,适应、发展和引领课堂教育教学,提升教学改革效能。本文根据核心素养教学要求,对当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从主体高效互动、能动探究以及科学辨析三个方面进行了简单论述。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学教效能;浅论

新标准提出新要求,新要求呼唤新作为。以学生良好学习能力和内在素养为追求目标的现代教育教学,对当前的课堂教学活动体系提出了更为严格、更为具体、更为明确的标准和要求。作为教育教学的具体实践者和改革要求的亲身承接者,教师必须时刻以创新的精神、改革的姿态进入到教学活动进程之中。当前,核心素养教学以崭新的教学课题呈现在教学工作者面前,并提出具体明确的教学目标和要求,教师在这一部署要求下,需要及时地更新教学思想、更换教学举措,适应、发展和引领课堂教育教学,推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始终走在教学改革和教育发展的前列。基于以上的想法和思考,本人现就核心素养教学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师如何更好地开展课堂教学,简要做一论述。

一、 发挥教学双向特性,推动主体高效互动

课堂教学是一个运动变化的发展进程,其中包含了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等多方面、多形式的双边实践活动。核心素养教学的一个重要内涵就是让学生主体更加自觉、更加高效地交流。但现实课堂教学中,部分高中生缺少交流的内生动力、缺少交流的有效空间、缺少交流的良好载体。这就要求,高中数学教师在组织推进课堂教学活动时,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实践的双向特点、运动特性,设置具有互动、交流意义的场景或案例,引导和鼓励高中生自觉参与和进入其中,积极与教师或其他学生个体进行全身心、全过程、全方位的交流、谈论和讨论,展现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逐步形成良好的交际能力和表达能力。如在“圆的一般方程”教学中,教师针对该节课的教学重点和学习难点,有意识地设置了“形如x2+y2+dx+by+f=0的方程的曲线是否都是圆?”这一问题,组织高中生参与到教师设置的问题场景中来,高中生面对教师所提的问题,积极参与其中,主动表达自己的思考和认识,发表自己的真知灼见,并进行深入的探讨和实践活动,从而更加深刻地意识到:“形如x2+y2+dx+by+f=0的方程为圆的一般方程”。在此过程中,高中生的自主思考能力、能动参与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得到有效锻炼,核心素养能力得到有效锻炼,为高效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 发挥教材探究特性,推动主体能动探究

教材是课堂之中教与学有效组织实施的纲领性文件,是课堂教学实践的基本遵循依据。笔者在近年来的课堂教学实践进程中,深刻意识到核心素养教学的最基本要义,就是促进学生主体深入深刻的实践和探究,让学生主体更加高效地运动和思考起来。但目前大部分高中生面对沉重的学习压力、巨大的学习容量等,缺少和丧失主动动手探究的意识和能力,习惯于拿来主义,习惯于教师的说教。这与新课改要求相违背。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数学教材的探究引导特性,有效发掘数学教材的探究因素,高效利用数学教材的探究问题,呈现在高中生面前,鼓励和引导高中生进行思考、研究和解答,逐步领悟和获取数学教材的核心要义,形成良好的探究实践能力。如“对数的运算法则”一节课教学中,由于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是“理解并掌握对数性质及运算法则,能初步运用对数的性质和运算法则解题”。鉴于这一情况,教师结合教学实践经验,设置了“若a>0,a≠1,logaM+logaN=loga(M+N)是否成立?”探究问题,组织高中生分成若干探究小组,开展分组探析实践活动。高中生在分组探析进程中,通过对探究要求、探究内容的综合研习和交流探讨,在此基础上,结合解答要求,得到该问题的解决路径为:“可以利用对数概念、性质及与指数的关系,即对数问题先化成指数问题,再利用指数运算法则求解。总结法则从左到右使用运算的级别降低了,从右到左运算是升级运算,要求运算从双向把握”。此时教师由表及里,引导他们进行深度思考和交流,从而使他们意识到该问题的目的意图。从而对该节课的要旨内涵理解和认识更加深刻、更加全面,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高中生数学研习、探究分析等学习素养和能力。

三、 发挥评价促思特性,推动主体科学辨析

问题:已知点A(2,3),B(5,4),C(7,10),若AP=AB+λAC,(λ∈R),试问:λ为何值时,点P在第三象限?

教师点评:本题考查了平面向量的知识应用问题,解题时应设出P的坐标,利用坐标表示求出x,y的表达式,即可根据题目要求,解出正确答案。

学生解析:(1)设P(x,y),求出AP、AB、AC,由AP=AB+λAC,求出x、y,令x=y,求出λ的值;(2)由点P(x,y),令x>0,y<0,求出λ的取值范围。

上述教学过程,高中数学教师在评价教学进程中,将学生主体的思考和研习融入其中,通过评讲和指点的形式,引导和推动高中生深入、高效地思考和分析,并克服自身思考的狭隘性,组织和推动高中生之间进行深入细致的思考和交流,从而在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中形成更为完备的分析思路和更加高效的思考活动,实现思维思考能力素养的提升。

總之,高中数学教师在核心素养教学背景下,要主动适应这一要求,深入进行教学改革,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动引领性,在新课改教学进程中推动学教活动的大进步、效能的大提升。

参考文献:

[1]陈敏,吴宝莹.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从教学过程的维度[J].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2015(4).

[2]谭久平.浅谈新课标下高中数学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策略[A].2013年4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13.

[3]迟钰丽.普通高中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中阅读能力培养策略[D].烟台:鲁东大学,2015.

[4]邵朝友,周文叶,崔允漷.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标准研制:国际经验与启示[J].全球教育展望,2015(8).

作者简介:

陈晓琴,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浅论高中数学核心素养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浅论泄泻治疗十法
淮军近代化浅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