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现代化背景下小学班级文化建设与实施策略

2018-09-17黄海坚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8年24期
关键词:班级文化建设教育现代化实施

黄海坚

摘 要 班级文化建设是小学班集体管理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班级文化是由班集体所有成员,班级所有资源的共同构成要素。与传统班级文化相比,现代网络教育背景下的小学班级文化内容更丰富,形式更多样。小学班级文化的建设不仅能够活跃班级的氛围,还能够发挥班级民主,增强每一个成员的集体荣誉感和合作精神,提高班级自豪感。本文通过分析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指出班级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探讨教育现代化背景下小学班级文化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 教育现代化 小学 班级文化建设 实施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识码:A

现代网络教育背景下,小学班级文化建设不仅包括精神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还包括班级环境文化建设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现代多媒体教学为班级教学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情境,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创新,使学生能够有效地协调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除了小学班级课堂文化的发展,课外文化活动的发展也值得重视。

1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所谓的班级文化,是指在一个明确目标,一定组织形式,共同生活准则的班集体中,学生、教师以及其他相关人员共同建设的具有班级特色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环境文化。班级文化包括“显性文化”和“隐性文化”。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文化就是显性文化,就如:墙上挂的山水画、名言警句,课桌上摆放的盆栽,“智慧角”展示的学生的优秀作品等等。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文化就是隐性文化,就如:班级中的规章制度,师生关系,情感态度,学风班风等。班级文化是整个班集体的共同文化,是班集体活的的灵魂;良好的班级文化促进班级的发展,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加强建设小学优秀班级文化对整个班级的未来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首先,创建班级文化具有教育学生的作用,良好的班级文化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能够刺激学生的共同兴趣爱好;第二,创建班级文化具有激励作用,名言警句以及良好的班风能够激励学生不断努力进取,天天向上;第三,创建良好的班风对学生具有引导作用,有组织有纪律的班级指明了教育的正确方向;再者,创建班级文化具有制约作用,真正的自由不是无规矩、随心所欲的生活,而是在共同的制度文化下严格履行自己的义务;最后,创建班级文化具有凝聚功能,能够团结集体,发扬民主,共创班级辉煌。

2现代化教育背景下小学班级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无论在哪个时期,班级管理中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问题,而小学班级文化建设中较严重的问题主要有三个,分别是: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过于专断,班集体缺乏民主;班级文化建设不成体系,不科学;管理方式过于单一,缺乏创新与活力。

2.1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过于专断

受到分数压力和教师权威的制约,班主任的班级文化管理侧重于专断独裁。当前,班主任在实施班级管理时比较关心两件事:一是任何使全班学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使自己所带班级在年级排名靠前;二是让学生听话,以维护教师的权威。受到中国传统文化中尊师重道的影响,很多班主任不愿意把班级学生当成真正平等的主体,对学生依然是压制、支配和控制,这不利于班集体中民主平等文化的建设。

2.2班级文化建设不成体系

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设计师,班主任自身素质的高低,对职责认识的深浅,以及对学生和班级的了解程度都会影响其对班级文化的建设。班主任只有在充分了解每个学生、尊重关爱学生的基础上,才能对班级文化建设进行规划;充分调动每个班级成员参与到班级活动建设中。

2.3管理方式过于单一

小学所跨越的年级从一年级到六年级,期间跨度大,知识难度递增,班级文化建设却没有很好地跟进,管理方式过于单一,缺乏创新与活力。班集体中的班干部作为班主任的左臂右膀也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长期由个别学生担任同一职位不利于班级其他成员的发展,会削弱其积极性,不利于班级竞争意识的培养。只有不断创新班级文化管理方式,才能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为班级注入活力。

3小学班级文化建设与实施策略

小学生主要是介于七岁到十三岁之间,学生还处于被引导,被组织阶段,自觉性差,思维开始发展,还不具有独立解决问题,创新的能力。所以,班主任成为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领导者。在班级文化建设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3.1班主任是优良班风的培养者

班主任作为优良班风的培养者,需要做到时刻关注学生学习的动态,也要察觉学生的心理状态,把握好小学班级文化建设方向,使整个班级文化的建设更具系统性,朝着一体化发展。首先,班主任要结合本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精神状态设计符合本班现状的班级文化建设目标。对于升入一年级的学生,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出发,设计适合七岁左右儿童的班级文化,这个阶段的学生对色彩、动画、卡通感兴趣,教师可以在教室布置中粘贴卡通人物、动漫形象,在教学中以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入手,吸引学生的注意,从而结合书本趣味性地传授给学生知识。要丰富班级生活,培养学生热爱学习,快乐学习的氛围,教师就要提高班级文化建设,增添有趣的活动,采用小组合作、大组合作等各种形式为学生学习、教师教学服务。

3.2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班级管理制度

班级管理制度是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环节,班级管理的对象是班级中的各种资源的管理,包括人、财、物、时间、空间、信息,班级管理的内容有班级组织的建设、班级日常管理、班级活动的管理和班级教育力量的管理。班级组织建设主要包括班级组织机构的建立和班级组织规范的建立。班级日常管理包括思想管理、纪律管理和学习管理,其中,纪律管理是班级日常管理中最重要的内容。建立合理的班级管理制度有利于规范学生日常生活,从而有效的进行学习。实施民主管理一定要组织全体成员参加班级全程管理,并建立班级民主管理制度,让学生参与共同管理班集體。

3.3加强小学班级精神文化建设

小学生的刚刚从稚嫩的懵懂中开始出现思维的可逆,加强精神文化建设能够从小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学生的生活中一般时间都是在学校度过,所以班级精神文化就更为重要,它是一个班级精神面貌的反应,体现一个班级的发展趋势。身为班主任,必须要意识到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抓住管理班级的重点和关键。任何一个优秀的班集体,都需要一个有责任、会管理的班主任,一个明确的共同目标,团结协作的班级成员,良好的班风。班级精神文化建设还离不开一个重要方面——班级舆论。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和良好的班风,是衡量班集体是否形成的重要标志之一。正确的班集体舆论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对班集体每个成员都有约束、感染、同化、激励的作用,是形成、巩固班集体和教育集体成员的重要手段。而班风是一个班集体大多数人的思想觉悟、道德品质、意志情感和精神风貌的集中反映,良好的班风是一个班集体舆论持久作用而形成的风气,是班集體大多数成员的精神转态和共同倾向与表现。良好的班风一旦形成,就会无形的支配者集体成员的行为,它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力量。所以,在小学班级文化中要加强精神文化建设,汲取充分的精神食粮。

3.4开展各种形式的班级活动

班级活动是学校文化教育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重要渠道,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基本途径,班级的教育和管理主要也是通过活动而事项的。班级活动主要包括四种类型:思想道德引领类活动、学习提高类活动、个性发展类活动、社会适应类活动。思想道德引领类活动主要是帮助学生形成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思想道德情操,包括节日纪念活动、利用主题日开展的主题教育活动、仪式教育活动和班级日常活动。

3.5加强班级物质文化环境建设

现代化小学班级文化建设要充分利用各种物质环境,如黑板报,多媒体教学、卡纸、英语角等外在班级环境。班级内的物质文化环境可以利用起来,课外物质文化也可以加以利用,如学校中的图书可以借来一起阅读,讨论学习。 班主任要为学生布置一个干净整洁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健康学习。

4总结

小学班级文化建设需要班主任、学生、各科老师、家长、校领导的共同努力,这是一个逐步培养和建立的过程,小学班级文化建设需要从班主任、班级管理制度、精神文化建设、物质文化建设班级活动实施,才能取得最大的成就。

参考文献

[1] 唐惠琴.创建现代化学校班级文化建设的探索与研究[J].教师,2018(03):121.

[2] 王红.农村小学班级特色文化建设现状的调查与思考[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6(03):39.

猜你喜欢

班级文化建设教育现代化实施
建设幸福班集体,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高三班主任课程实施能力对班级的“正”影响
“浅谈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及推行措施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新形势下高校二级学院教务管理优化路径探析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