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信息素养教育模式探讨

2018-09-17张竹

考试周刊 2018年81期
关键词:大数据背景教育模式

摘要:本文对大数据时代高校教育改革的基本方向做出分析,明确高校数据素养教育目标定位和应达到的准则。从教育主体、教学内容和教学平台三个方面探讨合适高校建立起数据素养教育体系的方式方法,希望能为我国高校数据素养教育教学改革带来帮助。

关键词:大数据背景;高校信息素养;教育模式

一、 前言

就目前中国高校数据素养教育现状而言,数据素养教育体系的构建还必须从教育主体、教学内容和教学平台三个方面进行综合设计。

二、 打造优秀的数据素养教育团队

高校打算将数据素养以常态的形式进行并且取得一定的成果,需要打造一个适合自身情况并且具备数据相关专业素养的教育团队。高校要从多方面逐步建立起数据素养教育体系,第一步营造和培养数据素养教育的氛围,运用一切方法将学科教学单位和学校内外其他社会组织的作用调动起来。把数据传播和服务机构放在数据素养教育团队中较为核心的位置并充分发挥其独特的优势,集中调配必需的资源,用合理的眼光看待其职能定位,这有助于降低高校数据素养教育的操作难度,大大提高行动的效率和目的性。

图书馆虽然是每个高校的基础设施,但其同时也是数据传播和服务机构。在高校开展数据素养教育时,图书馆可以用丰富的数字资源、馆藏文献,完善的硬件设施以及专业的数据服务团队为高校提供丰富的物质以及人才资源。

以上将高校图书馆这类数据传播和服务机构作为数据素养教育团队的核心只是措施之一,高校还应该把大学生数据素养教育的进行细化到学科,有针对性的提高学科专题数据素养教育的团队建设力度。实际上一些西方大学在这方面的意识要领先于我国高校,学科专题数据管理相关的人才已經开始培养,并且专题团队也已经组建。

三、 设置科学的数据素养教育课程群

课程群是围绕同一门课程展开,以一门课程为主其他相关的专业为辅,整合并且重新设计课程。课程群删除重复多余的部分,把多门课程的内在逻辑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无缝衔接、互相配合,结构清晰层次分明的课程群体。课程的质量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高校数据素养教育的质量,重新设计出来的课程,其逻辑关系严谨程度,内容合理程度都会直接影响数据教育素养的成果。近几年大学生数据素养教育这门课程已经在部分大学有设立,但有两点限制了其发展,一是课程内容不够丰富过于单一,二是教学方法相较于当今大数据的发展水平落后了很长一段距离,没有确立究竟怎样的方法更适合进行数据素养教育。想要建立起数据素养教育体系,一定要注重课程设计,丰富课程内容,改善更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坚持课程群建设。这对于全面优化数据素养教育,保证教育可以持续良好的发展,同时还有助于课程的学习与教育。

要建设好数据素养教育课程群不是一蹴而就的,课程群的建设十分复杂,第一不能脱离传统课程教学的基本原则和本质,第二要填补大数据时代具备较高数据素质的人才缺口,最重要的是课程设计环节,一定要建立起内容多样,结构合理与学科建设融合互补的多体系课程群。

首先,要围绕数据素养结构及其要求,从数据意识、数据获取、数据处理、数据评估、数据决策能力的培养着手展开课程设计。大致可分三个层次,即大数据思维培育的“理念教育课程群”、大数据技术与应用能力培训的“技能教育课程群”和大数据实战水平提升的“实践教育课程群”。

其次,数据素养教育课程体系的设置需要有一定的针对性,区别不同专业学科的特质,凸显课程的专业型特色和学科方向特色,正确引导学生的自我成长,将学科培养框架和大数据相关内容融合,将学科建设的教育作用发挥到极致。

最后,要将具有教育价值,能够帮助开展教育活动和达成教育目的等一切有益于数据素养教育的资源集中起来进行合理分配,提高资源利用率避免资源浪费。

数据素养教育课程资源的构成复杂而又广泛,如校内课程资源、校外课程资源、有形的组织化的课程资源、无形的数字化的课程资源、政府推动的大数据技术研究中心和民间组织筹划的商业应用数据库等。合理集中调配教育资源能够有效扩大数据教育课程教学的影响范围并且大大提高教学效率,这对于数据素养教育来说十分重要。

四、 建立高校大数据应用平台

合理利用云技术建立平台。云计算技术的发展为信息传播带来了许多新可能,以“融合、共享、交互和效率”为主旨的“云平台”就是将云技术作为基础的信息共享新机制,“云平台”凸显了现代信息传播的新理念,包含了未来媒介深度融合、知识共享以及树立绿色网络传播生态环境等重要命题的新研究。云资源应用平台从表面上与数据素养教育并无关联,但实际上高校建立起这应用平台以后可以让学生更切实地体会到数据素养教育。“云平台”打破了传统大学的教育体系,在校内营造出良好 “大数据氛围”。大学生可以从使用平台的经历中感受到大数据的魅力,并且在利用数据资源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在各方面得到提升,最后,“云平台”能够让学生实时了解大数据的最新动态,培养学生不甘落后的紧迫感和投身发展的责任感。

建立大数据收集和分析实验室。当前数据素养实训的潮流是有针对性地建立不同学科和不同水平的大数据实验室。以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图书馆为例,这所高校的图书馆把建立专题研究大数据实验室作为服务革新战略的重心,具体措施是以学生的需求为基础,在某一时间范围内,为学生进行项目研究提供图书馆数据的技术设备,提高研究效率并改善研究环境。

五、 结语

随着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高速的网络信息化技术也将应用于实际的教学中,而这些系统的应用离不开技术的升级,但同时也要注意其使用者自身信息素质的提升,只有积极地提升学生的信息素质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的知识,使其具备利用此类系统进行学习及数据收集的能力,因此高校应当注重学生的相关素质的培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勾丹,毕玉侠.大数据环境下中国高校信息素养教育研究述评[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7(12).

[2]杨明.大数据背景下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探究[J].黑河学院学报,2017(10).

作者简介:张竹,广东省广州市,广州涉外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大数据背景教育模式
大数据应用技术专业人才技能探究
浅析大数据背景下财务工作问题与创新
大数据背景下企业绩效管理的探讨
大数据背景下石油科技翻译
大数据背景下石油科技翻译
创新创业大平台教育模式的理论思考与路径探索
中医药院校音乐素质教育模式研究
基于MOOC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浅论古代斯巴达的教育模式
西部高校信息学科的成人高等教育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