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紫砂花货“岁寒三友壶”的造型艺术风格

2018-09-17周荣金

江苏陶瓷 2018年4期
关键词:竹影三者神韵

周荣金

(宜兴 214221)

中国古代的文人喜爱寄物抒情,借大自然的景物来展示心中追求的理想品格。从挺拔多姿的翠竹、坚韧不拔的青松到傲雪报春的冬梅,它们虽然生长环境不同,却被艺术家们采用拟人化的手法,将它们归为了一类具有高尚品质的植物,并誉为 “岁寒三友”[1]。将松、竹、梅三种植物融入紫砂 “岁寒三友壶”的创作中 (见图1),展示了独特的精神内涵,因而值得探讨。

图1 岁寒三友壶

1 紫砂“岁寒三友壶”的造型

紫砂“岁寒三友壶”为全手工制作而成,壶器采用了写实的手法,紫砂“岁寒三友壶”借松、竹、梅题材来表达思想感情,壶身似一段倾斜的树桩,壶盖与壶身的线条走向一致,构成完整的壶体。其形注重意,其色重真,其工细兼精,造型艺术突出。制壶艺人全手工捏出松枝状的壶钮、壶把和壶流,壶腹的一面是梅花,另一面是竹叶,竹影婆娑,姿态入画,碧叶经冬不凋,清秀而又潇洒。古往今来,松、竹、梅已成为众多文人雅士的偏好,现在三者作为紫砂“岁寒三友壶”的装饰,其制作也颇具功力。无论正视或侧视紫砂“岁寒三友壶”,都充满一种美的气势,各部位和谐呼应,品赏价值高。

2 紫砂“岁寒三友壶”的艺术神韵

紫砂“岁寒三友壶”的神韵集中了松、竹、梅三者的优点。首先,紫砂壶本身的形态与结构,能展现给人们美好的视觉印象,使人难以忘怀;其次,紫砂“岁寒三友壶”具有独特的艺术审美与文化内涵。将松、竹、梅三者媲美连誉,早在唐、宋时期就有了。但是“岁寒三友”说法的正式出现是在宋代的时候,周之翰 《爇梅赋》言:“春魁占百花头上,岁寒居三友图中”。“岁寒三友”的说法,与唐宋时期士大夫的生存方式、思想意识形态紧密相连,是中唐以来封建士大夫自然美意识时代特征的体现。唐、宋以来,君子贤士们赋以松、竹、梅强劲而丰富的感性形象,以及高尚的品德情操,并成为了后人赞誉品格的审美符号,同时留下了丰富的优秀文化遗产,影响后世紫砂壶的艺术创作。

这款紫砂“岁寒三友壶”以松树、竹子和梅花为创作题材,具有深刻的文化神韵。首先,松树是一种四季常青的植物,它叶密生而有层云簇拥之势,不仅姿态挺拔,而且欹斜层叠,具有不啻马远、刘松年笔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万物萧疏的隆冬,松树依旧郁郁葱葱、精神抖擞,这种精神状态被拟人化为坚强不屈的品格。其次,竹是高雅、虚心、纯洁、有节的象征,古今的庭园,尤其是岭南园林竹影婆娑,姿态入画,竹竿清秀而又潇洒,碧叶经冬不凋。再次,梅花为中国传统十大名花之一,香、姿、色、韵俱佳。宋人林和靖有诗句盛赞梅花:“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这两句诗将梅花的神韵描绘得淋漓尽致。漫天飞雪之际,独有梅花笑傲严寒,破蕊怒放,这是何等的可爱、可贵。古往今来,“不可一日无此君”已成了众多文人雅士的偏好。紫砂“岁寒三友壶”不仅展示了松树、竹子和梅花的装饰美,更将其独特的寓意发挥得淋漓尽致。

3 结论

在紫砂壶的鉴赏中,“神韵”二字非常重要,一把精致的紫砂壶,不光外形要夺人目光,其内在的神韵也应能够抓人心神,这便是这件艺术品的“灵魂”[2]。就像这款紫砂“岁寒三友壶”博彩众长,在壶器上装饰运用了刻、绘、堆、填、描等多种手段,构思巧妙、潇洒自如,形成一套独特的工艺和风格,让人赏心悦目,获得较好的情操陶冶。

猜你喜欢

竹影三者神韵
月夜情思
偶感
竹影垂帘
读 书
铜铃山中
墨舞神韵
踏上“四有”“三者”好老师之路
石榴:秀美东方神韵
立“三者”,提升“两学一做”实效
瓦子街,读不完的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