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紫砂“鱼龙曼羡壶”造型艺术

2018-09-17李逸军

江苏陶瓷 2018年4期
关键词:造型艺术紫砂陶陶刻

李逸军

(宜兴 214221)

几百年来,紫砂陶经过历代艺人们的创作与实践,形成了一套合理的制作技法,比如制作方形器,用泥片镶身筒成型;圆形器,陶艺人用泥条、泥片镶接,拍打成身筒。紫砂艺术品可以说是泥土与火焰交融的产物。烧成是紫砂陶的最后一个重要环节,坯的装烧还必须注意放置合理的窑位,掌控好烧成温度。紫砂陶烧成时,有时必须配上热圈或座子,这样可以防止产品炸裂,保持口面的圆整与壶底平整。从古到今,紫砂花货的艺术题材十分丰富,并在历代众多艺人智慧结晶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大大地充实了紫砂陶的艺术宝库,且为茶客与收藏家们所器重[1]。现以紫砂“鱼龙曼羡壶”为例(见图 1),探讨紫砂陶的造型艺术之美。

图1 鱼龙曼羡壶

1 紫砂“鱼龙曼羡壶”的造型及其陶刻装饰

紫砂“鱼龙曼羡壶”运用传统手艺及优质泥料制成,充满灵气的作品令观藏者赏心悦目、把玩不厌。首先,此壶泥质细腻,色泽美艳动人,光韵流转之间见光滑的肤质,甚是迷人。其次,紫砂“鱼龙曼羡壶”的造型古拙素雅、线条流畅、气韵强烈,壶身似一粒水滴,晶润饱满;壶钮似一掬荡漾在水面之上的波浪,甚是可人;三弯流向外胥出,壶嘴的造型形似鱼嘴,既衬托出壶身的水滴造型,又不觉得壶身孤单;圈把挺括,拿捏舒适,把肩处是龙头的造型,与壶钮的波浪造型相应和。紫砂“鱼龙曼羡壶”不仅有雕塑,还有刻绘,壶腹的刻绘文字“层层高入云松,下自有好家园”刻工精细,令人赏心悦目。

2 紫砂“鱼龙曼羡壶”的造型以及陶刻艺术美

紫砂“鱼龙曼羡壶”的壶体造型形似一滴水,柔美温和到了极致。而壶钮的波浪与之呼应,就像是水面上掀起的一阵水花,颇具大自然的神韵美。而壶把的龙造型与壶嘴的鱼嘴造型相呼应,似有“鱼化龙”的神韵。紫砂“鱼龙曼羡壶”的造型艺术是整体协调统一的。无论是雕塑部分,还是壶腹陶刻的内容,都是紫砂“鱼龙曼羡壶”造型的重要组成部分,缺一不可。陶刻偏向于平面的设计,适合运用于壶器表面的装饰,雕塑的技法切合展示壶把、壶流和壶钮造型的需要。

此外,紫砂“鱼龙曼羡壶”的壶腹刻绘文字“层层高入云松,下自有好家园”蕴含着不凡的思想境界。“鱼化龙”是此壶的重要精神主题,象征着人生苦尽甘来,终将有出人头地之日。到了这个时候,似乎一扫阴霾,开始扬眉吐气了。这时,人生的境界也得到了提升,便有了“高入云松”、人生得意的美好生活,这一切的努力似乎是在追求美好家园。如此一来,“鱼化龙”的结局很明显,就是为了过上更好的生活,前面经历的痛苦、挣扎其实都是值得的。

3 结论

紫砂壶的制作,其实就是艺人赋予了壶器造型、审美价值与精神内涵的过程。一款小小的紫砂壶,其作用不仅在于泡茶的工具,更在于通过壶器表达的思想感染观者,这才是壶器的最高价值所在[2]。紫砂“鱼龙曼羡壶”给予人的不仅是艺术上的熏陶,还有精神上的启发,上进的人生应该有“鱼化龙”的精神。为了建设美好的家园,从年轻时开始就应该勤奋努力、积极向上。

猜你喜欢

造型艺术紫砂陶陶刻
陶刻“汉韵对瓶”的创作及评析
“劲松壶”的造型艺术及文化内涵
紫砂陶刻“稚子垂纶瓶”的创作及评析
论紫砂壶“寻觅”的造型艺术和意境之美
简析陶刻作品《枫桥花瓶》的刀法特色
论紫砂壶“寿桃半提”的造型艺术
浅析紫砂陶的造型与审美表达
陶刻作品《十八罗汉拜观世音》的造型意蕴
论紫砂陶刻的装饰与发展
开宗立派 重构传统——吴鸣紫砂陶艺历史价值之再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