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紫砂“节节升高壶”的造型艺术

2018-09-17冯志浩

江苏陶瓷 2018年4期
关键词:竹节竹叶竹子

冯志浩

(宜兴 214221)

造型艺术是紫砂壶始终脱离不了的重要方面,从审美的角度而言,造型美观的紫砂壶能够激发观众对作品的渴望,陶冶自己的情操,提升生活品味,进而升华自己的生活。也正是由于造型艺术具有潜移默化的效果,才使得不少紫砂作品的印象久久地留在观众的心中。现以紫砂“节节升高壶”(见图 1)为例,谈谈作品的造型以及审美艺术。

图1 节节升高壶

1 紫砂“节节升高壶”的造型及其艺术

紫砂“节节升高壶”采用原矿泥料纯手工精制而成,壶器以竹为主题,壶身表现的是一根根直立排列的竹干,大方而典雅。弯曲的竹节自然,被塑成壶钮,盖面平,其上刻绘的竹叶细致入微,使人如入竹林。壶腹处也有竹叶呼应,清秀自然。壶把和壶流也做得如同一段竹枝,盖面和壶腹都有几片简简单单的竹叶延伸出来,顿时使人心旷神怡。紫砂“节节升高壶”整体搭配得恰到好处,壶器线条流畅,秀美安静又不失动感,宛若天成,体现了竹子的纯洁、高雅的气质,虚心正直的品格,以及坚韧不拔、高风亮节的精神。

紫砂“节节升高壶”的造型美观,以竹造壶的特点十分明显,尤其是壶腹形似截取了几段竹节,给人“节节升高”的感觉。在紫砂壶艺术中,造型带有寓意的壶器并不少见,比如与“福”字谐音的“葫芦壶”带有福气的含义,传统文化的参与,使这些谐音产生的文化力量被人们所认可。

2 紫砂“节节升高壶”的意趣

竹子本是南方一种十分普遍的植物,历代的文人赋予了它独特的人格魅力,以竹为题材的紫砂壶价值得到了大大的提升,赏心悦目的紫砂壶工艺作品也丰富了竹文化的内涵。考古资料证实,在新石器时代早期,人们就开始用竹编织器物,春秋战国时期竹编艺术已达到了很高的境地。我国古代画家不仅画竹,还结合其它素材创立各种竹子画体。苏轼爱竹亦爱石,文曰“梅寒而秀,竹瘦而寿,石丑而文”,诗人称之为“三益”,并创立了以竹、石为主题的画体。竹文化不仅符合了中国文人的审美意趣,还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首先,人们喜爱竹,喜欢与竹为友。竹筏、竹席、竹椅等等,这些都是人们亲近竹的一种方式。其次,人们在与竹的近距离相处中,懂得了竹子的精神力量。苏东坡“不可一日无竹”,可见大文豪都把竹当成了自己的朋友。竹节坚韧不拔的精神,激励了多少尚未成功的人们继续努力;清新的竹叶往往给人一种清风徐来的感觉,又仿佛是在诉说生活需要一点美好。这种美好在紫砂“节节升高壶”身上更是体现得淋漓尽致,壶体仿佛几段截取的竹节,寓意“节节升高”,这是多少努力向上的人所期待的结果。有希望,就有未来。紫砂“节节升高壶”在意趣之外,端正了人生的价值观,从而使此壶的价值得以大大提升。当然,竹文化不可避免地有其历史局限性,如竹文化思想中包含一些古代文人士大夫逃避现实、隐逸山林、孤芳自赏等消极内容,但紫砂“节节升高壶”身上营造出了反映中华民族审美意识,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竹子景观。

3 结论

紫砂壶可以说是一门造型的艺术,从壶器造型出发,通过紫砂艺人的联想,将壶器制作成为一种实用的、符合人们审美眼光的艺术品。竹文化是我国的传统现象,竹子有节、虚心、挺拔凌云的形态特征,其实与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伦理道德、审美意识十分契合。就像这款紫砂“节节升高壶”,其竹文化熏陶着人们的情志,并使人对未来的生活充满期望。

猜你喜欢

竹节竹叶竹子
廖瑞霖:竹节人
竹节人风波
你所不知道的竹子
竹子为什么长不粗
卫竹叶老师辅导的日记画
“竹节人”中说“趣味”
载在竹叶船上的童年
竹叶沟怀古
学包圆锥粽
和竹子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