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延伍:一生独爱关东吕剧

2018-09-17吉林尹振贤

金秋 2018年12期
关键词:吕剧关东剧团

◎文/吉林·尹振贤

1978年在《姊妹易嫁》中饰张有旺(右)

关东吕剧,是“闯关东”移民的文化遗存,其将齐鲁文化与关东文化巧妙结合,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被誉为“长白山下一枝花”。2017年入选“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目前正积极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从清光绪年间第一代传承人李万良算起,百年间,关东吕剧已传承六代,王延伍为第三代传承人代表。

王延伍今年74岁,来东北那年16岁,大半辈子的光阴,他没离开戏曲舞台。2016年末,关东吕剧被批准进入“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闻听这个消息,老爷子喜极而泣,“拜堂娶媳妇儿也没这么高兴!我们的关东吕剧有救了!”

背井离乡

1944年,王延伍出生在山东青岛,父亲王蕴华是岛城知名画家,尤喜好戏曲。父亲经常带着年幼的王延伍到戏园子听戏,耳濡目染,小小年纪的王延伍便会哼唱《墙头记》《王小赶脚》等山东传统吕剧。王延伍痴迷于梨园,几乎忘乎所以,父亲看在眼里,同意王延伍去学戏。

1961年夏天,刚建团不久的通化专区实验剧团到青岛和烟台招学员,王延伍报名,被录取到实验剧团下设的青年吕剧团。1962年8月,通化专员公署撤销,青年吕剧团全部下放到通化北部的柳河县,从此,关东吕剧在小小县城生根发芽,成长为地方戏中的一朵奇葩。而王延伍,也在柳河扎下根来,把一生奉献给了关东吕剧。

舞台生涯

柳河县,地处长白山脉龙岗山下,人口只有38万,却有25万山东移民后代。山东移民来到关东,在忙碌的生产劳动之余,故乡小调成为他们重要的精神食粮。上世纪60年代前期,是关东吕剧最为辉煌的时期,也是王延伍在关东吕剧舞台上最为活跃的时期,对于热爱戏曲事业的王延伍来说,这也是他最幸福的时光。

那是一个迸发着青春活力的年代。作为剧团骨干,王延伍在舞台上塑造了一个又一个角色,《姊妹易嫁》中,他饰演张有旺,《年轻一代》中饰演林育生,《千万不要忘记》中饰演丁少纯,《焦裕禄》中饰演焦裕禄,《逼婚记》中饰演县官,《江姐》中饰演沈养斋等,均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他饰演各类人物,抓准角色特点,性格鲜明,刚柔并济,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在演唱上继承了前辈吕剧艺术家的演唱技巧,淋漓尽致地发挥了自己嗓音的自然条件,使人物表现得更加丰满,增强了艺术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在关东吕剧的繁荣时期,王延伍的演出排的满满当当。特别让他难忘的是,1964年春天,时任中共东北局第一书记的宋任穷来到柳河,在柳河场站大礼堂观看《姊妹易嫁》;时任中央高级党校副校长的杨献珍、张宗逊上将也曾在这个礼堂观看传统剧目《逼婚记》,让演员们备受鼓舞。

王延伍(右一)在给孩子们上课

1979年在《李二嫂改嫁》中饰李七(右)

作为演员,能在最好的年华贡献才艺,内心的幸福感可想而知了。“文革”期间关东吕剧遭受毁灭性破坏,我的幸福感没了,甚至是痛苦的!对那段特殊历史时期文艺的灾难,王延伍痛心地说。

“文革”结束,百业待兴,而戏曲艺术的复兴却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受到重创的关东吕剧,经剧团全体同仁十几年的不懈努力,才慢慢恢复元气。

1990年至1997年,王延伍担任剧团副团长,主抓业务。他带领剧团一班人马编排了新关东吕剧《哑女告状》《秀莲闯营》《画龙点睛》《李二嫂栽树》《家庭变奏曲》等剧目,在全县乡镇巡回演出,受到观众追捧,终于又重温了当年“村村都听山东调,妇孺皆会山东腔”的盛况。

传承创新

2014年3月,王延伍退休了。

王延伍的心从来没有离开过剧团,“这辈子我的灵魂早就跟关东吕剧融合在一起了!”他说。退休后,王延伍仍担任剧团导演兼编剧,他导演的20多部戏中,有十几部是在传统关东吕剧基础上的创新剧目,如《责任》《回家》《搬家》《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李二嫂栽树》等。《责任》叙述了一个被拐儿童回家的故事,该剧参加“吉林省公安系统文艺汇演”引起很大反响,让观众重新认识了关东吕剧。《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是专门给孩子们写的戏,在校园里演出后,深受好评。

如何让关东吕剧传承下去,王延伍强调两个“培养”。一是培养观众。他说,我们要培养观众,给观众吃“细粮”,吃惯了“粗粮”的观众品到了“细粮”的味道,就会说,呀,原来世上还有这么好吃的东西,那么自然我们的“雅戏”就有市场了。现在省里鼓励我们送戏下乡,这就给我们创造了舞台,“群众看戏,省里买单”,多好!事实也证明了这是一个好的举措。近年来,剧团下乡演出,带去《李二嫂栽树》等新戏,很受群众欢迎。

二是培养新人。王延伍很珍视剧团现有演员的成长和发展,经常到团里给他们讲戏,把自己多年积累的舞台经验传授给他们。

关东吕剧公益辅导班则是剧团与青少年宫合作,定期办班讲座,还组织“戏曲进校园”活动,在学校里普及、推广关东吕剧。王延伍自愿当孩子们的“爷爷老师”,目前已经培训了近百名少年儿童。为了让孩子们了解关东吕剧的“母体”是什么,王延伍以故事的形式向孩子们讲述关东吕剧的来龙去脉,边讲边配合舞蹈动作和唱腔,孩子们兴致盎然,也模仿着王爷爷做骑驴状,课堂上笑声一片。

“目前这种大气候下,培养地方戏曲人才很难。我们这么做主旨是对孩子们进行艺术的熏陶,让孩子们知道我们还有一个地方戏叫关东吕剧。”

提到关东吕剧艺术上的传承与发展,王延武说,关东吕剧的传承,还是要强调“不离母体,传承发展”。“母体”就是山东吕剧,关东吕剧是山东吕剧的继承和延续。发展即创新,首先是齐鲁文化语言的变化。随着时代发展,后代语言已经发生很大变化,济南官话带着浓浓的东北味。音乐上,不能再按照山东话谱曲,如《李二嫂改嫁》,“李二嫂眼含泪关上房门”,山东话中“李”为轻声,“嫂”为四声,按照东北方言谱曲,音律上就要有所改变。还有服装上,也有所创新,由古装戏服融入东北民间传统戏曲服饰,表演上吸收了东北二人转中的扇子、手绢表演,把齐鲁文化与关东文化融合到一起,更易于被观众接受。

“齐鲁文化异地绽放,继承创新民族文化,管叫那关东吕剧星火相传美名扬……”舞台上,孩子们表演关东吕剧大联唱“吕剧故乡吕剧情”。“爷爷老师”王延伍坐在台下,眼睛湿润了,他似乎看到了关东吕剧的希望所在。

猜你喜欢

吕剧关东剧团
关东汉子
关东汉子
关东找工作
论现代戏曲类非遗传播大格局的构建
——以山东吕剧艺术传播为例
吕剧进校园 唱响家乡戏
浅论黄河口吕剧的传承与保护
欢迎加入“蓝狐狸小剧团”
欢迎加入“蓝狐狸小剧团”
欢迎加入“蓝狐狸小剧团”
欢迎加入“蓝狐狸小剧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