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名的春秋记忆

2018-09-17亦安冉

现代苏州 2018年17期
关键词:吴王伍子胥宝剑

记者 亦安冉

时光总会留下脚印,印记不仅在我们脚步丈量的土地上,还在那些地名上。2500个春秋过去,时光匆匆,春秋时的故事却没有跟着消逝,反而融进这座城市的肌理纹路,时光在这座城市里不曾衰老,匆匆一瞥间,这些名字总让人想起当年吴国盛隆之时。

风花雪月地名为证

陆龟蒙在《吴宫怀古》里写:香径长洲尽棘丛,奢云艳雨只悲风。吴王事事堪亡国,未必西施胜六宫。

香径说的是春秋时吴国馆娃宫美人采香处,故址在今苏州西南香山旁。长洲:即长洲苑,吴王游猎之处。在今天的苏州西南、太湖北。

人人都知道吴王宠西施,恨不得捧上天,特地为她建造了宏大的离宫别苑——馆娃宫。木渎这个名字就跟这座宫殿有关。当年为建馆娃宫“三年聚材五年乃成”,数万工匠从四方云集而来,越国进贡的木材也泛江过海,从水路源源运到灵岩山下,竟堵塞了山下的所有河道,以致“木塞于渎”,于是,就有了“木渎”这个称谓。

木渎山塘河,古称香水溪。《木渎小志》云:“香水溪,本在吴故宫中。吴王宫人洗妆于此,故又呼为脂粉塘,今通称山塘,水为香溪。明周南老诗云:“吴宫香水溪,俗传脂粉塘。暖波浮涨腻,晴渚泛红芳。美人曾此浴,魂消水犹香。可怜清冷泉,照此妖冶妆。不濯郎衣尘,孰比华清汤。只今开宝林,曹溪源更长。”灵岩山下还有一条笔直的河道,叫箭泾,俗称一箭河。《木渎小志》云:“采香泾,即箭泾河,在胥口香山下,南受太湖之水,北流至灵岩山前,与香水溪合。”

馆娃宫、采香径、香水溪、姑苏台等等,吴宫遗迹仿佛在木渎都能找得到印记,各类史志记载中,木渎、胥口境内,也有大量源自春秋时期的老地名,比如二妃庙、二妃墓、拜将台、姑苏台、教场山、胥山、胥湖、胥江、采香泾、伍子胥墓、胥王庙、炙鱼桥、南宫塘、舟山、郑旦墓等,有些地名甚至迄今仍在使用——这不禁引人遐想。苏州有七里山塘,木渎也有一条山塘街;苏州有日晖桥,木渎有个小日晖桥;苏州有东市西市,木渎亦有东市西市;苏州有个饮马桥,木渎有饮马河……一个是城池,一个是小镇,竟有那么多相似甚至相同的地名。

就在2010年,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与苏州市考古研究所正式确认,木渎、胥口一带山间盆地内,曾经存在过一座春秋晚期、具有都邑性质的超大型城址,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最大春秋时期城址。这一发现被列入2010年度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这样一想,地名实际上可不是最好的佐证?春秋古城的历史似乎可以往前推进一些,城址似乎可以往城西再挪移一些。

地名里的刀光剑影

古城究竟历史几何,方位在哪,那是史学家的事,对寻常百姓来说,刀光剑影的传说就够茶余饭后闲聊用了。

吴国强盛之时,攻城略地,征讨楚国,攻打齐国。苏州现在的城门中还保留着齐门和平门这样的地名,据说齐门是吴国出征时命名的,而平门是战胜齐国得胜归来后命名的。

吴越纷争之时,刀光剑影,宝剑层出。中国历史博物馆、台北古越阁、山东博物馆都藏有吴王夫差剑,苏州博物馆不仅馆藏了吴王夫差剑,更于2015年收藏了一把铸有75字铭文的吴王余眛剑。那是一个宝剑层出的时代,就连吴王阖闾葬下葬的地方都叫剑池。为什么叫剑池呢?据说吴王阖闾喜欢宝剑,随葬了大量顶级的宝剑。

时光匆匆,春秋时的故事却没有跟着消逝

说到宝剑,必然绕不开干将剑和莫邪剑。苏州人乃至全国人都晓得历史上有这么两把宝剑,但是干将路和莫邪路未必人人知晓。干将和莫邪是夫妻,他们的师傅是最早发明了鼓风机的冶金业祖师欧冶子。在距今那么久远的春秋时代,冶金业不能算是发达,要造出锋利坚韧的宝剑谈何容易?干将莫邪剑出名在壮烈的造剑传奇,据说干将的夫人莫邪跳入了熔炉,然后造出了两把旷世名剑“干将”和“莫邪”。故事的确传奇,却有实实在在的现代科学依据,磷能增加金属的韧性和锋利度,而人体中含有磷,冶炼工艺中加磷也的确是始于春秋。苏州现今东西向的主干道即被叫作干将路,南北向的路被称为莫邪路,莫邪路与干将路在相门桥下交汇,夫妻俩的盛名就这样印刻在了道路的名称里。

吴国的强盛得益于两个重臣,其中之一是孙武。孙武的《孙子兵法》享誉海内外,当年作为吴国的臣子,治兵有方,胆子肥到连主子阖闾的宠妃都敢杀。蒋墩山,又叫将登山、教场山,当地群众称为教场里,说是孙武操练女兵的地方。《香山小志》:“《吴越春秋》孙武为吴王阖闾教宫女战,斩二宠姬。按即教场山。二妃庙即二宠姬墓,在山之近。”

大街小巷里印刻着春秋记忆

吴国鼎盛时期,击败了包括越国在内的诸多邻国,吴王夫差也成了春秋时期的著名五霸之一,辉煌伟业少不了能臣助力。

吴国的另一个重臣叫伍子胥。苏州太多的地名留下跟他有关的深深印记。胥门边有个伍子胥弄,有史料记载,伍子胥生前居住于此,死后,苏州百姓为纪念他,将他的住地改为祠庙,供奉伍子胥,给予祭祀。后来,这里由居民造房建屋,形成小弄,称为“伍子胥弄”,至今仍在;伍子胥在筑造阖闾城时“相土尝水,象天法地”,因为伍子胥曾在相城一带踏勘过地形,所以才有了“相城”这个名称。

春秋记忆融进了这座城市的肌理纹路

伍子胥一直坚持“有吴则无越,有越则无吴”的观点,无奈夫差并不领情,最终伍子胥还因此丢了性命。胥门,原名叫西门,是伍子胥自刎之地,伍子胥料定越国日后必来侵犯,所以要求把自己的首级悬挂在城门之上,要亲眼见证那一天的来临。悬挂伍子胥头颅的城门后来被称为胥门,也有说法是“西门”在苏州话里念着念着就转成了“胥门”。

胥门外的胥江,一说是因为由伍子胥开凿联通太湖而得名,另一说是伍子胥尸体被投入外城河中随波逐流,尸体流经之河,就是 “胥江”;伍子胥的尸体漂流到太湖口子上便不动了,这个地方就成了“胥口”;当地居民把他的尸身打捞起来埋葬在了附近一座小山上,这座山就是“胥山”,山有清明寺,后改称了清明山;虽然有了下葬之处,但是毕竟是吴王厌弃之人,百姓们只是造了个墓,却不敢建坟,后来坟边立了祠,就叫伍相公祠,亦称伍大夫庙,俗称胥王庙;还有一个伍相祠,位于盘门内东大街南端西侧瑞光塔前,殿内存放了很多古兵器,陈列伍子胥及春秋吴国的有关史料。

越国后来向吴国成功复仇,吴国兵败,当年放回勾践宛然就是放虎归山,夫差战败,企图重蹈覆辙,向勾践求和,勾践却没有那般糊涂。夫差自刎,吴越纷争就此划上句号。有人说美人西施也被赐了死,但是苏州人更愿意相信另一个版本,就是西施和旧情人范蠡乘一叶小舟离开了吴国,这个离开的地方就有了蠡口这个名字,也就是今天的相城区蠡口镇。

十全街相王路弄的称呼也从伍子胥而来。伍子胥从楚国来到吴国,先就向公子光进献了路遇的壮士专诸,协助公子光变成了吴王阖闾。后更因为深有谋略,屡建功绩,得到吴王阖闾的重用。他受任为大夫,参赞国事,史称“相国”,死后尊称“相王”。因他筑城有功,后世在此为他立庙,至今相王庙尚在。

苏州的大街小巷里印刻着太多春秋轶事

伍子胥给苏州地名雕刻了太多记忆,就连他引荐的那位著名的刺客,声名也显赫到进了《史记》。阊门边的专诸巷,就来源于杀手专诸。听起来带着杀气,如今却与寻常的巷子并无多少区别。

除了小巷名字和专诸有关,香山西首有座小石桥也和这个刺客有关,原名炙鱼桥,传说是专诸学炙鱼的地方。认识伍子胥之前,专诸还只是一个力大无比的勇士。要说他为了一次刺杀也是蛮拼的,不仅得练武艺,还得精进厨艺。专诸用鱼肠剑刺杀的事广为人知,烤鱼的故事却传得不怎么开。江南鱼米之乡,吴地太湖水域辽阔,食饭除了稻米喷香,更有鱼虾鲜美,吴王僚就“好嗜鱼之炙”。专诸为了这次刺杀专门去太湖学了炙鱼,然后公子光摆下宴席,邀请吴王僚前来品尝“太湖炙鱼”。谁曾想鱼腹中藏剑,一命呜了呼,成了历史上著名的一出“专诸刺王僚”。

……

纵然时光分秒匆匆,地名里的春秋故事却给这座城市烙下太多的印记:有人物,有事件,有民俗,有风花雪月,有刀光剑影,有暗流涌动,有追思,有尊崇,有缅怀……时不时提醒我们这座城市已经走过了几千年。岁月绵长,时光荏苒带不走春秋的斑斓记忆。

猜你喜欢

吴王伍子胥宝剑
玩具宝剑
“千金”的由来
吴王光鉴铭文复原考释
东周列国志(10)
孙武为何敢于斩杀吴王宠妃?
孙武为何敢于斩杀吴王宠妃?
千金小姐
刻舟求剑
伍子胥出昭关
英雄要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