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药物的临床应用分析

2018-09-17张妍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8年17期
关键词:稳定型持续时间心绞痛

张妍

不稳定型心绞痛指处于急性心肌梗死及猝死与劳累性稳定型心绞痛之间的临床表现, 可分为心肌梗死后早期心绞痛、静息心绞痛伴心电图缺血改变、恶化劳力性心绞痛及初发心绞痛, 以进行性递增心绞痛症状为典型临床特征[1,2]。受心绞痛临床预后及病理机制独特性的影响, 一旦错失最佳治疗时机则存在着诱发为急性心肌梗死的可能性。相较于稳定型心绞痛, 不稳定型心绞痛具有疼痛感强烈、疼痛持续时间长及低活动量诱发等鲜明特点, 甚至休息时可自动引发卧位心绞痛呈现进行性变化, 约>30%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发作后3个月存在引发心肌梗死的可能性。鉴于此, 本文重点探究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药物的临床应用, 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8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43例。对照组患者中男23例, 女20例;年龄最大72岁, 最小38岁, 平均年龄(53.1±6.9)岁;平均病程(1.2±0.8)个月。观察组患者中男22例, 女21例;年龄最大71岁, 最小37岁, 平均年龄(52.5±7.2)岁;平均病程(1.1±0.7)个月。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悉此次实验内容自愿签署实验同意书。纳入标准:患者均符合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诊断标准。排除标准:患者均不存在精神疾病及沟通障碍;患者均不存在实验药物过敏。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 即选择他汀类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及硝酸盐制剂等药物改善心绞痛症状, 每隔2 h检测1次血脂、血糖及血压, 实时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情况, 确认患者是否存在用药不良反应, 详细记录其检测结果。观察组患者给予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 即:25 mg/次, 1次/d,餐后嚼服氯吡格雷, 持续治疗14 d后结合临床症状恢复程度控制用药剂量每2天口服1次, 再持续治疗14 d对比其治疗效果;餐前口服阿司匹林, 100 mg/次, 1次/d, 持续口服14 d。同时, 定时检测患者心率、血脂及血压等指标, 观察患者是否存在用药不良反应。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临床症状改善程度为参照评估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即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为痊愈;临床症状趋向消失为显效;临床症状有所改善为有效;临床症状无任何变化为无效。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②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及心绞痛持续时间。③观察两组患者是否存在胃肠道反应、腹泻腹痛及白细胞减少等用药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02%, 高于对照组的76.74%,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 %]

2.2 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及心绞痛持续时间比较 对照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为(21.32±10.21)次/d、心绞痛持续时间为(18.12±3.02)min;观察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为(7.02±4.13)次/d、心绞痛持续时间为(6.85±0.91)min。观察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少于对照组, 心绞痛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用药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对照组患者中胃肠道反应5例、腹泻腹痛2例、白细胞减少1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60%;观察组患者中胃肠道反应1例、腹泻腹痛1例、白细胞减少0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65%。观察组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作为临床常见内科疾病, 不稳定型心绞痛致死率高且发病率高, 具有疼痛感强烈、疼痛持续时间长及低活动量诱发等鲜明特点[3,4], 并且休息时可自动引发卧位心绞痛, 呈现进行性变化, 约>30%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发作后3个月存在引发心肌梗死的可能性[5-7]。一旦患者轻度劳动时出现胸闷、心悸及胸口疼痛等症状时尽量前往医院接受专业治疗,尤其是高龄患者临床主张实行低流量吸氧预防心肌缺氧引发急性心肌梗死。目前临床尚未出现根治心绞痛的方法, 以抗心肌缺血缺氧治疗、抗凝血治疗及抗血小板聚集治疗为主要方法, 侧重于控制体重、吸烟、糖尿病及高血压等诱发风险因素。阿司匹林作为抗血小板聚集药物, 具有良好的镇痛及抗血栓作用, 能抑制血小板环氧化酶于体内聚集阻断生成血栓素, 避免出现冠状动脉二次栓塞症状[8-10]。氯吡格雷属于二磷酸腺苷受体拮抗剂, 主要通过与血小板表面二磷酸腺苷受体相结合抑制血小板聚集。

综上所述, 不稳定型心绞痛采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药物治疗效果显著, 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 缩短疼痛时间, 用药安全性较高, 值得在临床治疗中使用及推广。

猜你喜欢

稳定型持续时间心绞痛
冠心病心绞痛应用中医辨证治疗的效果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观察
32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对慢性稳定型冠心病的临床诊断价值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与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
心绞痛
国医大师张琪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经验
老年冠心病患者警惕卧位性心绞痛
近10年果洛地区冻土的气候特征分析
外部冲击、企业投资与产权性质
The 15—minute reading challe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