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剂量右美托咪定预处理对短小手术中依托咪酯诱发的肌阵挛的影响
2018-09-17王乐王迢
王乐 王迢
通讯作者:王迢
依托咪酯起效迅速、苏醒迅速、循环稳定、呼吸抑制轻微、安全界限较大, 且价格低廉, 早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较适用于全身麻醉(全麻)诱导及苏醒较快的短小手术。但依托咪酯仍有其不足之处, 早有研究发现, 其诱导后肌阵挛率较高,达到了10%~65%[1], 这就大大增加了患者呕吐窒息的风险。右美托咪定具有镇静与镇痛双重功能且无呼吸抑制, 应用广泛[2], 可以完美的应用于静脉麻醉短小手术。目前依托咪酯所导致的肌阵挛的机制还不是很清楚, 抑制其肌阵挛的方法还在不断扩展, 本文观察预注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对于短小手术依托咪酯诱导期肌阵挛以及术后的影响,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7年1~12月静脉麻醉下乳房良性肿块择期手术的女性患者30例, 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 年龄23~59岁。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急慢性呼吸系统疾病;②神经精神系统疾病;③术前24 h使用过镇痛性药物;④服用β受体阻断剂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C组和D组, 每组15例。C组患者平均年龄(37±9)岁,平均体重(58±10)kg, 平均身高(159.8±5.1)cm, 平均手术时间(25.3±5.2)min。D组患者平均年龄(39±11)岁, 平均体重(57±7)kg, 平均身高(159.2±5.0)cm, 平均手术时间(26.3±4.3)min。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无术前用药。患者入室后, 接心电监护仪, 连续监测心电图(ECG)、HR、血压(BP)、血氧饱和度(SpO2)。常规上肢前臂建立静脉通道, 持续滴注林格氏液5ml/(kg·h)。麻醉诱导前10 min内, D组静脉持续滴注右美托咪定0.2 μg/kg 100 ml, C组滴注等量生理盐水。两组10 min后静脉注射依托咪酯0.3 mg/kg, 注射时间为30 s左右。观察在依托咪酯注射后1 min内患者发生肌阵挛的情况, 并评估其严重程度。之后静脉滴注芬太尼0.002 mg/kg, 完成麻醉诱导。麻醉维持:静脉滴注丙泊酚4~6 mg/(kg·h), 手术结束停用丙泊酚。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监测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记录比较T0、T1、T2时刻两组患者的BP和HR。②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肌阵挛发生情况。严重程度:0级:无肢体动作;1级:轻度肌阵挛, 表现为手指或手腕的细小收缩动作;2级:中度肌阵挛, 有2块不同的肌肉, 如面部或腿部肌肉产生的收缩;3级:重度肌阵挛, 2块以上肌肉或肌群的收缩, 如肢体的快速外展。③记录比较两组患者苏醒时间(术毕至能听从指令睁眼、握手的时间)。④记录比较两组患者清醒后VAS评分, 总分10分, 0分表示无疼痛, 10分表示无法忍受的剧痛, <3分说明镇痛有效。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C组T0、T1、T2时刻的DBP分别为(86.3±7.3)、(85.9±7.8)、(86.2±6.9)mm Hg, HR 分别为 (63.2±4.6)、(63.0±4.5)、(62.9±5.0)次/min;D组T0、T1、T2时刻的DBP分别为(86.1±8.3)、(85.9±7.7)、(85.7±7.3)mm Hg, HR 分别为 (64.8±4.9)、(64.1±4.8)、(65.0±5.1)次/min;两组不同时刻DBP和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苏醒时间(6.00±0.99)min与D组的(5.30±1.03)min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VAS评分(1.80±0.33)分显著低于C组的(2.40±0.5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患者肌阵挛发生率显著低于C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肌阵挛发生情况比较(n, %)
3 讨论
需要静脉麻醉的短小手术, 手术时间短, 要求术中患者无呼吸抑制, 循环要稳定, 术后苏醒快, 镇痛完全, 舒适无痛苦。乳腺良性肿块全凭静脉麻醉具有其独特的优点, 包括起效快、无污染、苏醒快、不影响手术视野、舒适且无不良回忆、出入院时间短等, 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依托咪酯为非巴比妥类麻醉药, 在目前所 知的静脉麻醉药中其心血管稳定性最强, 起效快, 呼吸抑制小, 作用时间短, 渗透浓度接近生理渗透浓度范围, 可明显减少注射痛和血管损伤, 显著提高局部静脉的耐受性, 水剂依托咪酯被乳剂依托咪酯取代后, 注射痛、静脉炎、溶血等不良反应已基本消失, 患者舒适无痛苦, 因此在静脉麻醉中具有其特有的优势, 但也存在一些包括肌阵挛在内的不良反应[3]。肌阵挛发作时间一般为3~10 min。肌颤可引起肌痛、眼内压增加、血清钾升高以及饱胃患者反流误吸率升高, 不仅使患者术后感到不适, 而且危及患者生命[4]。
右美托咪定具有α2受体高选择性, 且拥有镇静镇痛的作用, 对呼吸循环抑制轻, 具有可有效减少麻醉药用量, 减少并发症等特点[5]。右美托咪定全麻诱导期临床推荐量为0.5~1.0 μg/kg, 输注 10~15 min, 常见不良反应为低 BP、心动过缓[6-8]。依托咪酯引起肌阵挛的机制目前尚不清楚。研究表明[9-11], 预注咪唑安定、阿片类药物以及非去极化肌松药等对依托咪酯诱导时产生的肌阵挛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但某些药物的作用时间较长以及所带来的呼吸抑制是静脉麻醉所不能接受的。以往研究表明[12-14], 静脉预注0.5 μg/kg的右美托咪定可预防麻醉诱导时依托咪酯诱发的肌阵挛的发生。本文选取小剂量右美托咪定预处理静脉麻醉短小手术患者, 从而最大限度减少其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 并观察其是否对依托咪酯产生的肌阵挛有抑制作用。
综上所述, 只需小剂量的右美托咪定预处理患者, 就可以降低依托咪酯诱导后肌阵挛的发生率, 苏醒时间也无明显的延长, 并且诱导后患者BP和HR没有大幅度的波动, 没有明显的呼吸抑制, 术后镇痛效果更好, 两者的结合给患者带来了最安全有效的短小手术的静脉麻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