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创”背景下理工类专业课程开放式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2018-09-17段桂华蒋万春
段桂华,盛 羽,蒋万春,钟 萍
(中南大学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3)
0 引言
自2015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以来,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勇于投身实践的创新创业人才成为目前高校教学改革的主要任务和社会需求,因此,如何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成了近年来高校教学改革的热点之一。
“双创”背景下高校教学改革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增加创新创业教育与训练环节,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创新创业能力[1-2];另一方面是开放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老师的教学过程,发挥学生的主动性[3-4]。开放式教学模式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机制,主要目的在于积极转换教育理念与人才培养模式,以学生为中心,改变传统的封闭教条的教学模式。基于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驱动,许多高校在培养方案的制订过程中,为了加大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通常采用减少课堂理论学时、增加课程设计和实习环节学时、合并部分专业课程等方式,导致专业课程的教学学时减少。同时,由于开放式教学模式中的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各种讨论式、互动式和案例式等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引入[5],会占用较多的课堂理论学时,而理工类专业普遍存在专业知识体系丰富的特点,对课程知识点的教学时数有最低要求。因此,如何缓解大量的专业知识点与有限的课内学时之间的冲突,根据人才培养定位和创新创业教育目标的要求,完成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机融合,是目前高校教育改革中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
1 理工类专业课程开放式教学模式改革框架
针对传统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之间存在的问题,以理工类专业课程为例,设计双创背景下的开放式教学模式改革的研究框架见图1。研究的整个过程由4个部分组成,即“双创”教育模式和“开放式”教学模式的融合、创新创业教育资源与专业课程知识体系的整合、引导式教学过程的设计与课程考核方式。这4个部分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相互关联和影响的。首先,通过对教学模式的融合研究,得到“双创”背景下开放式课程教学模式,用于搭建培养学生的双创意识、技能和能力的环境;在此基础上,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展开研究,结合理工类专业课程知识体系,将创新创业能力教育融入课程体系中。同时,基于“开放式”教学模式的需求,设计合适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评价方式,更好地体现出高等教育探索性、研究性和创新性的特点,提高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质量。
图1 双创背景下的开放式教学模式改革的研究框架
2 改革研究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基于双创背景下的开放式教学模式改革的研究框架,针对“双创”背景下开放式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理工类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可以从课程教学设计、课堂管理、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估方式等方面展开,具体包括4个方面的研究内容。
2.1 “双创”教育模式与“开放式”教学模式的融合研究
“双创”教育模式的特点是培养学生的双创意识、技能和能力,主要体现在创新创业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3个方面。“双创”模式的教学方法提倡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引导式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与研究活动中。
“开放式”教学模式主要体现在授课形式的开放、授课内容的开放以及教学效果评价的开放3个方面。授课形式不固定,可以与“双创”驱动的实践教学结合,教学方法是类似的,都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为目标。授课内容方面,“双创”教育模式下高校设置了专门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这些课程的教学过程可以以“开放式”的形式呈现。至于考核,二者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改变传统的呆板的笔试形式,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纳入考核。
因此,分析“双创”教育模式与“开放式”教学模式的特点,如何将二者的共同点和优势融合,是教学改革研究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目前的开放式精品示范课堂是一种较好的融合方式,通过对课程教学内容、教学团队、教学设计、教学方法以及考核方式等方面的改革,构建开放、互动、灵活多样的课堂,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的主动学习效果。
2.2 创新创业教育资源与专业课程知识体系的整合研究
任何一次改革,如果考虑不全面,在改革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偏差的现象。为了加快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教育部要求高校从2016年起根据人才培养定位和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设置创新创业教育课程[6],对全体学生开设创新创业导论、创业基础和创业指导等课程,举办创新创业讲座和竞赛,纳入学分管理,目的是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
高校在新的培养方案制订过程中,为了加大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通常采用减少课堂理论学时、增加综合性实验课和实践性课程,合并部分专业课程、增加交叉学科选修课程的方式。很多专业课程存在教学的知识点多、而学时相对较少的问题。此时,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加入,在总学分不变的情况下,势必要减少一些专业课程学时,对于学时本已紧张的专业课程无疑是雪上加霜。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内容知识点的设置以及所占学时比例的多少,是“双创”教育模式需要研究和探讨的内容。如果在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能够以实践的方式融合创新创业的一些知识体系和能力培养,代替教条式的课程设置,有利于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深化。所以,如何挖掘专业课程中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是教学改革研究需要解决的第二个关键问题。具体的解决方案是针对专业课程的特点,基于学科竞赛以及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需求,结合学科前沿知识,对课程内容进行提炼。在保证学生理解的基础上,适当减少一些原理推导和公式证明,增加知识的应用案例讲解,以满足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
2.3 引导式教学过程的设计研究
无论是“双创”教育改革,还是“开放式”教育改革,在教学过程中,二者都强调了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具体包括演讲和辩论等讨论和互动方式、商业游戏和情景模拟等案例和启发方式、提问和学前导读等引导和研究方式、让学生讲解的探讨方式。无论哪种方式,只要应用恰当,都可以完成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这些方式所占用的课内外时间和效果是不一样的。演讲、辩论、商业游戏、情景模拟以及学生讲解的方式,与以教为主学为辅的教学方式相比,同样的知识点,往往要花费3倍甚至更多的时间来完成;问题引导式只需要老师在课程知识点讲解的过程中应用即可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演讲、辩论和上台讲解需要学生课外花大量的时间进行资料的收集整理,如果在课程的每一个知识点环节都应用的话,学生精力有限,反而降低学习效率。
学生走上讲台,虽然可以让学生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是,知识点讲解不是一个简单的陈述过程。一门课程的知识点不是离散的,有些知识点是有关联的。因此,教师在讲授一个知识点的过程中,往往要综述以前的知识点,还要提及一下后续知识点。这一点,不是一个学生通过学前导学可以做到的。为了保证教学效果,教师虽然可以对学生讲解的内容进行点评和补充,但是会占用较多的课堂时间。
因此,教师需要对课程的知识点内容展开研究,设计合适的教学活动。也就是说,在前面讨论的演讲、辩论、商业游戏、情景模拟、提问和让学生讲解等方式中,根据知识点的重要度和难度,为它们设计相应的教学方式,是教学改革需要解决的第三个关键问题。较好的解决方式是在每堂课的教学设计过程中,明确教学目的与要求,划分好教学重点和难点,有完整的教学组织和清晰的教学思路。课堂组织从知识点的回顾、课程教学内容的引入、知识点的讲解、教学课堂的活跃、学生思维的调动等环节展开,详细具体,从而实现在有限的课堂学时中,既保证教学内容充实、信息量饱满,又能有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
2.4 基于“双创”人才培养需求的课程考核方式研究
考核与评估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教师检验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手段,用以了解学生对专业知识技能的掌握和运用情况以及学生的能力是否得到预期锻炼和提升。“双创”教育背景下,传统的针对知识点掌握能力的考核方式显然不再适用,需要引入创新创业能力的考核。
目前,很多高校提出了基于过程的考核方式,采取多种形式的考核方法分阶段对学生的知识能力和实践水平进行综合考查和科学评价[7]。教师不再凭一种考试方式评价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而是采用其中几种方式相互组合的形式,如平时作业+课外学术报告+答辩+实验+考试的模式,这些方式可以从不同角度全方位考核学生,对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意义。但这些方式只是优化了课程的过程管理,并不能体现创新创业能力的考核。
另外,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考核,并不是简单地设置一些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并考核来完成的。创新创业能力更多的是在实践项目中体现,至少是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现。而且,让每个学生去参加创新创业项目训练或者竞赛也不现实。因此,创新创业能力不能简单地通过课程考核或者项目考核,同时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离不开专业知识的土壤。
因此,需要基于“双创”模式的人才应用需求,对课程的知识点内容考核要求进行研究,设计合理的考核内容、考核方式和评价标准,在专业课程中考核学生知识点掌握的同时,有效考核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教学改革需要解决的第四个关键问题。建议采用多阶段多形式的考核方式,在考核方式中引入课外知识拓展环节。例如考核可以由4部分组成,平时成绩20%+实验考核10%+期终笔试50%+课外拓展20%。平时成绩和实验考核与课程每个章节知识点紧密结合,及时考核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以及实践动手能力;期终笔试考核学生的综合知识运用能力;课外拓展环节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创新性地提出一些解决方案,考核学生的创新能力。
3 结语
本文为高等学校理工类专业设计了一个课程开放式教学模式改革的框架,用来解决双创背景下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之间存在的问题,并从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研究、课程创新创业资源的挖掘、开放式教学过程设计和创新创业能力考核方式4个方面给出了教学改革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及相应的参考解决方案。这些研究结论对于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深化改革和开放式精品示范课堂建设,具有良好的参考意义。下一步的工作将以一门具体的课程为例,探讨改革研究的具体实施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