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实境迁移学习的计算机人才能力培养实践

2018-09-17葛敬军张宝昌胡珊珊

计算机教育 2018年9期
关键词:实境驱动情境

葛敬军,张宝昌,胡珊珊,厉 群

(1.济宁医学院 医学信息工程学院,山东 日照 276825;2.济宁医学院 健康大数据研究中心,山东 日照 276825;3.济宁医学院 信息技术中心,山东 日照 276825)

0 引言

近年来,每年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都在10万人以上,但从用人单位反馈的情况看,很多岗位招不到合适人才,存在着企业“招聘难”与毕业生“就业难”两种现状并存的现象,这也突显了目前高校与企业的人才结构性矛盾[1]。传统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存在不少问题,如不对称的培养目标、主线不够清晰、难以适应不同教育条件和教育对象;教学不能分层,往往造成优秀生“吃不饱”、困难生“跟不上”的尴尬局面;高校与企业缺少衔接,没有真实的项目情境,学生毕业后很难融入实际项目开发[2];课程体系僵化,教学内容、教学设计等缺少连贯性,所掌握的知识呈碎片化,很难做到融会贯通;教师缺乏理论转换实践的能力,很难促进知识迁移和应用,也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3]。导致高校与企业对计算机人才培养认知差异的因素有很多。概括来讲,限制计算机人才培养的关键是高校培养模式与实际企业需求相矛盾。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涉及多个层面,是一项系统工程,目前已有不少高校在探索和实践计算机人才培养新模式。

1 实境迁移学习

人类的认知习惯总是不断地将新的学习融入已经熟知的学习中。心理学家勒温提出,人的学习行为受行为主体和环境双重影响[4]。人类在认知、积累知识和获得能力时,向来都是通过已有的认知、能力来构建或获取新的认知和能力的。人的学习离不开它产生的情境,并且受到情境中各种特征的影响[5]。因此,所学的知识也是情境化的,而在特定情境中获得的知识比书本知识更有用。任何在缺少情境的条件下学习获得的知识是呆滞的,学生只是知道了这些知识,却不会用。实境迁移学习与知识、实践的转化关系如图1所示。

从图1可以看出,实境迁移学习是学生主动利用经验和知识参与实践,与他人、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情境,即知识成为可循之脉络,循着这个脉络可以改善学习效果[6]。学习不仅是为了获得事实性知识,还要将学习置于知识产生的特定物理或社会情境之中。知识和能力被视为个人、社会或物理情境之间联系的属性以及互动的产物[7]。实境迁移学习是通过实践与反思相结合来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学习方式,其已成为一种能提供有利于学习并促进知识向能力转化的重要途径。通过参加精心设计的情境,可将陌生情境下的学习快速代入熟知情境中学习,或通过分解、映射,将未知域迁移到已知域,通过已知表达未知,实现“做中学”与“反思中学”,将已学知识应用到新的情境[8]。

图1 实境迁移学习与知识、实践的转化关系

就计算机学习而言,知识总是伴随着应用,知识被应用得越多,就越多样化,对知识的理解就变得越深刻,就能灵活应用知识,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习惯按照教材安排教与学,上课介绍知识点和操作方法,课后让学生动手上机实践。这种方式过于强调书本的理论知识,缺乏适应的应用情境,导致学生越学越被动。学生虽然掌握了知识点,但是遇到具体问题就束手无策,不能将所学到的知识迁移到应用[9]。很多已经走上工作岗位的毕业生都有这样的感受:当年没有认识到专业知识在现实中的作用,如今在工作中遇到,对当年的学习有了质的感悟。要让这种感悟提前来到,就需要为学生创设实境,在情境中完成学习任务。

2 项目驱动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对比

项目驱动教学法[10]是由Breen、Krahake等人提出的一种新型教学理念。该方法以学生为中心,令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帮助者。教师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采取演示或讲解方式,从学生模仿教师的演练过程,到教师引导学生独自完成任务,分步迭代训练。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够提高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也养成自主学习习惯。相比之下,传统教学方式不讲某个技术为什么要这样使用,教师教了很多知识点,但不讲在具体的实际工作中都是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使用,为解决什么问题等。学生无法在课堂上进行有效思考,无法将理论与实践应用相结合,许多学生在课程结束之后,依然是不会需求分析、开发流程,只会一些框架和一些零散的小例子,不能形成系统学习,做不到得心应手和游刃有余。

项目驱动教学法是建立在学生有高水平的认知能力和自我控制意识[11]上的。对基础薄弱的学生来说,认知能力差,使用项目驱动法反而是不合理的,因此要结合实境迁移学习才能更好地发挥项目驱动教学法的优势,可将实境迁移学习运用于其他类似系统或案例开发中,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迁移。项目驱动教学法便于教学设计和实施,可以解决传统教学遇到的瓶颈。项目驱动要保证分解的任务与课程总目标方向一致,内容上下贯通。项目任务的选取要具有典型性和通用性,任务太难容易让学生产生挫败感,任务太容易难以激发学生兴趣。

3 实境迁移学习与项目融合的教学设计

3.1 职业导向的精准教学体系

目前国内大多数的本科院校都在转型期,本文以济宁医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试点为例。济宁医学院计算机专业自2013年开始校企合作办学,让用人企业参与人才培养过程。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上,以“够用、适用、会用”为原则,按“职业岗位”设置专业课程,按“职业要求”组织教学,按“学生意愿和学习水平”设置班级,按目标、方向、课程、能力等不同维度确立精准的教学体系(如图2所示)。将实境学习和项目融合贯穿到大学4年的学习中,具体分为“121”4个学习阶梯,即1年的基础学习、2年的专业学习、1年的顶岗实习,在每个阶梯内学生要完成专业基础教育以及实境迁移学习内容。按不同的学生群体,兼顾学生个性差异,将各类培养方案落实到具体的教学任务中,设置不同教学内容、考核方式,以实现因材施教的目的。

3.2 基于项目驱动的多元化课程设置

在课程设置上,综合对学生的了解、对用人企业需求的研究和来自学界专家的建议,对课程进行梳理、分类和划分,以技能为主线构建课程群,如图3所示。

图2 职业导向的精准教学体系

图3 基于项目驱动的多元化课程设置

以培养方案为“纲”,以课程为“目”,以技能为“线”,以项目任务为“点”,形成纵向分层、横向分类的多元化课程体系,使学生的学习目标直接对应从事IT职业应具备的专项能力,精心设计教学目标、课程目标、能力目标。针对不同学生群体,根据实际情况将各类目标进行分解,形成一个个微目标。教师应该对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与抽象概括能力做到心中有数,令任何时候的微目标不宜过大,更应该是“努一努力,踮一踮脚”就能够实现的目标。这些微目标再结合实境教学,实现与实践环节打通,项目要贴近熟悉的生活场景,可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寻找合适的教学项目,如大学生创业网站、在线超市网站等。

3.3 实境迁移项目化学习

实境项目化课程教学进一步细化教学目标,按专项技能梳理和划分课程知识点,将企业的实际项目引入课堂,落实到具体课程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实境项目中学习知识、技能,变抽象为直观,变深奥为通俗,实现从课程知识到项目情境的迁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扮演应有的角色,对课程有宏观了解,对知识领悟透彻,既掌握主流技术、框架、项目迭代,又改变学习习惯。

以Java课程体系为例,设计实境项目化教学活动:在实境迁移与项目驱动融合的理念指导下,以问题为导向,自顶向下逐层细化课程目标,将分散在各课程中的知识点重新组织成Java课程教学大纲。

首先,按工程项目思想对Java课程体系进行梳理和归类,可同时梳理出9类问题,如编程基础、搭建开发环境、面向对象思想、Web前端、Java Web技术、框架、扩展编程等,这9类问题包括Java概念、技术和框架。

问题梳理以后,学习导向模块将学习Java课程的大体轮廓显示出来,如图4所示。教师根据每个问题模块所涉及的知识点,按照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分解到任务中,基于每个任务设置实际项目情境,在工期、时间节点、进度、开发要求上等都有要求,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使用哪些技术,当前进度所需要用到的相关技术,这些技术是为解决什么问题而存在或产生的。课程整体就是一个总目标,可分解成若干项目,项目再分解成一项项任务,再把一项项任务分配到每个人,在脑海中组成一条开发路线,按照真实的开发节奏和过程进行讲解,同时在课程中穿插讲解数据结构、设计模式、OOP思想、算法等知识点。按整个流程走下来,从零开始写,随着项目进度的不断推进,学生既可以掌握开发流程、需求分析,又能够提升操作技能、理解项目业务逻辑,学到实用技术。

图4 Java课程体系学习导向模块

将任务分解成相对独立的工作,环环相扣、前后衔接,每个工作均详细介绍相关知识、内容和操作步骤,每项工作又可看做从事该职业应具备的能力;然后以项目为载体,完成知识向技能培养的解构;再根据履行每项职责的需要,确定在每条技能线上活动所需的知识和技能,获取专业知识和技能。

Java课程实境迁移项目化学习如图5所示。借鉴国外大学课程的教学方法,以项目驱动创设课堂情境,形成微视频、微课件、微练习、微教案等资源,以“学—引—练—评—思” 进行迭代教学。理论课采取小组课堂教学,实践课是以团队方式完成所有项目任务。安排示范小组参与企业的实际项目,与企业并行完成项目,定期在课堂上报告进展,将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代码测试中常见错误、网站开发新技术等与同学分享交流,让其他同学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体会真实研发过程。在项目情境的引导下,学生每完成一个项目就向总目标靠近一点,体会到每一步成功带来的喜悦。在实境迁移学习中,教师是学习的引导者,作用是激发学生兴趣,帮助学生分析任务,引导学生寻找解决任务的关键技术。学生是参与者、行动者,他们接触相应的实际工程,实现不同工程实践实境迁移,解决在教材上只看到理论知识本身却不能看到其形成过程的问题。搭建项目驱动 情境教学,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相应等级的任务。

4 教学成果

图5 Java课程实境迁移项目化学习

经过5年的努力探索,医学信息工程学院实施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积极开展实境迁移与项目驱动融合式教学,将慕课、微课、翻转课堂和混合式教学模式积极引入传统课堂教学,先后与美国惠普公司、青岛英谷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共建软件开发与软件测试、软件外包、物联网工程、云计算与大数据专业。这促使培养内容更具实用性,知识体系更能紧随社会发展潮流,学生培养质量逐年提高,学生就业率不断提高。截至2017年12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2017届本科毕业生共计166人,已就业162人,就业率97.5%;在各级医院、IT公司、事业单位等从事本专业相关工作毕业生123人,专业对口人数共计153人,专业对口率92%。从对2015届毕业生的调查反馈情况看,参加工作的160名学生中,基本都在各级医院、IT企业等从事专业技术类工作,月薪在3000~5000元的占70%以上,实现了“体面就业”的目标。用人单位反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生专业素质强、工作作风好、态度认真、团队协作意识突出。

医学信息工程学院在本科教学环节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及动手实践能力,以赛代练,鼓励和支持学生参加全国和省级各类比赛,并在比赛中取得了丰硕成果。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周楷雯学生团队获首届“山东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在“齐鲁软件大赛”“ACM大赛”等各类比赛中也取得骄人成绩。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累计申请发明专利10项,发表论文7篇。

事实证明,实境迁移与项目驱动融合教学实现宏观教学理念和项目实践结合,能全面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提高学生的自主获取知识和工程实践能力,使其具备终身学习的品质。

5 结语

实境迁移学习与项目驱动融合教学模式是对传统教学的革新,通过明晰人才培养主线,实现纵向分层、横向分类的个性化人才培养,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学生积极参与。该模式能提高学生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解决问题及适应社会的能力,为学生将来更好地就业奠定基础。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将不断完善实境迁移学习和项目驱动课程教学模式,使教学内容和技术更贴近企业的实际需求,使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更加系统化,做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探寻多种方式解决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问题。

猜你喜欢

实境驱动情境
数据驱动世界。你得懂它 精读
基于模糊PI控制的驱动防滑仿真系统分析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屈宏斌:未来五年,双轮驱动,砥砺前行
“实境课堂”为青少年点亮前行之光——泰兴市少先队实施红色基因工程
情境新颖的概率问题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感悟三角形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