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给数学课堂教学的机遇
2018-09-16张吉洲
张吉洲
摘要:新课改让教师遇到很多难题,但更多地是看到,新课改给课堂教学带来的勃勃生机,在具体的教学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我们将采取哪些相应的教学策略呢?
关键词:新课改;数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4-0095
一、新课标指导下小学数学教学的新变化
新课改已经融入到学校的各个角落。在实施过程中,教师遇到很多难题,但更多地是看到新课改给课堂教学带来的新变化。
新课程实施后,学校的教学工作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教师的教材观、学生观、教学观正在悄然发生变化;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正在逐渐变化;教师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的主体性得以发挥;教师评价方式多元化;促进了教师专业化成长。
二、小学数学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
1. 教师难以适应新课改
参与实施新课程的学校和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意义、目标和改革的方法的理解和行动表现得很不平衡,特别是一些偏远学校的教师的素质以及素养与新课标的新教学理念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主要是课堂教学中存在“穿新鞋,走旧路”的现象。在实践中发现,一些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没有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有的小组合作学习纯粹是为合作而合作,只考虑合作的形式而未能考虑合作的时机。致使课堂教学效率低下。
2. 学生学习评价缺少个性化
新课程提倡激励性评价,因此在课堂上,经常听到的是“啪,啪,啪,表扬他!”“嘿,嘿,你真棒!”的表扬声。如果这些学生确实提出了有创意的问题(从学生的角度),或者有明显进步,这样的表扬是适当的。但有些学生仅仅是回答了一个简单的问题,或者重复别人的发言,那么这样的表扬就有违发展性评价的初衷了。
3. 课堂教学方式较陈旧
在数学学习中,有的教师,直接将一个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漫无边际的思考,学生没有目标,讨论研究很长时间,却得不出什么结论,致使不少学生将数学学习与游戏等同起来,这样的教学无疑是打着课改的幌子,走的是过去“放羊式”的教学路子。而与之相反的是,不少教师由于担心学生思考不出结果,马上进行指导,看似启发学生思考,实则是将生动活泼的探索过程变成了变相的灌输,学生成了教师手中的木偶,新课改只是给“教案剧”增加了一个美丽的外包装。
三、新课标下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果的策略
1. 更新观念,改变教法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所以要探讨如何进行有效的学习方法指导,首先必须从教师的“教”开始。
(1)备课:既备教材又备学生。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备教的方法很多,备学生的学习方法少。对学生的学考虑不够。教师的备课要解决学生如何学,要根据不同的内容确定不同的学习目标;教师要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指导如何进行预习、听课、记笔记、做复习、做作业等;要考虑如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推理能力及总结归纳能力。
(2)上课:变“走教案”为生成性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极具变化发展的动态生成过程,其间必然有许多非预期的因素,即便教师对学情考虑再充分,也有“无法预知”的场景发生,尤其当师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都充分发挥时,实际的教育过程远远要比预定的、计划中的过程生动、活泼、丰富得多。
2. 活跃思维,改变学法
科学的学习方法,能提高学习效率,能使学生的智慧得到充分发挥,能把知识转化为能力,而拙劣的学习方法(如死记硬背)学习效率低,学生的智慧得不到发挥。所以,如果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那教学也就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避免机械性学习,实现有意义的学习。现代教学论强调要实现有意义学习,强调理解对知识保持与运用,学习目的不是为了记忆,而是为了应用。
(2)要鼓励学生多说。首先,教师要鼓励、引导学生在感性理解的基础上,把理解数学概念或通过数量关系,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用语言表达出来。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特点鼓励学生发表见解,并有顺序地讲述自己的思维过程,并让尽量多的学生能有讲的机会,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说的结果,也要重视学生说的质量,这样坚持下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克服思维定势的影响,培养求异精神和发散思维能力。“定势”的作用有积极和消极两种表现,教师应该利用“定势”的积极性作用,克服“定势”的消极性影响。
3. 教学互动,学生自主学习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教学是使师生互教互学,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的过程。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而不是长官,不是警察,也不是裁判员。教师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望。
4. 充分利用传统教学方式并结合新的有效手段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类社会进入了信息时代,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是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多媒体技术可以使图、文、声、像融为一体,创造出更生动的情境。使教与学的活動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这给传统的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深得教师的重视。
四、结语
教学作为一种有目的的认知活动。无论课程改革到哪一步,“有效的课堂”是教师永恒的追求。教师要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下,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参考文献:
[1] 朱桂莲.小学数学创新能力培养浅探[J].考试周刊,2013(68).
[2] 吴素芳.演示法——论小学数学教学方法[J].科技资讯,2009(34).
(作者单位:江西省龙南县里仁镇中心小学 34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