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再论杜甫“集大成”说
——杜甫诗歌体裁之“兼长并美”

2018-09-16张子清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丝路艺术 2018年5期
关键词:论诗五言诗体

张子清(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集大成”一语源自《孟子·万章下》,孟子曰:“伯夷,圣之清者也;伊尹,圣之任者也;柳下惠,圣之和者也;孔子,圣之时者也。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这是孟子评价孔子的用语。意谓孔子兼百家之长,是智者、圣者,故谓之“集大成”。而“集大成”后来也被用到杜甫身上。陈师道《后山诗话》:“苏子瞻云:‘子美之诗,退之之文,鲁公之书,皆集大成者也。’”[1](P304)陈师道的此番话,乃源自苏轼作于元丰八年(1085)的《书吴道子画后》曰:“智者创物,能者述焉,非一人而成也。君子之于学,百工之于技,自三代历汉至唐而备矣。故诗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韩退之,书至于颜鲁公,画至于吴道子,而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毕矣”[2](P2210)苏轼从事物发展的角度来说明杜甫在诗歌方面的成就,将杜甫纳为诗歌发展史上第一人。

后叶嘉莹先生在《杜甫<秋兴八首>集说》一书中提到:“如果站在客观的观点来评量,想要从这种种缤纷与歧异的风格中,推选出一位足以称为集大成的代表作者,则除杜甫而外,实无足以当之者。”[3](P1)叶嘉莹先生站在主客观的角度,将杜甫与其他具有代表性的诗人做了一个比对,把杜甫在诗歌史上的这种“集大成”的时代性明确提了出来。

一、诗体与以体裁论诗

诗体,即诗歌的文体。“诗体为中国诗歌发展史上自然形成的范式”,[4](P140)“诗歌的发展与时代有着密切的关系,随着时代的迁移,诗风也在不断地变化,在一定的时段当中,往往会形成阶段性的特点,这就是诗体”。[4](P145)因此可以说,诗体是时代阶段性的产物,是与时代密切相关的。严羽《沧浪诗话》“诗体”开篇提到诗歌发展的阶段性:“风雅颂既亡,一变而为离骚,再变而为西汉五言,三变而为歌行杂体,四变而为沈宋律诗。”接着提出重要的诗体观点“以时而论”和“以人而论”,先后列举汉魏以来诗歌时代之体16类(建安体至江西宗派体),诗人之体36类(苏李体至诚斋体)。后又对诗歌体裁作了一个划分,“第一层以语言形式分,如四言、五言、歌行杂体、近体律诗;第二层按不同时代呈现不同时代风格与气象分,如建安体、齐梁体、盛唐体、……等;第三层按不同诗人不同的个体风格分,如陶渊明体、少陵体、太白体、山谷体……等等;第四层含齐梁之宫体,晚唐五代至宋初之香奁体、西昆体等等(第五、六层涉及句、篇、韵、名等枝节问题)。”[5]所以“诗体”和“以体裁论诗”应为“包含”的关系,即“诗体”中包含“以体裁论诗”。

唐诗的体裁,元稹《叙诗寄乐天书》称:“适值河东李明府景俭在江陵时,僻好仆诗章,谓为能解,欲得尽取观览,仆因撰成卷轴。其中有旨意可观,而词近古往者,为古讽。意亦可观,而流在乐府者,为乐讽。词虽近古,而止於吟写性情者,为古体。词实乐流,而止於模象物色者,为新题乐府。声势沿顺属对稳切者,为律诗,仍以七言、五言为两体。其中有稍存寄兴、与讽为流者,为律讽。”[6](P352——353)这是唐人对于诗歌体裁的认识。今人钱志熙对于唐诗体裁也有其独到的认识:“体裁并不像人们通常理解的那样,只是纯粹的用来作为表现形式和承载艺术内容的工具。工具是独立于它所作用的对象的, 体裁却并非独立于作品, 它存在于作品内部。人们只能用一种抽象的方法将其与作品分开, 如我们可以用符号的形式指出近体诗的体裁形式,也可用语言指出其格律上的规定。但是从来也不会看到一种离开了具体的作品而单独存在的体裁。”[7](P49——55)以体裁论诗,作为诗体的一部分,在我们论述“诗体”这一概念时,是不可或缺的。以下我们所说的诗体,专指“以体裁论诗”。

二、杜甫诗体之“兼长并美”

叶嘉莹先生在《杜甫<秋兴八首>集说代序》一文指出:“王、孟之五言,高、岑之七古,太白之乐府,龙標之绝句,遂尔纷呈兢美,盛极一时了。然而可惜的是,这些位作者,亦如孟子之论夷、齐、伊尹与柳下惠,虽然都能各得圣之一体,却不免各有所偏,而缺乏兼容并包的一份集大成的容量。他们只是合起来可以表现一个集大成之时代,而却不能单独地以个人而集一个时代之大成,以王、孟之高雅而短于七言,以高、岑之健爽而不擅近体,龙標虽长于七绝,而他体则未能称是,即是号称诗仙的大诗人李太白,其歌行长篇虽有‘想落天外,局自变生’之秒,而却因为心中先存有了一份‘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的成见,贵古贱今,对于‘铺陈终始,排比声韵’的作品,便尔非其所长了,所以虽然有着超尘绝世的仙才,然而终未成为一位集大成的圣者。看到这些人的互有长短,于是乎我们就越发感到杜甫兼长并美之集大成的容量之难能可贵了。”[3](P4)杜甫对与诗体的贡献,当之无愧“集大成”之桂冠,兼众体之长,而对其有所创新、发展,有“子美集开诗世界”之功效。

“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吾师”(《戏为六绝句》其六)正是因为杜甫认识到诗体的重要性,所以才有了其于诗歌体裁之“集大成”。他对诗体的贡献在于其兼众家之长,继承并发展了诗歌体裁,为后世提供学习的典范。元稹更具体的论述了杜诗的“全美”:“好古者遗近,务华者去实;效齐梁则不逮于魏晋,工乐府则力屈于五言;律切则骨格不存,闲暇则纤秾莫备。至于子美,盖所谓上薄风骚、下该沈宋、古傍苏李、气夺曹刘;掩颜谢之孤高、杂徐庾之流丽,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矣。使仲尼考锻其旨要,尚不知贵,其多乎哉!苟以为能所不能,无可不可,则诗人以来,未有如子美者。”[7](P601)皮日休称:“纵为三十车,一字不可捐。既作风雅主,遂司歌咏权。”[8](P133)贯休称:“造化拾无遗,唯应杜甫诗。”[9](P454)“就诗歌之体式风格方面而言,无论古今长短各种诗歌的体式风格,他都能深入撷取尽得其长,而且不为一体所限,更能融会连用,开创变化,千汇万状,而无所不工。我们看他《戏为六绝句》之论诗,以及与当时诸大诗人,如李白、高适、岑参、王维、孟浩然等,酬赠怀念的诗篇中的论诗的话,都可看到杜甫採择与欣赏的方面之广;而自其《饮中八仙歌》、《醉时歌》、《曲江三章》、《同谷七歌》等作中,则可看到他对各种诗体连用变化之神奇工秒;又如其《赴奉先县詠怀》、《北征》及‘三吏’、‘三别’等五古之作中,则可看到杜甫自汉魏五言古诗变化而出的一种新面貌。”[3](P4——5)

总之,杜甫对于诗歌体裁的贡献是不言而喻的。他在诗歌史上的“集大成”称誉是当之无愧的。仅就诗歌体裁的贡献,他便集古今之大成,领后世之先锋。如若从全面的角度来看,杜甫之“集大成”说,便可如那江河之水,奔流不息,滔滔不绝。岂一家之言而尽之!

猜你喜欢

论诗五言诗体
有志无书五言联
元好问“诚”与“雅”的论诗主张
论贾雨村《口占五言一律》的诗语叙事
关于当前诗体创新的若干断想
探析《论诗》与《人间词话》中的诗歌批评观
刘半农翻译中的陌生化翻译策略
论诗四绝
试谈诗体分类被忽视的新体诗
“兼剂”与“正变”——明人论诗体互动
五言 望潼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