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古汉语中第三人称代词用法浅析
——以《古文观止》卷五·汉文《史记》篇目为例

2018-09-16戚悦西南财经大学经贸外语学院四川成都611130

丝路艺术 2018年5期
关键词:代指译作古汉语

戚悦 (西南财经大学经贸外语学院,四川 成都 611130)

一、引言

在分析古代汉语的第三人称代词用法前,首先需要梳理和说明一下第三人称代词。我们一般认为,表示说话人、听话人之外的第三者的,即可认为是第三人称。第三人称代词主要指代上文已经提到需要复指(回指),或是对话双方有默契的共同所指的名词结构。这个第三人称可以是人,可以是物,也可以是抽象概念。

以英语作为参照,第三人称代词分为主格和宾格,名词性物主代词和形容词性物主代词,用英语举例说明是因为英语中这种第三人称代词的区分对现代汉语造成了较大影响。五四运动后,随着西学东渐英文著作的引入和白话文运动的兴起,白话文作家们参照英文的he, she, it使汉语中的第三人称有了性别和物指,诞生了“他、她、它”这个如今我们十分熟悉的第三人称代词系统。

二、中国古代第三人称代词

古汉语中的第三人称代词使用远不如现代汉语简便,尤其在上古汉语有无第三人称代词学界尚存较大争议。王力先生认为,上古汉语第三人称代词有“其”“之”“厥”等,张斌、胡裕树认为上古汉语第三人称代词有“彼”“夫”“其”“之”等。吕叔湘、郭锡良则认为上古汉语中没有真正的第三人称代词,郭锡良认为先秦汉语中的“之”“其”等字虽有第三人称代词功用,但未彻底完成从指示代词到第三人称代词的转变。吕叔湘先生说:“就古代汉语而论,第三身代词跟指示代词的关系异常紧密,应该合并成一类。”

笔者选取了中古汉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西汉司马迁所著《史记》作为语料。在《古文观止》中收录的《史记》篇目中,起到第三人称代词作用的主要有“其”“之”“彼”这三个词语。经过认真研读,更倾向于吕叔湘老师的观点,古汉语中第三人称代词由指示代词而来,与指示代词有着极强的关联性,甚至在一些语料中很难将它们区分开来。

三、中古汉语第三人称代词的句法功能及解释

(一)其

很多专家学者认为“其”在古代汉语中最主要的句法功能是作定语,但是通过分析语料,我认为“其”字在中古汉语的语法使用中已经出现了主语的用法。

1.“其”作定语时,多与名词或名词短语组成【其+名词】结构,充当句子的主语或宾语。例如:

太史公曰:学者多称五帝,尚矣。然《尚书》独载尧以来,而百家言黄帝,其文不雅驯,荐绅先生难言之。(《史记·五帝本纪》)

此句中“其”翻译为“他们的”,代指诸子百家的,与后面的名词“文”构成组合作为“其文不雅驯”这一句话的主语。

封爵之誓曰:“使河如带,泰山若厉,国以永宁,爰及苗裔。”始未尝不欲固其根本,而职业稍陵夷衰微也。(《史记·高祖功臣侯年表》)

此句中的“其”依然翻译为“他们的”,代指封国,“固其根本”构成【动词+其+名词】结构,【其+名词】作动词的宾语。

2.前面笔者曾提到,中古汉语中第三人称代词和指示代词仍然有较为紧密的联系,这里“其”单独作为主语使用时便体现了这一点。例如:

太史公曰:余登箕山,其上盖有许由冢云。(《史记·伯夷列传》)

此句中“其”字可以作指示代词理解,译作“这”,同样也可作为第三人称代词理解,译作“它”,代指箕山,按照现代汉语的语言逻辑,笔者认为作为第三人称代词理解更为适当。

汤、武之王,乃由契、后稷,修仁行义十余世,不期而会孟津八百诸侯,尤以为未可;其后乃放弑。(《史记·秦楚之际月表》)

此句中的“其” 可以作指示代词理解,译作“这”,同样也可作为第三人称代词理解,代指前面所述的这件事。从这些例子中可以看出,“其”还没有从指示代词完全过渡到第三人称代词。

(之)

“之”在古汉语的第三人称代词中是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用法相较“其”也更为成熟,一般可以用于动词的宾语或是介词的宾语,但是在《古文观止》所收录的《史记》篇目中并未见到“之”作为介词宾语的用法,作为动词宾语的用法如下:

甚哉,妃匹之爱,君不能得之于臣,父不能得之于子,况卑下呼!(《史记·外戚世家》)

此句中“之”同样可以作两解,一作指示代词理解,译作“这”,一作第三人称代词理解,译作“它”,代指夫妻之间的爱,这里的第三人称代指的就完全是一种抽象的概念了。两解均能解释的通。

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史记·孔子世家》)

此句中“之”译作“他”,代指孔子,在句子中独立充当宾语成分,已经是非常成熟的第三人称代词。

(三)彼

笔者所分析的语料中,“彼”字的出现频率极低,一共只有三次,其中有两次与第三人称代词相关。“彼”作为第三人称代词的用法较为简单,主要用作主语,偶有用作宾语或定语的例子。

1.“彼”字第三人称代词用法和指示代词用法的相关性,例如:

由是观之,在彼不在此。(《史记·酷吏列传》)

此句中,非常明显“彼”和“此”是一对词性一致意思相反的搭配,既然“此”是明确的指示代词,这里的“彼”只能按照指示代词来理解,却有一定第三人称代词的意味在里面。

2.“彼”和“其”可以连用作第三人称代词,在句子中充当定语成分,例如:

及见贾生吊之,又怪屈原以彼其材,游诸侯,何国不容,而自令若是!(《史记·屈原列传》)

此句中“彼其”连用作第三人称代词,译作“他”,代指屈原。可见中古汉语中第三人称代词之间也有一定关联性。

四、总结

虽然在中古汉语中,第三人称代词仍然处于从指示代词向第三人称代词发展的过渡期,“其”“之”“彼”这些原本的指示代词已经起到了第三人称代词的作用,同时保有指示代词的功能,已经形成了一个尚在发展中的第三人称代词体系。

猜你喜欢

代指译作古汉语
古汉语疑问句末“为”字补证
what用法大搜索
新语
器官妙喻
新语
关于译介中国当代文学作品创新问题的思考
中原官话中“俺”的特殊语义分布及代指用法
上古汉语“施”字音义考
谈谈古汉语的翻译
古汉语中表反问的一组能愿动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