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静 坐 听 雨
——电影《无问西东》观后感

2018-09-16李丹晨昆明市第八中学高二特色云南昆明650222

丝路艺术 2018年5期
关键词:栋梁西南联大学子

李丹晨(昆明市第八中学高二特色(2)班,云南 昆明 650222)

四个不同的人生,串联起中华民族风雨飘摇的一段宏大历史。

但这不是我想讲述的。想来奇怪,两个多小时的漫长时光中,无视震撼人心的镜头,无数令人痛彻心扉的故事令我热泪盈眶。但提笔时,浮现眼前的只是一个一晃而过的镜头:

西南之隅恰逢大雨不止,雨点敲打在联大简陋的校舍的铁皮顶上,嘈嘈切切正如散珠落玉盘。镜头略过泥巴和起的土墙,教室内原本正襟危坐的学子嘈杂而焦躁起来,交头接耳询问教授被暴雨湮没的讲课声。身着青灰色长衫的教授重复讲述着,反复解释着,却显得徒然。于是他回身在黑板正中挥笔写下“静坐听雨”四个大字,然后安然坐在讲台前,任凭陋室雨漏长衫之上,任凭窗外暴雨倾泻,任凭这无法抓住的时光点点滴滴缓缓流逝,一如任凭这乱世炮火连绵举国动荡。教室中一篇寂静,学生正襟危坐若有所思,唯有雨声轰轰然入耳。

泪水划出眼眶。不是为生死悲伤,不是为艰苦心酸,不是为危难焦灼,更不是为爱慨叹,这泪水仅仅是为中华名校的悠悠气魄而动容。

这静坐听雨的从容令人叹服。

西南联大在战火中举步维艰的日子里,为上万渴望充实自己报效祖国的青年提供了一片沃土。国之栋梁汇聚于此,以书教人,以德育人,以凛然正气在战乱中给人以安抚的力量。燕园百年华夏文化的沉淀,清华园数年踏实稳健的作风,南开巍巍浑厚的磅礴气魄,以无数为人师表之人为载体,将中华血脉播洒、传承。

正如镜头中泥泞的土地里走过的穿着白色旗袍的女学生明媚清新一样,在飘摇动荡的乱世中,联大也一样的出淤泥而不染。“北平之大容不下一个安静的课桌。”不,不是的。学子心中的仇恨早已播下种子,力挽狂澜的澎湃热血始终难凉。他们提笔挥毫,洋洋洒洒写下家仇国恨,写下报国理想。他们弃笔从戎,用一介书生之力顽抗列强进犯。

与冲动的学子不同,教师们则更显稳重。他们在战火纷飞中踏着稳健的步伐,坚定不移地追随这心中的信仰,竭尽全力尽到为人师表的责任。写下静坐听雨的国文老师,他的从容是联大精神的特写。在一次次跑警报中不忘拎走鸽笼的地理教师,身体力行地书写着博爱之心。泰戈尔身旁伫立的诗人徐志摩,眼镜片后的眼中充盈着坚定与沉着。桌案后的校长梅贻琦,和缓温煦的劝 告声中洋溢着长辈的慈爱。泥墙下执杖授课的老教师,从战争伊始蓄起的胡须中,又蕴含着多少微薄而又伟大的决心呢。

他们是当代的豪杰于栋梁,在他们的羽翼下,一批批学子茁壮成长着,联大精神代代传承着。

在这远离硝烟与战火的一隅,奇迹终破茧而出。

戏里戏外,或许真是远没有故事感人,但联大精神较之“静坐听雨”的从容却毫不逊色。

每一次动荡结束后涌现出的一批伤痕文学中,总在时代的大悲哀中咏叹人性的善意,歌颂生命的韧性。联大精神,作为十九二十世纪大动荡中的精华,自然也不例外。

期盼与离散,成为了那一代赴台学人的生命基调。然而他们的心并没有漂移,它永远坚定地向着母土、向着故乡。他们是中国传统文化最后的游子。张曼菱在拜访多位联大学长后,将敬仰化为文字,留在了《西南联大行思录》首章末尾。而在她笔下,联大在风雨飘摇中的漫漫长路,才刚刚开始。

猜你喜欢

栋梁西南联大学子
纪念西南联大在昆复校(二)
纪念西南联大在昆复校
粉笔
由西南联大想到的
杏林组曲·学子赋
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节选)
丰 碑
——电视连续剧《栋梁》主题曲
栋梁其人
悠悠学子心,浓浓附中情
基于流形学习与隐马尔可夫模型的刀具磨损状况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