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中国城市公共艺术公共性的缺失

2018-09-16徐晓晗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山东济南250353

丝路艺术 2018年5期
关键词:公共性公众艺术

徐晓晗(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山东 济南 250353)

一、城市公共艺术在中国的发展现状

公共艺术的核心是艺术的公共性,它主要指城市生活的公共意识和公共精神要在城市公共艺术从创作、建设到落成中体现,是公众与社会之间的交流、沟通的产物,是开放的和公众认可的艺术品,如建筑、雕塑、壁画、装置艺术、行为艺术、表演艺术、公共设施等。

与西方悠久的公共艺术文化不同,1718世纪的欧洲就开始推广和开展公共艺术的,而它在我国的兴起和发展只有20多年,公众对其的认识就像中国现阶段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在探索和起步阶段。由于中国社会物质文明的进步,精神文明也加快了步伐,公共艺术开始活跃,各地文化广场逐渐建立,繁多的中国丰富的材料资源和传统文化元素也被公共艺术利用起来。其中,比较成功的有上海的《电话亭》、酒泉的《飞天神韵组雕》、合肥鼓型建筑、深圳的《深圳人的一天》等,但是我们从中也可以发现这些优秀的公共艺术都出现在上海、深圳等少部分地区,中国大部分城市公共艺术的发展还是不尽如意的。

二、“中国化”模式对城市公共艺术造成的影响

1、受到中国传统集权思想的影响

中国有长达2000多年的封建统治,在这种封建统治下,社会所有的决策都有当时的朝廷官员乃至皇权所掌控,一切都为统治者服务,公众只能被迫接受,听从安排。自1912年辛亥革命推翻封建统治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再到如今21世纪,虽然我们一直提倡社会民主化,社会民主化程度也在逐渐加深,但是封建统治所留下的集权思想在国人的理念中还是挥之不去,长期以来,公共艺术还一直是为某些特权服务的工具,这其中就包括了政府对城市公共艺术的决策权和话语权。尤其是中小城市,当地政府部门领导会出于个人偏好和审美水平决定一件公共艺术作品,把公共艺术作为显示自己政绩和权利的领域,在没有公众监督和参与的监督下动用社会资金,占用公众享有的公共场所,导致城市公共艺术缺乏规划,缺乏艺术感,缺乏公共性。

2、中国式题材影响着公共艺术在中国的发展

公共艺术的目的是让更多人真正拥有享受艺术的权利,并提高民众的生活品质,提升城市内涵与精神力量。我认为中国的城市公共艺术在近20年来,公共艺术真正的特色和公共性并没有体现出来,它在中国作为城市形象的代表之一,并不是提高民众生活品质的,而是带有一种强制性的,常带有很强的政治色彩的,常受到题材限制。比如,我国现在经济经历了十几二十年的发展,经济实力大幅提升,不少城市有 表现出“进取”“龙跃”等题材的公共艺术作品。这些作品抽象、旋转交织,表现出一种繁荣富强、经济腾飞的寓意,这些作品虽然看起来是非常有意义的,也有一定的时代精神,但是它只是国家政治的一种缩影,是一种浮夸的高大的商品。

3、中国公众的不关心和综合素质不高

中国美院博士,雕塑系主任孙振华说过:“我国是一个公共艺术起步很晚的国家,中国公共艺术的发展最困难的并不是创作人的能力,也不是创作经费,而是全民的公共艺术的参与意识和参与素质不够”。就当前中国公众的民主意识和参与度而言,这句话可为非常中肯。但是笔者认为中国大部分公众普遍有一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病态心理,对公共艺术根本不关心,还有很多人认为艺术是政府和设计师的事,与自己无关,再加上传统封建文化留下的阴影,政府包揽一切,单位负责一切的传统模式,这就造成了公共艺术的公共性有了很大的局限性。

然而在中国,我们在强调公众是否参与,是否符合大众意愿的同时还要关注下公众素质方面和公共艺术保护方面的问题。拿上海《电话亭》来说,这是一个成功的公共艺术作品,它完全贴近了大众生活,但最后的结果是短短几年就被人为破坏,我们不禁要思考一下,是作品不合理吗?是公众没有参与其中吗?是缺乏公共性吗?显然都不是,而是中国公众的综合素质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高。

三、当前中国城市公共艺术提高公共性的几点对策

为了对城市雕塑进行更好地规划和管理,确保公众艺术的公共性和公众的参与,艺术家和政府应该对相关空间内经常活动人群进行社会调研和考察,了解公众的需求,走群众路线的方法,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结合当前中国的现状,要提升城市公共艺术的公共性,我认为需要以下几个对策去解决。

1、加强城市公共艺术的制度建设

许多发达国家的城市公共艺术之所以成功,就是因为它们有一套完善的属于公众的公共艺术建设的决策机制。在中国,应该也要出台相应的规章制度,艺术的公共性在于艺术的社会性和民主性,它需要一套健全完善的制度来规范和保障,使城市公共艺术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同时还能规范公众在公共艺术中的权利与义务,避免城市公共艺术在建设中出现混乱状态和为特权服务的存在。在国内,我们应该学习一个成功的案例,例如《深圳人的一天》,它的落成改变了由政府来决策的模式,真正的把权利交给了普通公众,真正成为城市公共艺术的主人。

2、专门成立针对城市公共艺术的管理部门

在1982年美国通过了“百分比艺术法令”,并于1983年成立了纽约市政府文化局百分比艺术计划室,使城市公共艺术的提议、选择、设计、建设都有了一整套完善的流程。我国现在公共艺术也在一个大力发展的时期,应该学习和借鉴一下从而建立一个专门针对的城市公共艺术的管理部门,加强对城市公共艺术的建设与管理,建立一个属于公共艺术的交流平台,公众意见、设计师建议和政府的想法都可以发布到这个平台,由城市公共艺术管理部门组织各方探讨,可以起到桥梁和纽带的作用。

3、加强艺术教育和监督力度,提高公众的综合素质

城市公共艺术是由每一个大众参与到其中,全民交流的艺术形式。但只有这种热情是不够的,毕竟公共艺术是一种艺术,这也就要求了公众必须要具备基础审美能力和艺术基础,所以应该大力加强全民的艺术教育,让公众从小接触艺术,培养基本的艺术感觉。针对公共艺术破坏的现象,我们还要加强素质教育,对于公共艺术和公共设施要进行保护,而不能破坏,不能占为己有。同时,设立的公共艺术管理部门也要发挥管理职责,监督某些人的不文明行为,防止公共艺术的破坏和丢失。当然,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可能做到立竿见影,需要学校、政府、社会各组织做大量工作。

四、结论

应该说,在当下的中国社会中,城市公共艺术正进入更为广阔的开放空间,公共艺术的公共性问题不断地提到一个更具现实性、更具反思力量的程度,首先最有必要的就是建立一套合理的公共艺术制度。同时公共艺术最重要的不再是艺术本身,而是要使艺术能够真正的促进公众与社会的广泛交流和公众文化艺术素质的普遍提升,使公众感受到亲和力,反映人的生活态度。最后公众也要抛弃传统观念,积极参与到城市公共艺术的创作中,政府也要摒弃包揽一切的办事模式,毕竟城市公共艺术不是一个人的事,而是艺术家、政府、公众共同合作的结果。

猜你喜欢

公共性公众艺术
虚拟公共空间中的乡土公共性重建
间隙、公共性与能主之人:楠园小记
公众号3月热榜
公众号9月热榜
公众号8月热榜
公众号5月热榜
中国社会组织公共性研究述评
纸的艺术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