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与国家的历史缘起及战略思考

2018-09-16秦瑞艺李泽火箭军工程大学陕西西安710025

丝路艺术 2018年5期
关键词:民族国家传统

秦瑞艺 李泽(火箭军工程大学,陕西 西安 710025)

一、文化与国家的历史缘起

文化能够对一个人的精神境界、心性、产生影响,文化在人的心中形成的价值观、人生观也将指导他为人处事。每个个体都有自己对文化的认知,当部分个体对文化产生共同认知时它们就会互相吸引组成群体。文化就是群体里面一群什么人,用什么方式,什么样的思想做什么事情,决定民族文化的特质。民族文化是民族存亡之根。它是此一民族区别于彼一民族的根本标志。在云南街头可以轻易区别苗族、布依族、傈僳族、瑶族。因为他们的文化不同,一眼看上去,穿的衣服不同、居住形态不同、饮食方式不同、过的节不同、使用的语言不同。这一切就成了民族彼此认同的核心,成为与别的民族的根本区别。民族是凝聚的,有一个像磁铁一样的东西把大家都吸引住。磁铁一旦消磁,就变成一盘散沙。一个民族的本位文化如果还在,这个民族就在。古代辽国是契丹人建立的一个国家,这个国家横亘在现在中国和俄罗斯中间,包括今天的内蒙、东北、宁夏,有自己的文字、政权、服饰和军队,有自己的文化。但是契丹却在历史的缓缓前进中不复存在了,既不是因为种族屠杀而灭绝,也不是因为天灾人祸而消失,而是契丹人自己造就了自己的灭亡。其没有自觉意识去保存自己本民族的文化,在与其他文化相交融的过程中,在国家的不断发展中,将自己的本身文化慢慢的遗忘,使民族之间没有共同认知,人心慢慢涣散,民族也就自然消散了。

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形成,是有一个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在父家长制及其农业经济与政治形态的影响下,约在四千年前产生的华夏文化与所谓的夷狄文化,相互影响与融合,形成了以黄河流域为中心的夏、商、周的汉文化。春秋时期,突破“学在官府”的贵族垄断教育,广泛传播知识文化,为战国诸子“百家争鸣”开创了条件。在纵横交融相互影响下,出现了儒、道、法、墨、阴阳、名、兵、农等各家学派,隋唐时期,在中国重归于统一的转机下,社会处于稳定繁荣阶段,以儒家思想为主导,内蓄佛道经典精神,外收西域中亚文明,而形成了丰富多采的中华传统文化。

二、文化与国家未来发展的思考

(一)弘扬传统文化,助力国家振兴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始终从中华民族最深沉精神追求的深度看待优秀传统文化,从国家战略资源的高度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从推动中华民族现代化进程的角度创新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使之成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性力量。

首先要推进传统文化资源梳理,开展可移动文物、古籍文献、美术馆藏品等文化资源普查,进一步清理文化遗产家底,实施重点文物保护工程,改善文物保存状况,防火、防盗、防破坏。其次要提高全民文化安全意识,教育是传播主流文化的主渠道,维护我国文化安全首先在教育和教学中自觉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引导广大青少年正视中国的文化传统、热爱传统文化,培养对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增强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最后要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积极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使传统文化在当今的发展中焕发新的活力,注入新的现代元素。

(二)增强文化认同,建设文化自信

文化是维系一个民族团结和一个国家稳定的重要基础,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的发达,不仅可以形成巨大的民族凝聚力和文化认同感,而且这种认同感和凝聚力所形成的文化屏障可以极大地提高国家的整体安全度,赢得良好的国际安全环境。对于多民族共生的中国来说,文化认同显得尤其重要。苏联的失败,是因为它强调政治一体,强调各族的文化,却没有建立一个大的文化。与之不同的是印度,政府自独立后就积极致力于在全体国民中发展“印度人”的共同认同,以尽管印度存在多种宗教、多种语言、多个族群、多种政治上的意识形态,但印度各族民众还是逐步把“印度”看作一个具有共同文化和历史的共同体。

中国有五十六个个民族,各民族关系不应当是一种统治与被统治,或者是相互抵触相互冲击,又或者是相互同化趋向统一,而应当是一种大花园般的百花齐放,每一个民族的文化有自己的特色和风格,相互之间可以借鉴、融合、欣赏,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使各个民族的文化更加深厚、完善,也使中国的文化底蕴更加丰富。

(三)开拓国际视野,走出去引进来

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各国不同文化类型之间的相互交流、碰撞、渗透及融合,构成了生机勃勃的国际文化发展图景,为中国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机遇。但是外国消费文化、价值观念、生活方式、行为方式的冲击力,使道德沦丧、社会风气不正等社会问题更加严重,危及到国民对国家的政治认同和国家的凝聚力、国家的稳定和社会发展。要传播中国传统文化,让世界更好的认识中国、了解中国,建立平等、公平的交流平台,借助网络、电视、广播等传媒向世界其他国家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以及社会意识形态。开拓传统文化传播新格局,弘扬中华文化,不仅自己要从中汲取精神力量,而且要积极推动中外文明交流互鉴,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合作,创新人文交流方式,丰富文化交流内容,提高文化交流水平,引发人们对中西方文明互鉴的思考,推动了中外人民的交流,加深了相互理解。

猜你喜欢

民族国家传统
我们的民族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老传统当传承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多元民族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把国家“租”出去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