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蒙古族民歌《诺恩吉雅》的音乐传承
2018-09-16马政西北民族大学音乐学院甘肃兰州730000
马政(西北民族大学音乐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
《诺恩吉雅》是一首古老的蒙古族民歌,描述了美丽善良的蒙古族姑娘诺恩吉雅远嫁他乡的凄婉故事。这首蒙古族民歌有近33段,现已搜集整理的有16段。这首民歌作为蒙古族民歌的代表作被大众所熟知。“诺恩吉雅”,蒙古语音译,女子名。是歌曲中的主人公。这位美丽善良的蒙古族姑娘的故事也因为首民歌而被广泛传播。
一、传说中的《诺恩吉雅》
诺恩吉雅的传说,极为人性化地描述了诺恩吉雅传奇般的经历.诺恩吉雅原赤峰境内人氏。诺恩吉雅的父亲——德木楚克道尔吉,是清代奈曼王府第十一任王爷德木楚克扎布的亲弟弟。王府的地址地敖汉旗与翁牛特旗交界的地方,即红山水库淹没区。自幼生长在科尔沁草原的诺恩吉雅天真烂漫,充满童真。在美丽的草原上过着自己无忧无虑的少女时光,时光荏苒,诺恩吉雅长成了婷婷玉立的大姑娘,由于含苞待放的花。可是成长的烦恼也随之即来。当时,各辖区旗公署官员总频繁聚会。聚会期间,诺恩吉雅的父亲德木楚克道尔吉看中了锡林郭勒盟乌珠穆沁旗王爷布仁巴特尔的长子包德毕力格,便想把诺恩吉雅许配给他,于是便促成了这门婚事。在充满蒙古族婚俗气氛的送亲迎娶盛典中,诺恩吉雅远离故土,远嫁到锡林郭勒。
春来秋往,蝉鸣鸟唱,风声雨声伴着河流的水声,激荡悠长。久别故乡的诺恩吉雅遏制不住思乡的情感,曾无数次地爬上高耸的山峰,遥望着东方,呼唤亲人,呼唤故乡……《诺恩吉雅》之歌,是民间根据这一史实创作出来的,最初始传于奈曼旗老哈河一带,后广为流传于内蒙古草原。诺恩吉雅是草原民族圣洁朴实美丽的化身,诺恩吉雅的故事因而被人们用沉浸着思念优美抒情的曲调进行传颂,从古至今。
二、歌词角度分析民歌《诺恩吉雅》
《诺恩吉雅》这首古老的蒙古民歌,在内蒙古的许多场合里,只要它的歌声响起,马上会有众声应和。那古老的又熟悉的旋律听似简单却又百转千回,歌词如下:老哈河水长又长,岸边的骏马拖着缰。美丽的姑娘诺恩吉雅,出嫁到遥远的地方。海青河水起波浪,岸边的骏马独惆怅。娴静的姑娘诺恩吉雅,出嫁到遥远的边疆。当年在母亲的身旁,绫罗绸缎做新装。来到这边远的土地,缝织皮毛做衣裳。了望生长的家乡,思念父母情意长。一匹马儿做彩礼,女儿远嫁到他乡。
这首民歌一共有33段,歌词以四行诗的形式呈现,上述只是一部分的歌词,上述歌词通俗易懂又生动,分别使用了描写和叙事的写作手法表现了诺恩吉雅离开家乡开始一段陌生生活的内心活动,迎亲的队伍虽然热闹,但诺恩吉雅心中却向河水边孤独的马儿一样发出深深的哀怨惆怅,歌词充分的运用了蒙古族民歌中常用的比兴的写作手法,把马儿比做女主人公,含蓄的表现出歌曲凄婉的感情。看似轻描淡写,但是小河、马尔这两样简单的形象却有着充分的代入感仿佛使听众也置身于一望无际又格外苍凉的科尔沁草原。诺恩吉雅虽然被封建的社会制度决定了自己的命运,但是并没有在歌词中表现出对旧社会封建的婚姻制度的反抗和抨击。只是凄美的歌词加上婉转柔和的旋律,更增加了听众对女主人公的同情和可怜。它的故事因而被人们用饱含着思念、优美抒情的曲调传颂,成为伟大的爱情题材的作品。
三、从旋律角度分析《诺恩吉雅》
纵观全曲,歌词采用四行诗的形式,以每四句为一段,运用向前递进的音乐手法。此曲以个四个乐句构成了一个主体乐段,然后经过一次“叠唱”形成了“复乐段”式的结构。此首民歌为五声调式中的a羽调式。以首调唱鸣的方式来讲,旋律上以a音为核心,音域为小字一组g至小字二组a。其他音符围绕a音上下行往复运动,使思乡之情表现得一波三折。歌曲第一句以a音为起首,级进式发展到高音小字二组的e。其中,在a音处加入连线;第二小节做跳进处理,音乐线条上扬。歌词部分大致采用一字一音的形式,气息悠长往复,结束处做自由延长处理,从整体上烘托出一种幽婉、苍凉的感觉,为歌曲的展开高潮部分打下了良好的情绪铺垫基础,第二句继承了上句稳定、深沉的特征,但音区整体移至小字二组。起音c音与句尾音d相互呼应,将思乡悲痛之感逐步推向高潮。第三句承接了第二句最后一个d音,引入新的主题材料。在乐曲结束时,没有第一段材料的再现,称为无再现的单二部曲式。由于歌词本身在其中起到了统一的作用,所以旋律多体现对比的作用而并没有使用传统的再现手法,次曲通过起承转合的写作手法使旋律流畅、一气呵成。为听众表现出一个游子思乡的完整乐思。
四、科尔沁民歌“诺恩吉雅”所体现的审美形象
民歌“诺恩吉雅”是一首思念家乡题材的科尔沁民歌。思乡类科尔沁民歌是蒙古族民歌的重要组成部分,究其原因是由其游牧式的生活方式决定的。这首民歌旋律音域宽广,低沉处似草原深处乌云聚积,高昂处似牧民顺着蜿蜒的小河崇拜远方的红霞。蒙古族原生态民歌内容除了“唱故事的叙事题材”之余,更多的时候是在歌唱草原、蓝天、河流、高山。在茫茫的大草原上,由于地域辽阔,交通不便,人烟稀少,牧民逐水草而居,所以蒙古族人民经常在文学作品获音乐作品中抒发对大自然的依赖和敬畏之情。而因为地广人稀,人们相逢不易,特别是姑娘远嫁以后,回一次娘家颇为艰难。草原上流动性极强的生产生活方式伴随着落后的通讯,使得女儿们出嫁成了一件既幸福又可悲的事情。一次远嫁,很可能就意味着永远离开了家乡和亲人。所以远嫁他乡的年轻女子经常通过歌唱来寄托对于家乡父母亲人的思念。旋律发展的过程中多次运用了四度甚至八度的跳进,在这种慢节奏和悲凉的音乐中更是紧紧的抓住了听者的心,让听者可以感受到诺恩吉雅心中五味杂陈的情绪就像蒙古高原的疾风一样虽然狂野但是却永远没有归属感,这也预兆了诺恩吉雅对自己未知命运的担忧。“诺恩吉雅”这首民歌通过悲伤的旋律和歌词形象的说明了即将嫁到远方女子思念家乡、对命运无助的心情。如今,这首民歌广为传唱。在喧嚣的城市中。每当马头琴拉响的时候,千里万里,那份感动依旧不变,牵引着游子的心,回荡起思乡的灵魂。
结语:
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地广人稀的环境造就了北方少数民族沉默寡言但感情丰富的性格特点,同时,蒙古族人民把太多的兴衰太多的悲欢离合都寄托在旋律简单明了缺感情丰富的科尔沁民歌中,世代传唱。科尔沁民歌以内容丰富、数量浩瀚,旋律优美、语言精辟著称。在2006年5月20日,科尔沁民歌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种优美的叙事性民歌一定会有更光明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