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歌剧融入高校民族声乐教学中实践探索
2018-09-16李礼南充职业技术学院四川南充637000
李礼(南充职业技术学院,四川 南充 637000)
一、中国民族歌剧融入高校声乐教学的必要性分析
在我国高等音乐院校目前的民族声乐教学体系中,关于中国民族歌剧表演的艺术实践模式仍处在摸索阶段。目前高校民族声乐教学中,对中国民族歌剧实践的内容存在着重视不足,教学内容不成体系以及艺术实践深度不够等问题。尽管有些专业院校成立了“声歌系”,设立了相应的“歌剧教研室”或是开设了与歌剧表演相关的课程。但从目前看来,其实践的主体几乎都以西洋歌剧的表演艺术实践为主,而在民族声乐教学体系中以中国民族歌剧表演为主体的、较为成熟的艺术实践模式还尚在萌芽之期。声乐教师不重视民族歌剧在声乐教学中的地位,部分教师急于求成,忽略了民族歌曲的鉴赏与教育,导致学生只是单纯地去模仿某歌唱家的声音,不能以自己的声音唱出具有自己特色的歌曲,更加谈不上能表现自己的情绪。作为向民族声乐事业发展输送人才的高等专业院校,民族歌剧表演实践理应在民族声乐教学体系中占有一席之地。但从目前的现状来看,现实与我们期待的并不相同。基于此,在高校民族声乐教学中建立相应的中国民族歌剧教学实践体系势在必行。
二、民族歌剧融入高校声乐教育中的作用分析
中国民族歌剧是民族声乐教学发展的原动力,二者“共生共融、相互促进”。从历史上看,正是由于中国民族歌剧的发展才推动了民族声乐的学科化和科学化,而反过来民族声乐教学的发展与壮大又成为中国民族歌剧前进的助推力。
1945年,我国首部真正意义上的民族歌剧《白毛女》的诞生开始,我国民族声乐的发展就和中国民族歌剧的不断更迭紧密联系到了一起。从戏曲、说唱、民歌等传统音乐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我国第一代民族声乐表演艺术家们,都是在民族歌剧的表演中发展出了自己的艺术风格和演唱特色。国民族声乐专业也随着我国民族音乐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逐渐建立起来。此时的民族声乐人才培养并无明确的方法,所学曲目除了民间戏曲、说唱中的素材,就是上述那些早期民族歌剧中的选段。1959年的《洪湖赤卫队》和1964年的《江姐》两部民族歌剧的出现,使我国民族声乐的发展得到了极大的推动。此时中国民族声乐教学也迎来了第一个春天,继沈阳音乐学院之后,北京、上海等地的专业艺术院校相继开始设立民族声乐专业,中国民族歌剧与民族声乐人才的培养初步形成了良好的“供求”关系。进入改革开放时期后,我国高等音乐教育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专业创作人才和表演人才的逐渐丰富,使得我国的民族声乐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上世纪九十年代至今这段时间,中国民族歌剧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阶段,各类型民族歌剧层出不穷。与此同时,中国民族声乐教学与人才培养的特点,也大致同理,即:不再拘泥于唱法上的局限,而是通过对美声唱法科学经验的借鉴,使很多民族声乐专业学生在统一声区、圆润声音、打开共鸣腔等方面获得提高。
中国民族歌剧的发展与民族声乐教学之间,有着“休戚与共、融而合一”的紧密联系。如果将二者的发展轨迹并列对照,便可从中看出这样的特征:当中国民族歌剧发展良好时,这一时期的优秀民族声乐演唱家就层出不穷;而当民族声乐人才的成材率下降,民族歌剧发展也必然陷入低潮。高校声乐教育需要通过加强中国民族歌剧的鉴赏与教学才能让学生正确把握人物角色,把自己融入到歌剧剧情当中,将自身人物化,才能感受到音乐带来的共鸣。这样,更加有利于学生在声乐演唱中投入情感,提高声乐素养。
三、影响民族歌剧融入高校民族声乐教学的问题
目前,我国高校民族声乐教学存在着许多问题,困扰我国民族声乐教学发展的最重要问题,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首先,高等院校的扩招及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报考艺术类专业,导致学生素质有所下滑,有些学生为了应付艺术考试在高考前临时恶补了三四个月的声乐。但是,他们的声乐功底不扎实,对于声乐的情感投入也不够,因此会出现对于所唱的歌曲不知其意义所在的情况。第二,有些学生既无民族民间音乐方面的知识积累及其唱法的根基,也无突出的嗓音和个性特征,仅靠一种“大众化”的音色和演唱技巧来取悦听众,落入了今日所谓“千人一面、千人一腔”的民族声乐演唱之案。这使得我们培养的部分民族声乐人才,无法胜任民族歌剧“用声音塑造角色”的要求。第三,学生在校期间仅仅唱过歌剧选段,对民族歌剧的舞台表演的概念、状态与应变,都缺乏相应的认识与实践。这种舞台表演素质上的缺乏,使得学生不仅在专业技能上形成了短板,更会影响到其今后的就业道路。
四、中国民族歌剧融入高校声乐教学的实践探索
在开展民族歌剧的教学过程中首先要让学生了解该部民族歌剧的故事背景然后再进行歌剧鉴赏。例如,在演唱《洪湖水浪打浪》这首歌曲的时候,要让学生了解这部歌剧中展现的历史背景以及所展现出的充满传奇的革命时代。
让学生了解歌剧中的人物性格,止确把握人物角色。例如,在歌剧《江姐》中,怎么表现出江姐的胆大心细以及对革命事业的不屈,在江姐的人物刻画上,怎么展现出音色柔和、细致、婉转等,这些问题都值得学生去思考。不仅如此,在歌曲的演唱上都要思考如何展现出人物的情感,让歌声听起来具有张力,这样才能达到教学目的。
鼓励学生合理运用演唱力一法,提高二度创作能力。对比起西方的歌剧,我国的民族歌剧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其唱腔及发声方法具有一定的民族声乐的形式,因此,加强我国民族歌剧的教学,也是要让学生不要一味地模仿西力-的美声唱法,根据自己的声线以及唱腔的特征,选择适合自己的演唱力一法,从而提高自身的二度创作能力。止如我国著名歌唱家郭兰英,她的演唱既有戏曲的色彩又表现出西洋唱法;彭丽媛老师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在叶字行腔上大胆地运用柔与刚、虚与实、收与放、真与假、动与静、明与暗的对比技巧并吸取戏曲唱法的特点,字里传情、字里含形、字、声、情三者合一,令人百听不厌。因此,在表现歌剧人物时应结合自己的演唱特点和音色特点选取适合自己的歌剧选段,同时也要注入自己对歌剧的理解,将自身人物化,要去创造人物而不是去模仿人物。
五、结 语
民族声乐的演唱在高校声乐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国的声乐教学只是单纯地让学生演唱歌曲,忽略了学生对于歌曲的情感表达以及情感投入,对于学生的综合表现能力都带来很大的影响。本文通过开展民族歌剧的教学,深层次分析作品内涵,为学生带来演唱上的情感培养,提高二度创作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修养,为日后的演唱打下良好基础,为社会培养出优秀的歌唱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