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庶民的生活
——浅说“商丘印象”非遗展传统美术类项目

2018-09-16闫梦萦商丘市文化馆河南商丘476000

丝路艺术 2018年5期
关键词:美术作品剪纸美术

闫梦萦(商丘市文化馆,河南 商丘 476000)

作为文学艺术的一种形式,美术作品有着丰富的现实内涵。中国传统美术作品的美学基础,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三个方面分别研究了中国山水画、农村年画、民间美术作品中蕴涵的和谐思想。还未有“非遗”的界定时,传统美术叫民间美术,“非遗”前身为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后相关种类项目列入非遗范畴,除民间文学、民俗外,更“民间”一词为“传统”,包括音乐、舞蹈、美术、戏曲。传统美术类作品是劳动人民在其群体所处环境及自然界的互相关系和历史条件作用下产生的。

一、“商丘印象”非遗展传统美术类作品内容概况

“商丘印象”非遗展传统美术类作品选择商丘市目前已申报的省、市级非遗作品进行展出,项目内容涉及民间剪纸、面塑、王公庄绘画艺术、刻瓷艺术、柘城李秀山泥塑、金麦草画、木雕7项,共11位民间艺人制作的作品。通观作品多具有鲜明的乡土气息,制作方法传统古朴,风格清新刚健、纯实活泼,能够反映豫东人民的勤劳、善良与智慧,展示了商丘风土人情和地域文化。停留于每一个作品前,能够感受到民间艺人对日常普通生活中“美”的体悟和认同感,这份“美”是生产劳动的产物,是广大劳动人民生活的历程。

⑴剪纸

豫东地区剪纸在内容表现上,除了传统剪纸,多取材日常生活,并汲取了虎头靴、皮影、鞋底纹样、刺绣等民间艺术的表现形式。

唐耐成剪纸作品《金鱼戏莲》、《喜鹊闹梅》为阴花和阳花同时剪出,分别独立成一幅完整的景象,剪风质朴、沉稳。其作品布局构思独特,传统趣味盎然生活气息扑面而来,体现传统妇女生活的精神世界。柯蓝剪纸展出作品《威震九州》、《青花瓷》,在继承祖传技法的同时,又将工笔画的艺术表现特点融入到剪纸创作当中,作品细腻韵浓、气质清新,反映作者对器物的美感直觉以及生活小情调的闲适度。多层剪纸在继承民间剪纸特色的基础上,集版画、油画、国画等多种艺术形式为一体。贾艳梅将以往民间剪纸的单层单色拓展为多层多色,展出作品为——《青莲》、《归德古城》,独特的表现力提高了作品的观赏性和装饰广泛性,表现对家乡的热爱与自豪感,形式上拓展了剪纸表现力空间。进远剪(刻)纸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艺术构思巧妙而富有概括力和想象力,色彩丰富、刀法细腻、高雅隽永,作品“千刀不断,万剪相连”。剪纸艺人朱家奎将这一民间剪纸工艺有效传承,展出作品《开泰图》、《清明上河图》,刀法纯熟,细节部分体现充分,色彩古朴大方,纵观其作品内容多以刻画历史人物及表现地域文化为主。

⑵柘城李秀山泥塑

泥塑传承人李秀山受父亲李延芳的影响,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李秀山大胆创新,结合民间泥塑工艺的特点和技法完善其泥塑创作体系。作品多取材豫东农村生活,具有典型的中原泥塑特征,人物造型夸张合理、匠心独运,表现现实生活和百姓喜闻乐见的生活片段,散发浓郁的劳动人民乐活的日常气氛。此次展览作品《红旗飘飘》、《老来乐》。作品透露着浓厚的农村喜庆生活,展现乡村生活的纯朴单纯知足。

⑶金麦草画

金麦草画参展作品由金麦草画传承人张公民提供,张家历代相传的技法经张公民逐渐完善,并迎合时代气息使得金麦草画题材更加广泛,有山水风景、花鸟鱼虫、人物走兽、房屋建筑等各式各样图案。

⑷刻瓷艺术

申世德刻瓷工艺纯属手工操作,以钢刀代笔在素瓷上雕刻作画,结合了绘画神韵和雕刻的趣味,作品有西洋画、中国画、人物肖像、书法、篆刻等近千个花色,形式多样、题材广泛、巧夺天工,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展出两幅作品《花木兰》,其刀法熟练流畅,质感刚劲,单色的设计在线条上疏密处理上丰富多彩,真是“方寸之间存万象,古朴典雅夺天工。”

⑸面塑

夏邑面塑的制作过程大致分为三步:一是烫面;二是加色;三是捏制。小小面块在艺人手中经捏、搓、揉、贴,再结合雕刀灵巧的点、切、刻、划,完成各种生动形象,作品涉及历史人物、神话传说、时代符号等内容,风貌体现了豫东人民古朴、粗狂、豪放的情怀。展览征集了张金良不同时期的面塑作品,按题材划分为《历史人物》、《四大美女》、《西游记系列》、《四大天王》四个系列。

⑹王公庄绘画艺术

据老年人口传考证,王公庄绘画艺术产生于清代中期乾隆年间。后,画虎,成为养家糊口的本领。如今,王公庄绘画逐步形成了以画虎为龙头,集销售、绘画为一体的绘画产业链条。全村百分之五十以上的农民从事绘画和卖画产业,他们的作品在制作过程有一套固定流程共分八个步骤,易于学习与掌握。展出作品能够感受到作者的创作冲动,但固化的画虎绘画制作流程以及深入内在的创作思维,依然保留了村庄造画的气质,体现出农民画“守”与“变”的交替境遇。

二、传统美术类作品的生产劳动性

《辞海》艺术分册中,提到木雕、剪纸、泥塑等艺术形式时,始有“民间工艺”一词,释文为:“劳动人民为适应生活需要和审美要求就地取材而以手工生产为主要的一种工艺美术作品。”上文提到的美术作品从原材料、制作工具、创作视野、审美情趣、到价值观主张等方面,都是由劳动生活中发掘提炼出来的,体现阶级群体集体性意志的产物。传统美术作品其所产生的客观环境——农村相对匮乏的物质生活,以及主观因素——庶民的生活态度,从作品反映的内容和表现手法上都有清晰的面貌。

三、民间艺人美术作品创造的源泉

通篇提到的“商丘印象”非遗展传统美术类项目的具体作品,无不以不同载体“纸”、“木”、“泥”、“面”、“瓷”等展现了特定社会生活下的平民百姓对美的追求,是在原始农耕文化中化育成长起来的。一些作品因其实用性它们直接参与生活活动,所以直接倾诉世俗。

关于艺术的来源问题,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有一段经典性论述:“一切种类的文学艺术的源泉究竟是从何而来的呢?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反映的产物。……生活中本来存在着文学艺术原料的矿藏,这是自然形态的东西,是粗糙的东西,但也是最生动、最丰富、最基本的东西……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源泉。”那么,来自民间的美术作品生机勃勃的创造源泉就是旧社会下层庶民生活的各个方面以及外在客观力量的关联互动,表达劳动人民的理想愿望和美学观点。

具体分析其创造源泉可分为两部分:一是素日里直接参与的活动,包括农作、习俗、礼仪、节庆等,在这些特定环境下参与的活动,会直接性的给予劳苦大众以现实感受;二是群体在生产活动中审视生活所产生的价值观与人生观,例如对苦的定义和消解,“苦中作乐”似乎是这个群体天生而带来的一种生活态度。通过这两点的总结,传统美术民间艺人作品的产生与制作乃至发展唯一的源泉就是——日常生活实践,而这些作品的作者都应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无名氏。

四、结束语

“非遗”非自始而有,它是过去式和将来式。现在需要我们发掘、收集、抢救、整理的——是现在人对历史长河中中国文化的回首,回望的就是劳动人民的生活美学。而在当今社会生活背景下,正在进行的民间美术手工艺相关活动——在未来的时空里又会成为“非遗”。非遗传统美术作品的美,指向过去指向未来,指向庶民的生活。

猜你喜欢

美术作品剪纸美术
剪纸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美术作品
美术作品
剪纸
剪纸
剪纸鉴赏
美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