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度报道研究之如何把人性注入深度报道

2018-09-16林茂西华师范大学四川南充637002

丝路艺术 2018年5期
关键词:受访者人性深度

林茂(西华师范大学,四川 南充 637002)

在深度报道研究中我们都知道一个概念,那就是深度报道是不断逼近人的过程。在逼近人的过程中,作为媒体人,更不能忽视的就是把人性注入深度报道中,要既能够展现新闻事实又有人性展现。而这里的人性我更愿意把它理解为对人的关怀。我将从四个方面来阐述我所理解的人性——深度报道中的人性。

一、深度报道应具备理性思考和分辨精神

媒体人在深度报道的过程当中,应当具备理性思考和分辨精神。何为理性思考和分辨精神?简单来说就是对事物、对新闻事实要分辨开来看待,保持理性思考,减少个人偏好和自己的主观情绪,尽量客观的看待呈现报道。这也是把人性注入深度报道中的第一点。曾在网上沸沸扬扬的江歌案件,《局面》对此也有做相关报道,有非常大的社会影响,那么如果换作是记者来做的话,起码就要做到分辨看待。譬如在这个事件中假设我个人观点偏向于江歌母亲,而厌恶刘鑫,但是在采访过程中必须得尽量减少我的主观意识,因为这个时候我代表的是媒体而非个人,所以要清楚明白的就是要理性看待,减少个人因素的参与。展开来讲,在具备批判精神和理性立场中,我认为还包括新闻的社会价值、平等意识、受访者尊严。也就是说在新闻的采访报道中首先要思考这个新闻是否具备一定的社会价值,报道方向和角度是否符合我国相关条例规范。会产生怎样的社会影响。平等意识有两方面,一个是新闻记者与受访者之间应当平等,记者不能做出一幅高高在上的样子与受访者交流,这样既不利于新闻的深度采访,也会让受访者感受不到平等,反而是感到压迫性、逃离感,因此这要求在采访中要与受访者的地位话语权等方面要保持平等。另一方面则是要记者要注意对双方受访者的平等。如一个是原告、一个是被告,对待双方的态度也应当保持一致,不能区别对待,要注意个人因素的干扰和平等交流。受访者尊严则是新闻记者要维护受访者的尊严,这个有很多方面,有的体现在语言上,比如对受访者使用不礼貌用语。有的体现在新闻报道的用语中,比如使用恶魔、暴徒、灭绝人性等极端用词、有的体现在行动上,比如是给未成年人打上马赛克,保护受访者隐私等方面。

二、深入报道需要关注人的生存状态和命运

在新闻的深度报道研究中,我们还应关注到人的生存状态和命运。这里的人并不只是伟人、明星等,更多的是小人物、弱势群体、普通百姓的生存状态与命运。立足根本,由小见大,通过某一个人、某一类人反映问题。这就不得不提到2017年期间非常火的一部纪录片电影《二十二》。它的主人公不是明星、也不是伟人,而是一群年迈的老人——慰安妇。通过这部电影反映的也不是说这个人有多牛、多么厉害,而是反映了某个时代、反映了战争对人的伤害,更反映了战争遗留下来的函待解决的问题。这就是由小见大,通过一类人的生活故事反映我们忽视却应当重视起来的问题。在电影中你也并不会看到老人们阐述过去多么难受的痛苦,遭人唾弃的难过,更多的是希望、是活下去,其传递的价值观是正面的向上的,更难能可贵的是导演并没有为了使自己的电影有更多更好的票房,而去逼问这些老人,你们过去如何如何。这就是我们说到的关注人的生存状态和命运。在电影中我们看到了她们的生活状态,有的为了几十元补助跋山涉水,有的虽然清苦但仍乐观。电影名字《二十二》更把人物的生存状态和命运体现到了极致。二十二这个数字指的是全中国如今存活的慰安妇人群数量,从最开始三十二、二十二、再到上映前的8位、上映时的7位,一个简单的数字,将这个人群、这个社会问题、历史问题无限放大,从电影题目就让我们了解了这些人物的生存状态。除了关注人的生存状态和命运,还要照顾观众的感受。依然拿《二十二》这部电影来进行解说,在这部电影中没有太多残忍的照片和资料,只是对这些老人生活化的记录,但是却让看过这部电影的观众动容,自发去关注这个群体,重新正视这个问题。正如这部电影导演郭柯的记录态度“把这些老人当作亲人去看待,你的拍摄就有了分寸,问题就有了底线。”这不仅是对受众的尊重,也是对观众的尊重,这也揭示了一个准则——记者心中要有一把戒尺,要坚守客观、真实的态度、因此,在深度报道中,关注人物的生存状态、照顾观众感受不可或缺!

三、深度报道的主体是记者

我们都不能忘记深度报道的主体是记者。所以我想说的第三点就是记者应当如何在采访中体现人文关怀。我暂且认为有五点:第一点是记者的态度要公正,不能为利益所驱使,也不能对采访者有所偏颇,正如第一点说的要减少个人因素参与,公平公正的对待新闻事件。第二个就是记者在新闻深度报道中所立足的关注点不在于多而在于精。要讲一个事,就要把这件事从头至尾详尽完整的阐述反映出来,而不是处处都是重点,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来。第三点就是记者在深度报道研究中要抓住细节。往往细节是决定新闻作品价值的重要因素。新闻作品不是为了抒情而抒情,而是通过细节的展示达到了抒情效果。第四点是记者要善于发问。这里的“问”不只是说提出的问题要多犀利、要多么一针见血,更多的是要照顾受访者的感受,帮助受众能更自然而不是痛苦的去回忆,也是在语言上给予对方尊重。最后一点是记者要抓住社会问题。不论是哪方面,都要有一定的社会价值,揭示一定的社会问题,促进社会的发展。说到这儿,也有一个例子值得探讨,我记得有一篇新闻作品采访的对象就是患了艾滋病的一家,在短短半个月中,让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转眼只剩下孩子一人,可以说是家破人亡,在这篇新闻作品中所反映的社会问题就是艾滋病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艾滋病所产生的危害,达到的社会价值从小的来说是帮助了这个家庭中唯一留活下来的孩子,往大了说就是唤起了人们对于艾滋病群体的重视,要如何减少类似悲剧的发生。但不管是从哪个方面来看,这篇新闻作品能够达到一定的社会价值,反映社会问题。记者要做到这些,才能在挖掘新闻真实的同时注重人性的保护。

四、人文价值要契合社会文化和受众心理

谈到要想将人性注入深度报道,那么其中的人文价值就要契合社会文化和受众心理。深度报道之所以与一般新闻报道不同就在于深度报道不仅仅只是揭示新闻事实,而多的是新闻事实背后的故事、意义、价值。不过这个也是需要进行价值取向的,这也就是说新闻要扎根中国这片沃土才能得以发展。同时,在深度报道中要体现人性,就要避免对新闻主人公的二次伤害,这里的伤害也不仅仅指身体的、还有心理的、隐私的、尊严的,比如在明星姚贝娜去世时,某报的新闻记者未经其家人和医院同意,为了获取点击率和更多的新闻关注度,潜入停尸房偷拍其遗体照,这不仅是不道德的,更是缺乏人性关怀的。当然,其中也牵扯到了另一个问题,那就是新闻记者的职业道德,在这就不过多阐述。不过显而易见,这样的做法是不符合我们的社会文化的,而且也是让姚贝娜歌迷们非常愤怒的一件事,其中也不能体现人文关怀的。而在当代社会,人本思想涵盖在新闻报道的各方各面,因此一篇合格的新闻报道、深度报道必须符合时代要求,体现人文内涵。

猜你喜欢

受访者人性深度
今天,你休闲了吗?
关于安全,需要注意的几件小事
低碳生活从我做起
五成受访者认为自己未养成好的阅读习惯
“狗通人性”等十一则
深度理解一元一次方程
逼近人性
人性的偏见地图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